特點
1、可長期使用並保持原有實物形態,屬於
非流動資產;
2、成本一次列入當期支出不再分期計提折舊。
標準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標準: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超過一年,單位價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1500元以上),並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是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作為固定資產管理。
分類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分類:
綜合類
固定資產一般分為六類:房屋及構築物;專用設備;通用設備;文物和陳列品;圖書、檔案;家具、用具、裝具及動植物。
按形成
購置建造、接受捐贈和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
管理要求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要求:
1、事業單位應根據規定的標準和分類,結合本單位情況,制定固定資產目錄。作為核算依據;
2、以固定資產對外投資應按規定程式報批;
3、報廢和轉讓一般經單位負責人批准後核銷(其中大型、精密貴重的設備、儀器報廢和轉讓,應經過有關部門鑑定,報主管部門或者
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財政部門批准),變價收入(國家另有規定者外)應轉入修購基金;
5、當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盤點,會計年度終了前,應進行一次全面清查盤點。
確認計量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確認與計量:
1、 按規定設定“固定資產”科目,購入的固定資產按實際支付價款記賬;
2、自製的固定資產按實際開支的工、襯、費記賬;
3、 改建和固定資產按改擴建支出減改擴建過程中變價收入後淨增加值增記原值;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按協定確定的設備價款、運雜費和安裝費記賬;
4、按受損贈的固定資產按照同類固定資產的市場價值或根據所提供有關憑據記賬,接受固定資產時發生的有關費用記入固定資產價值;
5、盤盈的固定資產按重置價值入賬;已投入使用但尚未辦理移交手續的固定資產,可先按估計價值入賬,待確定實際成本後調整。
報表列示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報表列示:
在資產負債中以“固定資產”項目列示賬面價值。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應在報表
附註中說明。
核算管理
一、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影響
(一)固定資產會計核算中存在的問題
現行固定資產購建時的核算方法是:借:經費(事業)支出貸:銀行存款 ;借:固定資產貸:固定基金。這種典型的
政府會計收付實現制下的核算方法,在計畫經濟時期財政
統收統支管理的模式下,存在的問題還不是很明顯,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我國財政體制的不斷變革,行政事業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擴大,支出壓力過大的情況下,則暴露出了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在財權分散,單位“自創”財力未統一的情況下,特別是單位負債購建固定資產時,這種核算方法(按收付實現制核算)很難使單位的實際支出與政府總預算支出保持一致,不能準確地反映政府真實的財務運營狀況,嚴重影響了政府會計信息的質量。同時從理論上講,這種核算方法會使整個政府的支出表現出間斷較大的鋸齒波動狀態,不利政府對固定資產進行有效的投資決策和預算。
行政事業固定資產核算存在的又一問題是對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折舊一方面反映的是固定資產因自然損耗或經濟發展的原因而發生了價值減損,另一方面也反映固定資產投資後未來現金流量的價值補償,是產品成本的一個部分。無論如何,從前者來說,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對固定資產
