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

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

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湖南省汝城縣東南部,地處郴州、韶關、贛州三角地帶,總面積8436.3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7.4%,森林覆蓋率達97.4%,保存有完整的原始次生林群落及南嶺山脈低海拔溝谷闊葉林,有木本植物80科456種,草本藥用植物256種,有古樹名木5萬株以上,有陸脊椎野生動物256種以上。公園分為九龍覓仙、九龍戲水、九龍奇岩、九龍飛瀑和熱水溫泉五大景區,自古就有“千里煙雨”、“四面青山列翠屏,草木花香處處春”的美譽。

森林公園境內有被譽為“華南第一溫泉”的熱水溫泉景區,為華南地區水溫最高、流量最大、水質最好的天然溫泉。境內還有湖廣古驛道、古炮樓、古驛站、古涼亭、太平天國兵馬演練場、曬袍嶺、寺廟遺址和紅軍長征留下的足跡。

九龍江森林公園建立於2003年,2006年升為省級森林公園。2009年12月被國家林業廳正式評為國家級森林公園。2013年末,被評為2013年“中國最具網路人氣最佳森林旅遊溫泉度假地”。2017年12月20日,入選第三批“中國森林氧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
  • 地理位置: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東南部
  • 占地面積:8436.3公頃
  • 開放時間:9:00-17:00
  • 景點級別:國家級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位置境域,地理環境,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旅遊景區,九龍廣場,神龜嘯天,石臼群,回龍瀑,森林文化廣場,建設開發,建設沿革,運營機構,歷史人文,九龍江傳說,太平天國遺蹟,瑤民風俗,交通路線,

位置境域

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東南部,距汝城縣城區46公里,地處湘、粵、贛三省交界的旅遊金三角地帶,總面積8436.3公頃(含熱水溫泉景區510公頃),東西寬12.1公里,南北長11公里。
公園南臨廣東丹霞山,西毗莽山森林公園,北接資興東江漂流革命搖籃井岡山和中華始祖炎帝陵。
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

地理環境

地貌

九龍江地處南嶺山脈中部和羅霄山脈南端交接處,形成於燕山造山時期。境內最高海拔福音峰1430.6米,最低海拔三江口185米。

氣候

公園屬於中亞熱帶向南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溫潤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溫暖濕潤,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春暖多變,因受季風環流及地形地勢影響,具有夏無酷熱,冬少嚴寒,光照不均,垂直變化明顯,無霜期長等特點。境內年平均氣溫為16.4℃,比相鄰地區低3℃~5℃,月平均最低氣溫出現在一月份,為6.2℃,極端最低氣溫為-6.4℃;月平均最高氣溫出現在七月中旬,為25.6℃,日平均最高氣溫為28.4℃,極端最高氣溫為35.2℃。年平均降水量為1584mm,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83天,雨季多集中在4~6月和8~9月。

水文

公園境內河流小溪眾多,東部主要河流為九龍江及其支流。西部主要河流為大麻溪及其支流,均屬山地型河流.具有蜿蜒曲折,易漲易落的特點。
九龍江在公園境內長約20公里,最大落差800米,峽谷深達多450米,控制流域面積達104.71平方公里,5公里以上的支流7條,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822.8毫米,年平均徑流深1180.7毫米,年平均流量7.67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總量3.646億立方米。
大麻溪同樣屬於珠江水系北江次級支流,發源於大坪鎮的帶角嶺,流經城溪、焦坑、稱溝灣, 兩江口,南下廣東省仁化縣,匯於北江。大麻溪在公園境內長約8公里,落差135米,控制流域面積達45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3條。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森林公園有木本植物80科456種,草本藥用植物256種,有古樹名木5萬株以上。屬國家Ⅰ級保護的植物有5種,即銀杏、南方紅豆杉、水杉、柏樂樹、蘇鐵;屬國家Ⅱ級保護的植物有15種,即金矮松、連香樹、楠木、傘花木、鵝掌楸、樟木、蓖子三尖杉、福建柏、厚朴、凹葉厚朴、華南五針松、櫸木、閩楠、喜樹、花櫚木等。

