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寶藏·探寶上博》是一部原創系列短視頻節目,以“微紀錄片”的形式深度講述上海博物館館藏國寶的“前世今生”。
上海廣播電視台融媒體中心與上海博物館深度合作,通過生動的故事旁白和影像等多元化的藝術表達方式與上博專家的講解,讓古老的文物突破次元壁,與年輕人跨時空對話,激起觀眾的文化認同與共鳴。
該紀錄片於2021年5月18日正式上線,每周更新一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了不起的寶藏·探寶上博
- 外文名:Treasures in Shanghai Museum
- 類型:短視頻節目
- 集數:25 集
- 線上播放平台:看看新聞
- 播出狀態:播出中
節目形式,節目亮點,分集列表,主創團隊,
節目形式
上海博物館館藏文物超過102萬件,珍貴文物超過14萬件,常年陳列在展廳里的只是浩瀚寶藏的冰山一角。這一次,上海電視台融媒體中心深度報導部打開了這個寶庫,以創意微紀錄片的特殊形式,講述這些珍貴國寶的前世今生,揭開別開生面的歷史畫卷。經過半年多的精心策劃,上博專家顧問遴選出25件來自青銅、陶瓷、書畫和工藝四大門類的重量級館藏文物製作成節目,觀眾將會看到清雍正景德鎮窯粉彩蝠桃紋瓶、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盤、《蓮塘乳鴨圖》、弘一法師遺墨、清康熙豇豆綠釉印盒等珍貴文物。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大克鼎與它的孿生兄弟——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大盂鼎,也將在《了不起的寶藏·探寶上博》中相會。
節目亮點
《了不起的寶藏·探寶上博》系列短片是一次以視覺形式講文物故事來“展覽”文物的嘗試,區別於傳統的歷史厚重感製作,在4分鐘內向觀眾重現國寶背後引人入勝的歷史故事,同時也突破時空局限,使觀眾足不出戶也能欣賞到更多的非展線上文物。
此次亮相《了不起的寶藏·探寶上博》的珍貴文物均來自社會各界的捐贈。自1952年上海博物館建館以來,眾多收藏家與博物館的“情緣”被廣為傳頌,文物捐贈的故事展現了一代代人守護家國歷史的無私情懷和赤誠之心。
分集列表
集數 | 標題 | 播出時間 | 內容精選 |
1 | 粉彩蝠桃紋橄欖瓶 | 5月18日 | “這件蝠桃紋橄欖瓶,外壁用粉彩繪以果實纍纍的桃枝和嬉戲穿梭的蝙蝠。色彩繽紛鮮麗,布局疏朗典雅,線條流暢清新,洋溢著歡快喜慶的情致。瓶底有“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楷書款。” |
2 | 清康熙豇豆紅釉印盒 | 5月24日 | “一場美麗的意外,讓這一抹含蓄的紅,幻化成溫柔的綠。紅綠相間,恰似桃花春浪。千萬次燒造,一次偶然,成就如此妙品。萬里挑一的“美人霽”,在離開清宮後,歷經三百餘年光陰,分毫無傷。如今,它來到上海博物館,將對世人綻放絕世容姿。” |
3 | 犀角雕雲濤海獸杯 | 6月1日 | “犀角雕雲濤海獸杯,出自明代中晚期。杯身浮雕祥雲海濤。波浪中翻騰各色神獸,杯心雕刻漩渦狀,攝人心魄,氣象萬千。手柄刻為蒼虬,探身杯內,神秘莫測。一如大航海時代到來前,大明王朝領風氣之先,出征海洋的氣魄。” |
4 | 明紫檀插肩榫大畫案 | 6月7日 | “榫卯,是極為精巧的古代發明。凸者為“榫”,凹者為“卯”。榫卯活拆,無釘無鉚,不用膠。這種充滿中國智慧的傳統木匠工藝,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歷史。榫卯是東方木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國工匠精神的傳承。” |
