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裸鼠模型αvβ3表達的PET/MRI活體分子影像學研究》是依託上海交通大學,由汪登斌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乳腺癌裸鼠模型αvβ3表達的PET/MRI活體分子影像學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汪登斌
- 依託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乳腺癌已成為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全球每年50萬人死於乳腺癌,並新增120萬患者。整合素在乳腺癌血管生成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以αvβ3整合素與腫瘤血管生成關係最為密切。αVβ3是通過調節內皮細胞的黏附、遷移、增殖、凋亡等功能,在腫瘤血管生成的過程中發揮它的作用的。αvβ3的配體RGD是一種短肽,根據RGD與αvβ3可特異性結合的特點,本研究擬採用RGD與具有自主產權的納米粒USPIO偶聯,構建成以αvβ3為靶標的分子探針RGD-USPIO,然後再連線F18,形成具有雙重靶向性的特異性探針:F18-RGD-USPIO,對乳腺癌裸鼠模型進行PET和MR分子成像研究,並觀察抗血管生成的療效。尚未見以F18-RGD-USPIO為雙重靶向探針進行乳腺癌血管生成PET/MR分子成像研究的報導。本研究中分子探針及其活體成像研究對評估血管生成的發生、早期診斷、抗血管生成新藥開發及評估療效等具有重要價值。
結題摘要
整合素αVβ3通過調節內皮細胞黏附、遷徙、增殖等過程在乳腺癌血管生成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本項目研製出了以整合素αvβ3為靶點的MRI/PET雙模態分子探針18F-RGD-PAA-USPIO,完成了對其弛豫率、粒徑大小等理化性能的評估,體外驗證了其靶向結合的能力,並套用於乳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MRI及PET分子成像研究,進一步探討了靶向性納米分子探針18F-RGD-PAA-USPIO在乳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貝伐單抗抗血管生成治療早期療效評估方面的價值,取得良好效果。綜上所述,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基於18F-RGD-PAA-USPIO的MR分子成像為乳腺癌等實體腫瘤的早期診斷、針對腫瘤血管生成的檢測、抗血管治療療效評估等提供非侵入性的檢查手段,具備潛在的臨床套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