計提折舊,以反映經濟資源價值的真實變化情況。
現行固定資產核算問題的根源在於,
收付實現制下的收入與支出概念已不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一般來講,收入和支出反映的是不同
會計主體間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結果,收入是提供產品或服務後,
等價交換原則下以貨幣為媒介的價值流入,而支出則是一個會計主體取得收入的同時,另一會計主體以貨幣為媒介的價值流出,即是某一會計主體獲取產品或接受服務時對等的貨幣價值的流出,而在某一
會計期間可與收入相配比的支出與一般支出概念是有區別的,現行行政事業單位只是按收付實現制的原則,將一切非明確投資或負債導致的貨幣流入或流出記作收入或支出,同時又將按此辦法核算的支出簡單地與收入配比,混淆了收入與支出的概念的不同內涵,特別是沒有區分即期支出與長期支出的概念,即是沒有區分資本投資性支出與
收益性支出。導致單位盈餘不均衡,甚至亂開支的現象。購建固定資產時“借:經費(事業)支出貸:銀行存款”的分錄正好說明對支出概念的混淆,很難反映價值流轉的真實情況,同時再補充作“借:固定資產貸:固定基金”更讓人廢解,在實際核算時,很多單位除建築物等價值較大的固定資產購建外,其他固定資產的購建只是“一支了之”,形成了大量的
賬外資產,這樣處理也是受以上核算方法影響的。另外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負債購建資產時,因缺乏完善的核算方法,許多公共設施的固定資產也只是進行報支性核算,如公路、橋樑及相關輔助設施等未列入政府有關部門賬上。
(二)固定資產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由於財政預決算的約束軟化,財權分散,政府收入結構不合理,由財政集中控制的以稅收為主體的收入占整個政府性收入比重較低,各單位部門自行控制的預算外收入(非稅收入)則較高,各級財政內收入非集中的狀況,使得本該納入財政預算統一管理的各單位固定資產購建,呈現出明顯的“單位制度”的特色,由於缺失了對固定資產進行統一(較全面的)預決算這樣一個重要的部分,集中的科學規範的財政預決算很難實現,現行的財政預決算不能反映整個政府的收支情況,固定資產購建
條塊分割,苦樂不均,資源配置不合理。
政府部分收入“所有權”的單位化,使得政府部門,特別是一些實權較大的行政事業單位利用權力設租的偏好不斷增強,社會資源流到單位控制,非規範財力支撐了單位固定資產的購建,甚至對非規範財力過高預期值促使單位負債購建固定資產。各地各部門固定資產的購建與投資失控,盲目建設,重複建設,資源浪費,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比比皆是,因此導致的債務問題很嚴重。一旦對亂收費以及其他非規範財權加以治理,就會出現支付風險,結果是一屆的政績,幾屆的包袱。最終擾亂了經濟秩序,對經濟關係產生不利的影響。
固定資產的購建缺乏統一的監管機制,單位設租的同時,也伴隨著大量的尋租現象,固定資產籌資計畫不足,缺乏民主決策,個別領導說了算,並且缺乏來源於單位外的約束,購建工程的預決算也不真實,招投標等公開的競爭機制引入滯後,縣鄉以下的政府採購控制還未走上正軌,固定資產價值失真。固定資產購建中出現非法違規行為,導致
國有資產流失,腐敗滋生漫延,常有“樓房建起,官員倒下”的現象發生。
購建後,固定資產的存量及流量管理不嚴,普遍存在“重購建輕管理”的現象,固定資產的使用維護、處置、出租出借,以及調撥和報廢等方面管理不規範,資產使用效率不高,這些環節也極易造成資產的浪費和流失。
地方財政及部門因購建固定資產引起的負債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事權超出了應有的範圍,對支出缺乏應有的控制,以及應有的事權超出了實際財力的範圍,出現地方財政支出的溢出現象,同時為吃飯財政所困。
二、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與管理改革的理論基礎
(一)公共財政理論-公共品購買原則
建立公共財政框架是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市場經濟條件下的
社會公共需要決定了政府公共事務的範圍和規模,政府通過公共事務活動提供不同公共產品,社會通過稅收或其他支付形式來購買公共產品,這些是公共財政理論的基本內容。
