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南巡

乾隆帝南巡

乾隆帝南巡指的是清朝乾隆時期的六次南下江南地區。

乾隆帝曾於1751年(乾隆十六年)、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1765年(乾隆三十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六次巡幸江南,每次一般都要到江寧府(今南京市)、蘇州府杭州府揚州府,後四次還巡幸了浙江的海寧。乾隆帝的祖父康熙帝在位期間也曾六次巡視江南。

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月初五日、十七日,乾隆帝弘曆相繼下了兩道上諭,講述欲於十六年巡幸江南的原因,大致有四點:一是江浙官員代表軍民紳衿恭請皇上臨幸;二是大學士、九卿援據經史及聖祖南巡之例,建議允其所請;三是江浙地廣人稠,應該前去,考察民情戎政,問民疾苦;四是恭奉母后,遊覽名勝,以盡孝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乾隆帝南巡、乾隆下江南
  • 所處時代:清朝乾隆時期
  • 所到地區江淮江南地區
  • 目的:巡視、遊玩等
歷史背景,南巡目的,遊山玩水,減免稅賦,巡視河工海防,禮仕和科舉人才,其他,歷次南巡,第一次南巡,第二次南巡,第三次南巡,第四次南巡,第五次南巡,第六次南巡,藝術作品,野史傳說,評價,

歷史背景

早在清軍入關時,曾對頑強抵抗的江南人民進行過大規模的屠殺,因此江南地區的反清情緒異常高漲。從康熙皇帝開始,清朝的統治者就採取了各種方法,如設立博學鴻詞科,徵調明朝遺民編修明史等,極力籠絡前朝尤其是江南地區的文人士大夫。康熙皇帝曾六次南巡。一心想要效仿祖父的乾隆也有過六次南巡,並且前兩次和他的祖父康熙一樣,以浙江杭州為終點,還登上紹興會稽山祭禹陵而還,意在炫耀國力、安撫江南民心、視察耗費巨大的錢塘江海塘工程。
江南主要指長江三角洲地區,尤其特指江浙長江以南至錢塘江口,加上揚州一帶,江浙兩省的核心地區,有時也包含安徽東南部及江西東北部。清代前期與中期最繁華的是江寧府蘇州府揚州府,還有杭州府
這裡古稱吳越,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江浙兩省地盤雖然不大,人口也不很多,大約只占國土面積和總人口的2%,但它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經濟和人文在全國均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清朝兩省上交的賦銀賦糧分別達到全國賦銀總數的20.8%左右和賦糧總數的30%左右,鹽課銀占全國鹽課銀總數的68%左右,關稅占全國稅額總數的一半。這裡出產的絲綢和茶葉歷來是宮廷內外的高檔必需品,飲食也被認為是明清兩朝宮廷菜系的正宗,國宴仍保留相當比例的揚州蘇州菜譜。
郎世寧《乾隆及后妃圖卷》乾隆像郎世寧《乾隆及后妃圖卷》乾隆像
江浙人文茂盛,是中國文化最發達地區,才子學者之多,數倍數十倍於其他省份。僅以關係到政局和學術文化界的科舉而言,從順治三年到乾隆六十年的150年裡,共舉行了61科,其中,江浙兩省出了51位狀元,占全國狀元總數87%;出了38 位榜眼,占榜眼總數62%;出了47位探花,占探花總數77%。再就大學士九卿督撫來看,江浙兩省出了很多大學士和尚書總督巡撫,像狀元出身的呂宮、徐元文、于敏中等都任至大學士。另一方面,江蘇、浙江又是明末遺民活動的中心,反清思想和反清言行一直不斷,發生了多起文字獄。沒有江蘇、浙江這兩個省巨大的財政收入和紳衿支持,清朝的統治是很難鞏固的。牢固控制住江浙,充分利用江浙的財力人力和物力,來發展其“盛世”,這就是乾隆六下江南的根本原因。

南巡目的

六下江南大體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蠲賦恩賞、巡視河工、觀民察吏、加恩士紳、培植士族閱兵祭陵。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