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溝子村的發展與變遷:遼西農民生產與生活的歷史縮影

《乾溝子村的發展與變遷:遼西農民生產與生活的歷史縮影》是2015年03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隋福民。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乾溝子村的發展與變遷:遼西農民生產與生活的歷史縮影(中國國情調研叢書·村莊卷)
作 者:隋福民 著;
責任編輯:任明
出版時間:2015年03月 (1版1次)
I S B N :9787516160466
所屬叢書:中國國情調研叢書·村莊卷
印 張:31.5(平裝 ,481頁 ,16開 ,414千字 )

內容簡介

本書以遼寧省阜蒙縣平安地鎮乾溝子村為觀察對象,描繪了遼西農民60多年來生產與生活的發展及變遷。本書的突出特點是把農民置於中心地位,通過描述他們所處的生產生活場景以及他們對外界變化的種種應對,來反映他們的所思所想和不斷奮鬥的精神。雖屬於經濟史作品,但本書並沒有刻意地用經濟學辭彙來主觀地總括遼西農民的行為和思想,而是將他們還原成一個鮮活的群體。

目錄

第一章導言
一為什麼呈現農村?
二村莊選擇
第二章村莊:地理、人文與經濟
一村莊位置
二地形地貌
三氣候與自然災害
氣候
自然災害
四人文背景
查海遺址與紅山文化
契丹“頭下軍州”:遼塔與懿州
蒙漢文化交融
五社會經濟的歷史變遷
清末:村落形成
動盪時期的歲月
解放後的發展變化
當下社會經濟概況
六小結:農民生產生活的時空場景
第三章農作:種植與養殖
一農地制度
晚清至民國:阜蒙縣的農業開發和農地制度
土地改革
合作化運動
體制調整:順應民意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包產到戶
土地“延包”
完善“30年不變”制度的思考
退耕還林的啟示
小結:農民與土地
二春種與夏鋤:備耕、種田及田間管理
備耕之一:翻地
備耕之二:糞、肥和種子
起糞、搗糞與送糞
農資價格不斷上漲:農民的無奈
備耕之三:耕種和田間管理的主要傳統農具
備耕之四:新式農機具
節氣:農作指南
好年頭:乾溝子人的熱盼
大田作物(玉米、高粱、穀子)的傳統耕種方法
現在的新方式:拖拉機加播種斗
種花生:從傳統到現代
補種蕎麥:遼西的特色
農業技術進步:種地越來越輕鬆
田間管理:除草和間苗
看青和放牲口
趟地和追肥
打藥
地力與污染問題
三秋收:顆粒歸倉與農產品出售
乾溝子村人秋收:割高粱、扒苞米、摘綠豆、撥花生、割穀子等
運輸:從田間到場院
打場:顆粒歸倉
刨茬子和鍘草
糧食出售:從繳公糧到“皇糧國稅”歷史的結束
糧食直補:增強了種糧積極性
糧食市場:價格波動與惜售問題
乾溝子村農業:靠天吃飯的無奈
四養殖:乾溝子村民的家庭副業
養豬:蓋豬圈
選品種、餵養、防疫:養豬方式的歷史變化
曾經的賣豬難:沒有“豬票”賣不掉
現在的養豬難:疫病難防
現在的養豬難:逃不出市場經濟周期的怪圈
賣豬的博弈
賣豬的無奈
養牛羊與養雞鴨鵝:乾溝子村人的其他養殖選擇
五小結:農民的算計
種植的效益
種植的精明:倒茬、間作與盡地力
種植結構的調整:農民的市場化反應
養殖的效益
訂單農業:抵禦價格風險的選擇
第四章非農活動:農副業及外出務工
一農副業:收糧及其他小買賣
收糧
收破爛
開小商店(小超市)
做買賣:從集鎮上的小攤到街道兩旁的門臉
做豆腐:農家的加工業
開辦糧食加工廠
乾木匠活
鐵匠鋪: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搞建築:包工頭、大工和力工
拉活:送孩子上學
編筐編簍
村內零工
挖樹
回鄉創業的勇敢嘗試:引進汽化爐
二外出務工
建築工地:力工、瓦工、鋼筋工、架子工、電焊工、電工等
服務行業之一:飯店、理髮店、商店、食堂等
服務行業之二:搬家、校園零工、打魚、其他雜活等
自己做生意:開修理店、建材店等
勞務輸出:去外國打工
外出打工的無奈
地區價格差縮小:打工者回流
三非農活動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非農活動:收入提高與思維改變
打工: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四小結:農民的行為
外出務工和“農民荒”的討論
農民與城鎮化的思考
“內卷化”或“過密化”的討論
……
第五章生活Ⅰ:吃穿住行
第六章生活Ⅱ:看病、上學與養老等
第七章小結
附錄2010年乾溝子村54戶村民的調查資料
後記

作者簡介

隋福民,1972年出生,遼寧阜新人,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現代經濟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項目執行研究員,兼任中國經濟史學會副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