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壩子下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麗江寧蒗彝族自治縣紅橋鄉紅橋村委會,屬於壩區。位於紅橋鄉南邊,距離村委會3公里,距離鄉3公里,國土面積8.82平方公里,海拔2500米,年平均氣溫15 ℃,年降水量1100毫米,適宜種植穀子、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290畝,其中人均耕地1.61畝;有林地12913畝。
全村有農戶41戶,有鄉村人口184人,其中農業人口180人,勞動力8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4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3.8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9.2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農作物為主。
該村現有農戶41戶,共鄉村人口184人,其中男性97人,女性87人。其中農業人口180人,勞動力84人。該村以漢族、普米族、納西族為主(是漢族,普米族、納西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15人,普米族66人,納西族3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乾壩子下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麗江寧蒗彝族自治縣紅橋鄉紅橋村
- 面積:8.82 km
- 人口數量:184人
地理位置,相關內容,農村經濟,基礎設施,
地理位置
乾壩子下村
相關內容
該村現有農戶41戶,共鄉村人口184人,其中男性97人,女性87人。其中農業人口180人,勞動力84人。該村以漢族、普米族、納西族為主(是漢族,普米族、納西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15人,普米族66人,納西族3人。
到2008年底,全村未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5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0%;享受低保32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5公里。該村未建有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41戶,占農戶總數的100%。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紅橋中心校,中學生就讀到紅橋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3公里,距離中學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2人,其中小學生25人,中學生7人。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3.8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51萬元,占總收入的62%;畜牧業收入2.32萬元,占總收入的1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5頭,肉牛3頭,肉羊20頭);漁業收入0.62萬元,占總收入的 5%;林業收入1.08萬元,占總收入的8%;第二、三產業收入1.24萬元,占總收入的9%;工資性收入1.64萬元,占總收入的12%。
農民人均純收入619.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農作物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3人(占勞動力的28%),在省內務工10人,到省外務工5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省內。2008年種植業、養殖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3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8%。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種植業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藥木瓜產業。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90畝(其中:田143畝,地147畝),人均耕地1.61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291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49畝,人均經濟林果地.83畝,主要種植藥木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0畝,其中養殖面積7畝;無草地、荒山荒地和其他面積。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90畝,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農村低保、救濟糧、五保戶、農村合作醫療及村內重大項目。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電、通水、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41戶通自來水,未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41戶通電,未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6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6戶(分別占總數的 59%和39 %)。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其他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機車2輛。
全村未建有沼氣池;未安裝有太陽能;未建有小水窖。無耕地有效灌溉面積,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7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97 畝。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其他結構住房為主,有4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衛生醫療較差,通水時斷時續,勞動生產引路河溝渠而不便,生產生活望洋興嘆平較低,各方面建設事業不規範,村道擁擠。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種植藥木瓜、核桃產業,鼓勵農民走農業合作道路,狀大集體經濟,分工協調搞種養產業,統一生產,統一銷售的合作化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