動物資源

九龍江公園已記錄兩棲動物17種,隸屬2目5科,占整個湖南省已發現的53種兩棲動物的32.1%,其物種多樣性豐富。均為“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青龍峽的飛龍瀑布青龍峽的飛龍瀑布
公園內已記錄爬行動物34種,隸屬3目8科。其中龜鱉目1科1種,即平胸龜科的平胸龜;蜥蜴目2科4種,即壁虎科的多疣壁虎(Gekkojaponicus)、石龍子科的石龍子(Eumeceschinensis)、藍尾石龍子(Eumeceselegans)、銅蜓蜥(Sphenomorphusindics)、蛇目4科29種,即盲蛇科1種、游蛇科19種、眼鏡蛇科3種、蝮科5種,其中以游蛇科19種和蝮科5種居多。其蛇類資源豐富,占湖南省86種蛇類的33.7%。劇毒蛇有舟山眼鏡蛇(Najaatra)、銀環蛇(Bungarusmulticinctus)、山烙鐵頭(Ovophismonticola)、短尾蝮(Ermiamangshanensisi)、尖吻蝮(Deiagkistrodonacntus)、原矛頭蝮(Protobothropsmucrosquamatus)、竹葉青(Trimeresurusstejnegeri)等;而中國水蛇(Enhydrischinensis)等後溝牙蛇類也能造成蛇傷,但不會危及人的生命。
根據實地樣帶調查和查閱有關文獻,共記錄到公園內鳥類125種,隸屬15目41科,這些鳥類以森林及灌叢棲息種類為主,水鳥種類和數量均較少,這與公園水域面積和淺灘地較少有關。其中鸊鷉目1科1種、鸛形目1科6種、雁形目1科2種、隼形目2科6種、雞形目1科6種、鶴形目1科2種、鴴形目2科7種、鴿形目1科2種、鵑形目1科3種、鴞形目2科6種、夜鷹目1科1種、雨燕目1科2種、佛法僧目3科5種、鴷形目1科2種、雀形目22科74種。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2種,13種屬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又以隼形目和鴞形目種類最多,部分雉科鳥類。
公園已記錄哺乳動物41種,隸屬8目18科;占湖南省104種哺乳動物的39.4%。其中食蟲目2科2種;翼手目2科3種;鱗甲目1科1種;兔形目1科1種;齧齒目5科14種;靈長目1科1種;食肉目4科13種;偶蹄目3科6種。公園有國家重點保護獸類10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種,即豹(Pantherapardus)和雲豹(Neofelisnebulosa);國家二級保護動物8種,即穿山甲(Manispentadactyla)、豺(Cuonalpinus)、黑熊(Selenarctosthibetanus)、小靈貓(Viverriculaindica)、斑林狸(Prionodonparicolor)、蘇門羚(Capricornissumatraensis)等。

旅遊景區

九龍廣場

九龍廣場面積約為50000m2,廣場緊鄰公園南大門,通粵達海,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是整個公園的主要出入口廣場,也是公園車流、人流的主要集散地。九龍廣場作為森林公園的名片,是整個景區風貌與文化內涵集中體現的場所。景觀設計中把山林、湖水、池岸、木亭、石澗、假山瀑布、花壇花徑等自然界景物融入到廣場景觀中。九龍廣場以龍的造型鋪裝為靈魂,不論是龍身、龍鬚、龍爪都在景觀設計中一一體現。
九龍廣場九龍廣場

神龜嘯天

森林文化廣場往西約十里,位於嶺子頭自然村的後山上面,有一塊長約10m,高6m的巨石,遠看它非常像一隻仙龜仰天長嘯,屁股後面還跟著一隻小龜,壠中還有許多塊圓形的巨石,據說那是龜蛋所化。
神龜嘯天神龜嘯天

石臼群

天然石臼群--位於九龍江三九公路下的江中,距八丘田電站1.5公里左右,路邊掛有“天然石臼群”的景點標示牌,由於它的形狀非常像中國古代用於舂(chong)米的石臼而得名。公園內這個地方的河道底全為礫石岩層,天然石臼直徑最大的可達2米,深到可以蹲一個人下去;最小也有0.2米。
天然石臼群天然石臼群

