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蠍丸(《聖濟總錄》)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乾蠍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十。主治元髒風氣攻注,腰腳疼痛,及一切風氣。

基本介紹

  • 名稱:乾蠍丸
  •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
  • 組成:乾蠍、天麻、羌活、獨活、附子、檳榔、沉香、木香、狼毒、牛膝、白附子、桂、當歸、枳殼、巴戟天、防風、昆布、牽牛子、人參、蒺藜子、高良姜、蘿蔔子、肉豆蔻、沒藥、白朮、防己、硇砂、阿魏
  • 主治:元髒風氣攻注,腰腳疼痛,及一切風氣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乾蠍(去土,微炒)、天麻、羌活(去蘆頭)、獨活(去蘆頭)、附子(炮裂,去皮臍)、檳榔(銼)、沉香(銼)、木香、狼毒(切作塊,先用醋煮三五沸,焙乾,銼)、牛膝(酒浸,切,焙)、白附子(微炒)、桂(去粗皮)、當歸(切,焙)、枳殼(去瓤,麩炒)、巴戟天(去心)、防風(去叉)、昆布(洗去鹹汁,微炒)、牽牛子(炒半熟)、人參、蒺藜子(炒去角)、高良姜、蘿蔔子(微炒)、肉豆蔻(去殼)、沒藥、白朮、防己(銼,焙)、硇砂(醋化盡,去夾石,煉霜)各一兩,阿魏一分。

用法用量

上藥先將沒藥、硇砂、阿魏三味,用好酒一升熬成膏。余藥同為末,煉蜜同膏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五更後,空心薄荷酒下二十丸。向曉利一行即愈。

主治

元髒風氣攻注,腰腳疼痛,及一切風氣。

附方

名稱:乾蠍丸
組成:全蠍、白芷、安息香(用胡桃仁同研)、桃仁、白附子、阿魏、桂枝、漏蘆、當歸、芍藥、地骨皮、威靈仙、羌活各一兩(30g),乳香、沒藥各三分(5g)
用法:先將全蠍、白芷、安息香、桃仁、白附子、阿魏、桂枝、乳香、沒藥共搗研勻,用童便5L,酒2L於銀器內熬令稠,余藥共研為細末,同杵為丸
主治:鶴膝風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
功用:祛風除濕、活血通絡
名稱:乾蠍丸
組成:乾蠍(微炒)一分,真珠末一錢,虎睛(酒浸,微炙)一對,鉛霜(細研)一分,臘月紫驢護肝(細切,炒令焦黃)一分
用法:上為末,用鴟梟腦髓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丸,以乳汁送下,不拘時候。二歲以上加減服之。
主治:小兒急驚風,搐搦口噤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五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普濟方 第三冊諸疾》:“治風氣攻注,腰膝疼痛,及一切風氣。乾蠍(去土,微炒)、天麻、羌活(去蘆頭)、獨活(去蘆頭)、附子(炮裂,去皮臍)、檳榔(銼)、沉香(銼)、木香、狼毒(切作塊,先用醋煮三五沸,焙乾,銼)、牛膝(酒浸,切,焙)、白附子(微炒)、桂(去粗皮)、當歸(切,焙)、枳殼(去瓤,麩炒)、巴戟天(去心)、防風(去叉)、昆布(洗去鹹汁,微炒)、牽牛子(炒半熟)、人參、蒺藜子(炒去角)、高良姜、蘿蔔子(微炒)、肉豆蔻(去殼)、沒藥、白朮、防己(銼,焙)、硇砂(醋化盡,去夾石,煉霜)各一兩,阿魏一分。上藥先將沒藥、硇砂、阿魏三味,用好酒一升熬成膏。余藥同為末,煉蜜同膏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五更後,空心薄荷酒下二十丸。向曉利一行即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