5 | 西周青銅酒器魯侯尊 | 6月14日 | “這件西周早期的青銅酒器,有著方圓變化的器身,兩側的鋬和隨形而下的裝飾物,都展示著它的與眾不同。這種器型在青銅器中獨一無二。圓口方體反映了古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在造型上則體現出剛柔相濟的藝術理念。” |
6 | 明成化孔雀綠釉青花盤 | 6月22日 | “青花施以孔雀綠釉,造就一潭碧翠深水。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青綠兩釉相疊,交相輝映,相互成就。如丹青點墨,完成了一場色彩的魔術。” |
7 | 西周大克鼎 | 6月28日 | “大克鼎、大盂鼎與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毛公鼎,在晚清收藏界被譽為“海內三寶”,均為清末出土。大克鼎、大盂鼎,是迄今為止有銘青銅鼎中最大的兩件,後為晚清金石收藏大家潘祖蔭所藏。離亂之世,潘家後人將其秘密珍藏,歷經戰亂,世代守護。” |
8 | 金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盤 | 7月5日 | “祥雲瑞氣環繞,游龍蟠曲舞動,它騰於雲霧之中,龍鱗宛然,神韻飄逸。這是一件定窯覆燒,印花工藝的代表作,工藝精絕,同類印花龍紋盤存世量稀少,是定窯中最精美的瓷器之一,稱得上是陶瓷史上的名品。” |
9 | 湖北本省光緒銀元 | 7月12日 | “正因如此,湖北本省銀元成為中國近代機制幣中的珍品,傳世極少。但是這並不影響中國機制洋式銀元、被稱為“龍洋”的其它“光緒元寶”的廣泛流通,促進中國貨幣制度在近現代發生革命性的變化。
” |
10 | 元丹山紀行圖卷 | 7月19日 | “張冠李戴300年,它一度身世成謎。然而,風過留痕,雁過留聲。循著畫中的氣息,它的主人終被找到。雲遮霧繞的丹山絕頂,也終於撥雲見日,峰迴路轉。” |
11 | 厚趠方鼎 | 7月26日 | 西周時期的先民將這神秘的獸面鑄於鼎的外部,內壁鑄銘文五行三十四字,記述周王來到成周的這一年,厚趠受到溓公饋贈,鑄了這件方鼎,作為他父親辛的祭器。從此它在後世擁有了姓名——厚趠方鼎。 |
12 | 煙江疊嶂圖 | 8月1日 | “山耶雲耶遠莫知,煙空雲散山依然。”北宋文豪蘇軾在詩中描摹的畫中之景,正是北宋駙馬都尉王詵的青綠設色山水畫卷《煙江疊嶂圖》。王詵的繪畫造詣,又促發了蘇軾奔涌的靈感,成就了畫史上的珠聯璧合之作。 |
13 | 蓮塘乳鴨圖 | 8月8日 | 宋代緙絲名家朱克柔以緙絲聞名於世,其身世卻依然成謎。《蓮塘乳鴨圖》便是她創作的唯一一件巨幅緙絲作品,畫面中所有花卉蟲鳥皆以實景比例緙織。這副傳世珍品,訴說著朱克柔的過往。她或將餘生獻給這件巨作,憑藉著獨創的“朱緙”絕技,最終留名青史。 |
14 | 齊侯匜 | 8月16日 | 它是目前所見西周時期最大的青銅匜。西周時期,齊國君主為他的女兒虢孟姬,製作了這件青銅匜,故名齊侯匜。作為盥洗器,它承接著西周貴族盥洗,淨手這項必備儀式。三千年前,人們虔誠地捧過這青銅匜中的水流,洗去塵埃,帶來潔淨。 |
15 | 京口送別圖 | 8月23日 | 弘治十年,吳寬離開蘇州返回京師任上的時候,時年七十一歲的沈周為其送行至京口。途中,沈周繪製《京口送別圖》贈與吳寬。畫中人乘舟遠去,此去經年,山高水遠,生死兩隔。五百多年前,兩位江南文人的情誼,永遠留存在這畫意詩情中。 |
16 | 楞嚴經旨要卷 | 8月29日 |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在變法失敗後辭官退居南京鐘山的半山,此後新法皆廢,王安石郁然病逝於此。這部行楷書作品便是他於去世前一年寫就,訴說了王安石晚年的心聲,也揭開了北宋政壇變遷的歷史一頁。此卷流傳至今,成為上海博物館當之無愧的北宋名家書法作品的鎮館之寶。 |