回龍瀑

回龍瀑就像一條玉龍從高達20多米高的山谷中竄出,撞擊著山谷下的石壁,發出巨大的響聲。經過長年累月的沖涮,石壁上便形成了一條彎曲的石道,由於水的衝擊力比較大,使得石道上又形成了一個石潭。跌落在石潭中的玉龍繼而躍出水面,一頭扎進青溪,形成了一個面積約30平米的水潭。
回龍瀑回龍瀑

森林文化廣場

文化廣場位於公園的中心位置,也是青龍峽谷的終點,其占地5294㎡,包含中心景觀、文化展示、水體景觀、水上表演、生態停車五大功能區。從這裡往北約21公里與熱水溫泉景區相連,向西15公里貫通到汝城,東與熱水鎮相接。在廣場的半月溪上建有一個水上表演舞台--森林之音舞台,右手邊的有一個篝火廣場,上面有六根文化柱,上面記載了瑤族同胞們的民俗風情。這也是每年舉行各類民俗表演及開展森林文化保護節的場地。廣場上建有2座木質觀景橋,橋下有溪流、四周有樹木。
森林文化廣場森林文化廣場

建設開發

建設沿革

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前身是湖南省汝城縣大坪國有林場,與國有林場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管理體制。九龍江森林公園建立於2003年,2006年2月經湖南省政府正式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2009年成功的申報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運營機構

公園內設辦公室、規劃建設科、旅遊開發科、安全保衛科、資源保護科、政工科、財務科7個科室;1座水電站;下轄蘭田水、稱勾灣、回頭嶺、老場部、鴨屎廟5個資源保護站,16個護林點。共有幹部職工448人,其中導遊人員4人,安全保障人員30多人,衛生保潔人員20多人(2012年)。

歷史人文

作為數百年來九龍瑤族同胞的聚居地,公園民俗風情濃厚,350多名瑤民分11個自然村散居在崇山峻岭之中,世代以耕作為生,民風古樸,習俗獨特,從房舍至服飾起居、節日、歌舞、婚嫁、信仰等,均獨具特色,為旅遊景區一道亮麗的人文景觀。公園還有湖廣古驛道、古炮樓、古驛站、古涼亭、古橋、兵馬演練場、寺廟遺址和紅軍長征留下的足跡。

九龍江傳說

據說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為抵禦匈奴入侵,便奴役天下百姓,修建萬里長城。負責徵調勞役的楊周平,是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半仙,傳說他有一條號令諸神的打神鞭,打地地裂,打山山崩,眾神莫敢不服。他目睹天下百姓為建長城,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於是動了惻隱之心,從東海趕來九條龍,以減輕天下百姓的勞役之苦。
森林文化廣場森林文化廣場
楊周平把九條龍化成豬婆,趕著從廣東沿珠江而上。途經三江口時,在楓樹下村喝水歇腳。可能因為趕路趕得太急,人太疲累的緣故吧,坐在大楓樹下的楊周平迷迷糊糊就睡著了。等他醒來時,拴在楓樹上的九條龍已不見蹤影,於是他趕緊去找。
走出村口時,他問遇到的村婦,是否看到他趕著的那九個豬婆。村婦大笑,先生,你趕著的哪是什麼鬼豬婆啊,象龍一樣瘦,分明是九條龍嘛。楊周平聽了大吃一驚,心想這裡的人太厲害了,能看破我的法術,說不定九龍的失蹤與他們有關。於是他不敢再問,一路明察暗訪,在附近一帶尋找九條龍的蹤跡。
再說那九條龍,掙脫了繩索,逃到九龍江一帶,見此處山高林密,山脈氣勢磅礴,恰似九條臥龍,正是隱形匿跡、逃過楊周平法眼的好地方,於是依山附水,幻化成山水。
一日,楊周平尋到此處,見這裡樹木茂盛,竹林密布,小河彎彎,風景美麗,宛如人間仙境;再觀山脈走勢,如九龍匯聚於此,心中暗想,九龍一定隱藏於此。於是覓龍點穴、察砂觀水,走遍了整個九龍江,想把九條龍找出來。無奈九龍隱匿太深,他雖探到了九龍的龍脈真穴,卻也無可奈何,只得守住九條龍脈真穴,等待時機下手。
有條龍終於忍耐不住,從龍穴中探身出來透氣,被楊周平撞見。楊周平一看,這正是他丟失的九龍之一,於是大喊,孽障,還不給我現身出來。龍嚇壞了,反而藏得更深。楊周平大怒,揮動打神鞭,打斷了龍脈,頓時血流成江,逶邐南下,形成了美麗動人的九龍江。(據說龍脈被打成首尾兩截後,頭部飛到了江西,尾部就在汝城九仙觀。)其餘八龍見狀,四處逃竄,五條龍逃到了江西,還有三條龍逃走後又返回,最終在九龍江隱藏了下來。楊周平做夢也想不到,竟然然還有三條龍敢在九龍江隱藏!就這樣,九龍江的龍脈真穴才得以保存下來。
楊周平建好萬里長城後,其徒肖三四回歸廣東故里,特在九龍江停留數月考察風水,並把風水寶地的地理位置繪製成圖,配以文字解說。按照肖三四的這幅圖,九龍江有三穴半的龍脈真穴,其餘福穴是數不勝數。只是這幅圖年久失傳,只留下一些風水寶地的傳說在九龍江一帶流傳。

