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言崗乃軒轅之轉音。原本是軒轅,在後來世代口口相傳中,讀“轉種”了,成了“乾言”。漫漫五千年,讀“轉種”的事太多了。其實,軒轅與乾言均為疊韻字,聲母相同,都押an的韻。乾言對軒轅來說,不僅讀“轉種”,寫“轉種”,也是簡化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乾言崗
- 外文名:Ganyangang
- 別名:軒轅之丘
- 名稱來源:軒轅之轉音
- 相關地區:邢台隆堯
乾言崗的考證,典故,白書,王書,結論,黃帝與蚩尤,乾言崗的歷史地位,
乾言崗的考證
典故
隆堯乾言崗很有名氣。它有名氣是因為《詩經·國風·邶風·泉水》歌詠了它。“出宿於乾,飲餞於言”。
白書
白書接著說:黃帝族最初活動中心在陝北、隴東,後來擴展到河北大平原。黃帝氏族之擴展乃自陝西渡河,沿中條山、太行山邊,主要在黃河以北,向東北行而至河北大平原。打敗蚩尤以後,黃帝族又從河北大平原而擴展至中原地區。徐旭生、白壽彝等老歷史學家確實認為黃帝是先占河北,後據中原河南的。
黃帝先占河北,就要先占冀南。當時邢台有刑天,是個放牛娃,與黃帝暫時結盟。黃帝到了邢台,得先找個落腳點,建個地盤或根據地。若還居住陝北隴東,向東三千里跋涉,來到冀南,也會成為強弩之末,哪還能戰鬥?那最可能的推測是占據乾言崗下的柏人城。柏人城一帶正好有古老的柏崇拜,可作有力證明。
王書
王書認為:一方面,諸夏之族逐漸向東南轉徙;另一方面,南太平洋人種之一分支,即今日苗族的祖先,從西南向中原轉徙。於是兩系人種,在中原發生了接觸。傳說中黃帝與蚩尤之戰,正是暗示這一歷史內容。
黃帝與蚩尤為什麼跑到冀南邢台地區打架?葉書分析:根據古老的傳說,在夏朝建立之前曾經發生一場大洪水;根據自然史學家的研究,距今4000年前後在中國出現過——各種重大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時期;根據歷史學家的研究,這一時期也許是為了躲避災難、尋求新的生存空間,各地新石器文化的先民紛紛離開故居之地,他們遷徙的方向主要是匯聚到了中原,而中原居民本來就很稠密,於是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傳說中關於五帝時代炎黃、蚩尤、共工、祝融、堯舜、三苗等部落之間的戰爭,應當就是這場衝突的反映。
結論
那么,本文的結論就是:為了躲避災難、尋求新的生存空間,黃帝離開了原住地,來到隆堯乾言崗下,並定居成家,娶妻生子,發明了車。乾言崗就是軒轅之丘。即使不是第一故鄉,也是第二故鄉。第二故鄉也是故鄉。但仔細研讀《史記·本紀第一·五帝》,軒轅丘就是黃帝故里。因此,乾言崗是黃帝第一故鄉,決不是第二故鄉。
黃帝與蚩尤
蚩尤能“呼風喚雨”, 是因為大陸澤當時水氣大、霧氣大、暴雨時至。蚩尤追至上谷的涿鹿,黃帝請來旱神女魃,使天放晴,是因為水鴨子蚩尤遭遇北方的沙塵暴,吃了敗仗,就向南逃跑,結果在獲鹿,也就是“中冀”,被捉被殺。
乾言崗的歷史地位
世界四大文明中的三大文明都起源大河下游地區,中華文明也是源於黃河下游地區,決不例外。因為黃河在公元前602年以前正是流經邢台東部,所以邢台地區正好為中華文明的起源提供了一個天然優良的大平台。這正如葉書所說:部落之間的戰爭就像一雙碩大無比的手,猶如揉面一樣,把各個部落揉合在一起,形成了華夏文明。從此,中國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這就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前奏曲。
在邢台廣袤的大地上,黃帝戰蚩尤時代,乃是一個人種和文化大交流的時代。正如王書所說:在當時,一方面,是夏族的彩陶文化和鼎鬲文化由西而東;另一方面,是商族的黑陶文化和卜骨文化由東而西;再有一方面,是南太平系人種的印紋陶文化和有肩石斧文化由南而北;此外中亞的史前文化也由塔里木盆地緩緩流入中國。這些人種的接觸和文化的交流就構成了中國野蠻時代的歷史之全面運動與全面發展。嶄新的中華文明就這樣誕生和升起了!邢台地區真也發現了很多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存。
恰恰是古老的邢台大地,為中華文明的誕生和升起,提供了最初的生息地和活動大平台,也算是揉面的大案板!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民族人種大融合正式宣告開始了!正是:
三拜涌千思,百族尋根,留子留孫留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