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後初入吳舍弟小韻

《亂後初入吳舍弟小韻》是明代詩人王世貞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該詩描寫了亂後與弟重聚所感,其特殊經歷與場合,奠定了此詩沉鬱感傷的基調。詩由己及弟,由親情到國憂,語意頓挫,感情深沉,尾聯以不堪回首,醉語傷神而收,亦欲說還休之意。全詩情真意切、措語自然,純是心靈的抒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亂後初入吳舍弟小韻
  • 作者:王世貞
  • 創作年代:明代
  • 出處:《弇山堂別集》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亂後初入吳舍弟小韻
與爾同茲難,重逢恐未真。
一身初屬我,萬事欲輸人。
天意寧群盜,時艱更老親。
不堪追往昔,醉語亦傷神。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亂後入關:當指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賊首汪直糾集島倭及漳、泉群盜連巨艦百餘蔽海至,濱海數千里同告警。上海及南匯、吳淞、乍浦、蓁嶼諸所皆陷、蘇、松、寧、紹諸衛所州縣被焚掠者二十餘。留內地三月,飽而去。舍弟:當指王世懋,懋字敬美,時稱少美。吳:指江蘇吳縣、太倉一帶,王世貞是太倉人。
②輸人:猶“委人”,託付給別人。
③寧:平定,消滅。
④更:替代。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你我遭受的苦難該有多深,真不敢相信竟還能再次相認。
生活啊,原應由自己主宰,但我卻想把命運交給他人。
群鑒作亂難道也是上天規定?難時世更倍感友情的溫馨。
往昔的歲月啊,已不堪回顧,酒醉後的亂語仍讓人不忍相聽。

創作背景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襲擾東南沿海,上海及江浙一帶州縣多處被焚掠,當時詩人正利用出差機會返回家鄉太倉,得到倭患警報,攜家眷至蘇州城中暫時避難。在此兵荒馬亂之際,與舍弟王世懋相逢,此詩即是重逢之際所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發自內心的抒情詩,是真性情、真境界,因而也是感人至深的真詩。
詩首聯寫詩人在倭寇殺掠沿海的戰亂中,驚魂未定的心態。“恐未真”三字,藝術地描繪了那種“生還今日事,間道暫時人”(杜甫《喜達行在所三首》)的悲喜交集心情。
頷聯由“恐未真”的虛幻中回到眼前的現實,認定“一身”這才屬於自己,而不是夢中的幻影。何等真切,何等沉痛。“萬事欲輸人”,是詩人經過兵亂以後的大徹大悟,在那殺人如草的戰亂中,什麼功名富貴都是過眼雲煙,與別人爭什麼高低。
頸聯慶幸倭寇敗逃,沿海暫時得以過著寧靜的日子。對“天意寧群盜”的喜悅也更為珍貴,“時艱更老親”的喟嘆也更出自肺腑。
尾聯照應題旨,扣緊“小酌”,追憶往昔,寇警頻繁,一夕數驚,保家全身,都在不可知之天,所以“傷神”,所以“不堪”。
全詩出自肺腑,純乎天籟,律不調而自協,語不飾而自華,有天下之至情,斯有天下之至文。

名家點評

清代詩人沈德潛《明詩別裁》:“‘一身初屬我’與‘書到汝為人’各極沉痛。”又曰:“五、六句正是追往昔也,氣雄味厚,不愧杜陵。”

作者簡介

王世貞(1526—1590年),明代文學家,字元美,號鳳洲、弇州山人,太倉州(今江蘇太倉縣)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進士,歷任山東副使、大名兵備、刑部尚書等,與李攀龍同為“後七子”首領。詩以樂府古體為精,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病在模擬造仿、藻飾太甚,晚年由博雜繁縟轉為平淡自然。有《弇州山人四部稿》《世說新語補》《鳳洲筆記》《弇州稿選》《全唐詩說》《弇山堂別集》《弇州山水題跋》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