17 | 丁敬六面石章 | 9月6日 | 一枚2.2厘米見方的印章,它的一生歷經劫難。母印在太平天國運動中失於戰火,子印經火燒後裂損,倖存於世。雖面目全非,飽經風霜,周身留下殘破傷痕,卻仍被世人用心守護。 |
18 | 小方壺石 | 9月13日 | 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小方壺石成為嶗山綠石中的極品,光潔細潤,墨綠如黛。此後275年的時光中,它的流傳見證了傳統文人賞石、刻石、畫石、藏石的賞玩雅趣,也傳遞著耿耿如石的文人風骨與雋永文脈。 |
19 | 鈞窯月白釉出戟尊 | 9月18日 | 鈞窯多為宮廷御用陳設器,因此傳世極少,有“黃金有價,鈞無價”的說法。而出戟尊又是其中最為罕見的。這件出戟尊仿商周青銅器大口尊的造型,迎合了當時文人嚮往三代歷史的復古風潮,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
20 | 戰國玉龍佩 | 9月27日 | 它來自兩千三百多年前的春秋戰國,穿系它的繩子早已化為塵土。也許它是某套玉雜佩近百件玉構件中的一件,同伴們早已零落不知去向,只留下它遺世獨立,歷經時光流轉,輾轉來到今天。作為中國萬年玉文化的一刀光影,戰國玉龍配將玉的一切美好傳遞至今。 |
21 | 弘一法師遺墨 | 9月30日 | 一曲《送別》流傳百年,它的詞作者弘一法師李叔同亦被認為“將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致”。從一代才子到佛教宗師,弘一法師不同時期的書法作品蘊含著他的蛻變。這百餘件序列完整的墨跡,書寫了他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生。 |
22 | 秋興八景圖 | 10月10日 | 萬曆四十八年秋,董其昌泛舟吳門,此時,夏末未央,秋意漸濃。董其昌為江上之景感嘆,便在水中行舟的過程中畫下了《秋興八景圖》,四百年前的秋意定格於此,雍容高華,煙雲流布。它是文人山水畫的高峰,亦是文人畫家的精神家園。 |
23 | 剔犀雲紋圓盒 | 10月15日 | 漆器是中國古代真正的奢侈品。古人常以“百里千刀一斤漆”來形容它的珍貴。它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一件雕漆實物,來自於漢代至三國的某個時期。它或許是一位貴族女子梳妝檯上的心愛之物,中國古代美妝史上的一顆滄海遺珠。歲月造成的斑駁破損,難掩它的絕代風華。沉寂的黑與躍動的紅,訴說著它的傳奇。 |
24 | 絲綢之路古錢幣 | 10月22日 | 它是古代伊朗帕提亞王朝的一枚銀幣,錢幣文物上的點滴細節,蘊涵著最為真實準確的歷史信息。兩千年前,《漢書·西域傳》中留下了對它的記載。大漢王朝與遙遠的波斯帝國,產生了字面意義上的歷史連線,而更深遠的影響正在絲綢之路上醞釀形成。 |
25 | 九歌圖 | 11月1日 | “九歌”的傳統,早於屈原的名篇。中國詩歌史上的浪漫主義源頭,孕育了“九歌”的繪畫傳統。元代張渥之後,明代的文徵明,陳洪綬、清代的丁觀鵬等不同時代畫家都有“九歌”作品傳世。上古時代的自然、生命與神性,在畫中演繹。《九歌》中的人神戀歌,成為古代繪畫史上的經典母題。 |
主創團隊
總策劃 楊志剛 湯世芬
監製 黃錚 石維塵
製片 李振宇
策劃 邢維
統籌 邢維 王琳琳 徐洪亮 蔡寧
導演 王琳琳
攝像 楊政 李子禕
協調 孫路遙 周文 石佳 鐘無末 王鵬
特效製作 代明明
後期製作 朱倚萱 盛春燕 張逸塵
技術指導 卞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