公共品的購買則是一個公共選擇的過程,通過公共選擇以確定公共品購買的範圍和規模,並在此基礎上對公共支出活動加以約束,同時在政府經濟活動的邊界,即是在經濟交易的具體行為中,以市場為參照對支出進行控制和績效評估,以確定公共品的定額標準和價值範圍。公共品購買理論將對固定資產購建
支出管理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會計假設理論-主體原則和分期原則
每一個行政事業單位在行使公共管理或組織公共品生產的過程中,具有不同的職責許可權,這是社會分工在公共管理領域中的體現,也是社會分權治理的需要。每一單位是一獨立的
會計主體,是
部門預算的基礎
分期原則是收付實現制下已有會計假設,固定資產會計核算及財務管理改革中強調分期原則,更加體現了分期原則本質,主要原因在於市場經濟公共財政框架下的公共管理領域的財務活動更加複雜,按照價值的運轉特點,進行分期核算,才能更好地反映運營績效。
(三)權責發生制理論-配比原則
會計除具有技術規範方面的屬性外,從會計行為的目標看,會計的本質特徵是受託責任。在現代社會,
政府會計的受託責任的特點更明顯——客群人之託,為眾人理財。收付實現制下的收入、負債和各種性質的支出混雜在一起,所提供的主要是現金流量狀況的信息,更深層的
會計信息則比較模糊。
權責發生制則是提高信息質量,進行政府預算和會計技術性改造的理論基礎,更是實施效益財政管理,正確評價財政效益的前提。
權責發生制下的會計信息可以更好地反映政府經濟活動中的財務狀況和價值運轉情況,特別是一般可比的政府運營成本可以反映出來。引入權責發生制後,收付制下的
現金流量管理則應成為中長期財政預算的重要方法之一,結合權責制提供的會計信息,以決定政府中長期負債籌資、稅收收入、投資及一般支出間的相互關係。
(四)可持續發展理論-資產價值補償原則
固定資產的投資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政府
基礎設施投資的可持續性本身就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部分,首先在基礎設施初始投資時,就應當對一個漸變的需求結構作出預測,其次還要對未來的回報作出預測,搞清價值補償的時間序列規律,以規避不必要投資風險,確保社會各經濟主體間良性的持續關係。
三、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與管理改革的建議
(一)加強政府信用建設,強化政府財政風險防範意識。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一個信用缺失的社會和國家是無論如何不能建立起完善的
市場經濟體制的,在購建
社會信用體系時,政府信用則起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信用是以完善的制度作保證的,比如各類統計數據失真,亂擔保、亂搞政績工程等。
財政體制及實際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是影響政府信用的重要方面。主要表現是分稅制的財政體制不完善,各級政府財權與事權不夠匹配,地方政府事權超出財力,存在事實上的支出溢出現象,長期得不到調整,實際支出時控制監督又不力,政府理財的風險意識逐漸減弱,相反財政風險在增大,現實的財政問題與財政風險並存。
科學理財,強化風險意識,加大財政管理改革的力度是搞好政府信用建設的切入點,也是解決財政自身問題的關鍵。在地方財政支出或整個財政的當前支出存在明顯溢出事實面前,必然存在上級財政收入的溢出,或是未來財政收入的溢出,這樣才能保持財政收支周期性平衡,因此必須科學規劃政府間的
財政轉移支付,或者作好中長期的收支
預案,以將未來的不確定性估計得更加充分,否則必須對支出規模重新認識,壓縮和控制不必要的支出,這些是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進行財政風險管理和風險預算的重要內容。
(二)加強政府及部門負債管理
從政府資金收支流量的規律來看,除了經濟成長及其周期調節的需要外,政府收入以及能與收入相配比的支出一般是均勻的,但是正因為受經濟成長因素的影響,特別是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和市場化的進程中,投資增長的特點很明顯,政府投資也不例外地受其影響,投資所需資金的流量是很大的,政府
一般財政收入在某一時段或時點是無法滿足投資需要的,因此政府必然存在籌資行為。一般支出與投資支出的
現值,應該通過未來的財政收入及其增長額得到補償。
政府舉債要作為負債而不應作為收入反映到財政預決算中去,政府負債也必須要有規範的收入預期作為保證。政府及單位的負債要作為重要部分納入
部門預算的管理之中,在部門預算中實行固定資產項目專項預算,政府採購等方面的
