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風疾、、語言謇澀、精神恍惚、跌打損傷、諸痔下血、大便艱難、耳聾、腎虛骨節疼痛、宿食不化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乳香丸
- 主要用藥禁忌:藥後忌食熱物二小時
- 劑型:丸劑
- 運動員慎用:慎用
-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
用法一,來源,組成,用法,主治,禁忌,用法二,來源,組成,用法,主治,藥物組成,用法三,處方來源,方劑主治,製備方法,用法用量,藥物組成,用法四,處方來源,方劑主治,製備方法,用法用量,藥物組成,用法五,處方來源,方劑主治,製備方法,用法用量,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
糯米(炒) 川烏頭(炮,去皮、尖) 五靈脂(去砂土)各60克 乳香(研) 白芷(銼) 藿香葉(洗) 天南星(炮) 沒藥(研) 荊芥(去枝、梗) 赤小豆(生) 骨碎補(去毛) 白附子(炮)各30克 松脂(研)15克 香墨(煅) 草烏頭(炮,去皮、臍)各150克
上藥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15丸,冷酒或茶清送下。不拘時。
一切風疾,左癱右瘓,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語言謇澀,精神恍惚,痰涎壅塞,手足嚲曳,筋脈拘攣;或遍身頑痹,走注疼痛,腳膝緩弱,行步艱辛。又治打撲損傷,瘀血不散,痛不可忍;或行路勞傷,腳膝浮腫疼痛,或腎臟風毒,上攻面腫耳鳴;下註腳膝沉重。(跌打損傷)
藥後忌食熱物二小時。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八。
枳殼(去瓤,麩炒) 牡蠣(火煅) 蓽澄茄 芫青(去頭、翅、足,糯米炒,以米黃色為度) 大黃(蒸,焙) 鶴虱(炒)各15克 白丁香 乳香(研)各7.5克
上藥為末,粟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15丸,如治腸風,臘茶清下;諸痔,煎薤白湯下,諸瘺,煎鐵屑湯下,並食前服。
諸痔下血,肛邊生肉,或結核腫疼,或生瘡癢痛,或大便艱難,肛腸脫出。又治腸風下血,無問新久;及諸瘺,根在臟腑。
乳香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半兩,蓖麻子(去皮)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磁石(煅,醋淬7遍)半兩,木通(銼)半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半兩,巴豆(去皮心,炒)1分,菖蒲3分,松脂3分。
《聖濟總錄》卷一一四。
耳聾。
上先將磁石、木通、菖蒲、附子為末,其餘為膏,入末同搗100-200杵,捻如棗核大,中心通一孔子。
每次以綿裹塞耳中,1日3換。輕者3日,重者10日愈。
蒼朮5兩(去黑皮,炒),澤烏頭3兩(生,去皮臍),乳香1兩,天仙子(炒黑)2兩2錢半,自然銅(醋淬7遍)2兩2錢半,黑牽牛(微炒)2兩2錢半,官桂(去粗皮)2兩2錢半。
《御藥院方》卷八。
腎虛骨節疼痛;兼打撲傷折,從高墜下,跌扑傷損;及治寒濕搏於骨節之間,疼痛有時。
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水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10-15丸,食前空心溫酒送下。
藥物組成
乳香半兩(銼,研入),木香半兩,肉豆蔻半兩(去殼),當歸半兩(銼,微炒),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京三棱半兩(煨,銼),乾漆半兩(搗碎,炒令煙出),紫菀1兩(去苗土),乾薑1兩(炮裂,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鱉甲1兩半(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硃砂1分(細研),巴豆1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用法五
處方來源
《聖惠》卷四十九。
方劑主治
宿食不化,心膈氣滯,中焦不和,及症癖積聚,或多嘔逆。
製備方法
上藥除乳香、硃砂、巴豆外,並為末,每2匙藥末用細蕎面一匙相和,更研令勻,滴水為丸,如綠豆大,候乾,以漿水煎令沸,下藥丸子,煮1-2沸,候藥丸子浮上,乃濾出,於竹篩子內曬乾。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以溫水送下。若有久積聚,常於臨臥服5丸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