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雲飛渡: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之途是2007年廣州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亂雲飛渡: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之途
- 頁數:176頁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廣州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12月1日)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ISBN: 9787807317241
條形碼: 9787807317241
尺寸: 23.8 x 16.8 x 1.6 cm
重量: 358 g
作者簡介
梁鳳蓮,20世紀60年代生於廣州,廣州市文藝創作研究所專業作家。畢業於暨南大學,獲文學碩士與博士學位,2006—2007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東亞系東亞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具有研究員與一級作家兩個高級職稱。是廣州市作協副主席、廣東省作協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被評為廣州市優秀專家。 已出版個人專著16種,發表各類體裁作品與論文逾400萬字,有學術理論專著、長篇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等,代表作品有學術理論研究專著《嶺南文學的文化見證》、《嶺南文化藝術的審美視野》、《亂雲飛渡——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之途》;長篇小說《西關小姐》、《巷孌》;散文專集《遠去的諾言》、《情語廣州》、《被命運催趕的夜晚》等,另有合著十數種,作品與論文入選眾多權威選本,20餘次獲廣東省魯迅文藝獎、台灣《聯合文學》環字文學獎、廣州文藝獎、全國報紙副刊獎、全國散文徵文獎等獎項。
內容簡介
《亂雲飛渡: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之途》通過對近代嶺南有代表性的文化精英——黃遵憲、康有為、梁啓超的生平歷程,相互的交往與影響關係,以及詩文創作,把他們置放在特定的歷史演變與文化發展進程的背景上,來進行解讀,藉助對傳統的思想體系在文化重構中的價值回望,掃瞄中西文化劇烈碰撞下的分化融合。通過對三人不同時期詩歌創作的個案分析,來審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之途。在質文代變的時世遷改中,承載著用新的文化核心來實現創作的新陳代謝,來反映時勢風標的價值取向,來直接充當精神變化對現實的有效觀照,進而追問文化演變的走向與文學創作的出路。
媒體評論
一是追溯三大詩人一黃遵憲、康有為、梁啓超一創作的價值要義與文化含量,發掘近代詩歌所包孕的畏族情感與精神秘史;二是借文學鏡像探尋政治與社會、歷史與文化的存在真相,追問中國文化的發展脈絡;三是從文化和思想方面解讀歷史,藉助對傳統在文化重構的價值回望,探討文化發展演變的走向和文化的出路,探討精神在歷史事件中的心靈實現過程。
——陳實
對嶺南詩歌的成因、負載、內涵的考察研究,對民族情感和精神秘史載體的社會認同,對價值總結和警示意義的現代昭示;以及對傳統與現代性的磨合寬容對話創新,由詩歌而文學,由文學而文化,層層逼進,深入剖析。
——黃樹森
目錄
序一 黃樹森
序二 陳實
前言
上篇 文化宿命與文學創作的抗爭
第一章 文化變遷與感知宿命
一、歷史與思想進程的走向
二、中國特定的“語境”
三、有常的輪迴與無常的蛻變
第二章 分化與抉擇的兩難
一、精神上的放逐:進退維谷
二、文化上的選擇:激進與保守、反叛與復歸
第三章 抗爭:向傳統要答案
一、傳統情結與西學迎拒
二、時代的鏡像
1.理想的脆弱:身份抗爭
2.寄寓的變遷:詩文抗爭
3.風決定樹的方向
中篇 文化追尋中的文學歷程
第一章 時間的選擇與歷史的淘洗
一、相識相知
二、相濡以沫
三、地緣文化的背景效應
第二章 困惑與彷徨
一、“詩界革命”前後及其新的文學主張
1.第一代的“出師未捷”
2.第二代的“血色黃昏”
二、詩風大變與新的價值重組
1.農耕時代的散碎,導致採菊歸隱夢的破滅
2.文化傳統積澱厚實,與困頓中的突圍
3.古代楷模的沉淪,文化變異走上不歸路
下篇 詩歌大美之夢漸行漸散
一、雙重矛盾,遠去的浪子情懷
二、詩載道,與藝術的疏離
三、傳統審美的終結,尋找詩的出路
1.憂憤激昂成為主調
2.詩歌與現實的距離
尾聲 碰撞中的新生
1.失望與希望的所在
2.詩歌,在回家的路上
參考書目
附錄
作者在多倫多大學東亞系東亞研究所的博士後研究課題論文
寫在之前的話
寫在之後的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