支出管理及與固定資產購建項目相關的籌資行為都要以專項預算為基礎,否則相關單位風險自擔,行政事業單位及有關部門的負責人也應承擔連帶責任。在具體管理中,必須建立和執行嚴格的程式控制制度。
加強政府及部門的負債管理必須與各級政府間財權事權的劃分結合起來,與完善分稅制財政體制結合起來,明確用於償還負債的收入補償級次。在償債方式上有兩種模式可以選擇,一是本級負債,本級未來收入彌補,二是本級負債,其他級別的收入轉移彌補。分稅制下的轉移支付正處在完善之中,規範性收入特別是稅收收入的設定權高度集中,政府公開舉債的權力也是高度集中,隨著巨觀調控的需要,收入也在向中央集中,在這種體制下,由於實際建設需要,而財力不足導致的地方合理的負債問題,中央應當通過償債性轉移支付的辦法加以解決,再由未來增長的集中財力償付國債。
(三)整合財政支出管理機制
預算、行財、預算外、統評、會計核算中心、再加上政府採購,財政系統內的這么多部門,在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支出管理中,許多職能是重疊的,設定這些部門過多地強調了分塊和分工,忽視了財政系統內部門間的內部控制、協調溝通和信息共享。
要圍繞如何在公共財政框架下做好財政收支管理這樣一個大的目標,將現有的職能重疊的財政系統內眾多機構重新整合。在財政支出管理方面,財政系統內要以
內部牽制和創建透明公開的機製作為工作重點,謹防分散腐敗變集中腐敗等新的管理問題的出現。在具體工作中強調必要的手續和程式,通過權力的
分散控制,各部門間形成有效的控制鏈條,減少內部摩擦成本,以形成業務控制、權力分散、運轉高效、互動協作、管理透明的支出
管理機制。只有對財政系統內部
支出管理工作準確定位,科學合理地設定內部機構,涵蓋固定資產在內的整個行政事業單位的支出管理才能有效開展。
財政預算及會計應由收付實現制改為權責發生制,在權責制下,購建固定資產只是價值形態的變化,不作為與收入相配比的支出處理,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通過折舊反映公共品生產過程中的相應成本。其他一般支出也採取
應計制核算,不論款項支付與否。以下暫以地方財政及部門無負債權,並且地方財政存在支出溢出的事實,同時固定資產的一切購建行為在
部門預算和政府採購的控制下進行作為基本的假設條件,列舉權責制下單位及財政間與固定資產購建核算相關的主要
會計分錄。
1、預算單位會計核算:
購建並未付款時:借:在建工程(或固定資產)貸:應付款 。
購建並付款時:借:在建工程(或固定資產)貸:銀行存款。
支付應付款時:借:應付款貸:銀行存款 。
財政撥款時:借:銀行存款貸:與本級財政往來。
按預算標準計提折舊時:借:經費(事業)支出 貸:折舊 。
年終將經費支出轉入結餘並以部門預算核定的支出額將“與本級財政往來”賬戶轉入結餘:借:結餘貸:經費(事業)支出; 借:與本級財政往來貸:結餘 。
財政將購建應付款直接撥付受款單位時,預算單位的分錄為:借:應付款貸:與本級財政往來。
2、財政對單位支出的核算與控制:
對單位撥款時:借:與預算單位往來 貸:國庫存款 。
期末按部門預算核定的支出作分錄:借:
一般預算支出貸:與預算單位往來 。
代單位將固定資產購建應付款直接付給受款單位,作分錄:借:與預算單位往來 貸:國庫存款 。
3、財政間相關的會計核算:
上級財政對下級財政調劑資金,或對下進行償債性轉移撥款,上級財政應作分錄:借:與下級財政往來 貸:國庫存款 。下級財政應作分錄:借:國庫存款 貸:與上級財政往來。
地方財政溢出支出的處理,仍然作為本級財政支出,上級財政對溢出的支出缺口給予補助時:借:國庫存款貸:
上級補助收入。上級財政作相反分錄處理:借:下級補助支出 貸:國庫存款 。以上款項的撥付均應以分稅制下預算為依據。
(五)改革財政預決算及政府財務報告編制框架
1、編制盈餘預算及績效報告
財政預算及會計實施權責發生制後,圍繞提高政府
會計信息質量,其會計要素和財務報告框架都需要調整。根據權責制下的收支概念編制盈餘預決算報表,可以反映政府真實的運營績效,收付制的財政赤字將被權責制下的收支狀況替代。
2、編制政府資產負債表
傳統的政府
預算會計及財政赤字的概念沒有反映政府資產和負債的真實情況,而且政府負債下投資形成的資產,許多是有明顯經濟價值的,無論可否出售兌現,基本的理論應當是通過政府投資,帶動經濟的增長,帶來未來收入的溢出。有些資產投資後,就具有準公共品的性質,可在經濟使用期內得到一定回報,如高速公共及橋樑的收費。因此編制政府
合併資產負債表可以反映政府經濟活動和政府經濟資源的全貌,
3、編制政府現金流量表
將收付制下的收支核算結果,通過真實的現金流量表以反映各預算年度的資金平衡情況,並結合
國庫集中收付改革,嚴格控制收付制下的虛收空轉和列支空轉的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