太平天國遺蹟

相傳,清鹹豐九年(公元1859年)正月二十四日,太平天國將領翼王石達開率軍由江西進入汝城集龍、熱水等地,經熱水桃金洞進入九龍江鹿鳴洞後,見該處地廣人稀,易守難攻,清軍不易追剿,遂決定在此宿營。走馬坪是其駐軍的主要基地,這裡地勢平坦,群山環抱,特別是中間的盆地面積寬闊,太平軍在此安營紮寨,練兵休整,留下了許多遺蹟。他們經常換曬衣服的山包,被取名為曬袍嶺,太平軍走馬練兵的場地被稱為走馬坪,走馬坪中間突起的小山包稱為點將台,當年太平軍練兵就是圍繞這個小山包跑馬練兵。

瑤民風俗

在九龍江公園東北部的深山老林中,分散地生活著數百名瑤民,歷經數百年的刀耕火種、風雨磨練,發展為散居在方圓幾十里的山間嶺頭的十幾個小村落。他們生活在渺無邊際的山嶺中,住的是土牆屋,耕種在深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儘管生活條件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他們的許多風俗已經逐漸被漢化了,但仍保留著一些比較奇特的風俗:
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
輪莊:每年正月正,各家各戶都要準備充足的臘肉、鞋底核耙、三角豆腐、土酒等年料來接待客人,特別的熱情,無論哪方來人、哪家來客,各家都會輪流做莊招待。年料一般蒸熱在鍋里,等客人一到,隨時端出來就可以吃了,香噴噴的飯菜,醇香的土酒,都會讓客人大飽口服。這兒的瑤民就是為能夠邀請到客人而高興,反之就會被視為不受尊重而感到傷心。
婚禮:九龍村瑤民由於地處閉塞,所以生活條件也比較差,過去繁衍後代通常是各村落的通婚或換親,若誰家的女兒嫁到外面去則視為大逆不道,會被大家唾罵,更嚴重的話甚至會被趕出村子。婚娶禮物也非常的特別,365斤豬肉,365斤大米,12缸土酒,12擔籮筐等禮品,預示將來有吃有喝有用。在迎娶的那天,新娘由父母背出家門口,再由新郎背回郎家,禮品的話一般就會發動全村的人去幫忙運送。所以瑤民養豬一般向外銷售的,都留到辦事或過年的時候才宰殺。家家戶戶的缸子也多,都是用來釀酒用的。
洞葬:九龍村山高坡陡,森林蔽日,氣候濕潤,過去殯葬方式多採用洞葬,選擇無積水陰漏的地方挖個洞穴,好保藏棺木。有老人過世的話,全村人都要忙乎,宰豬待客,非常熱鬧。棺穴經風水先生選址後,面壁而鑿,2米多深,再由8名青壯年把棺材抬到這推進洞穴里去,然後殺雞祭奠,將洞口用土封上,在洞穴前樹塊木牌,以供清明祭祀的人辨認。祭祀用一般都是用米酒、大米和核耙、冥紙等。
吹木葉、唱山歌:瑤族人民十分的聰明和勤勞,他們在生產勞動中創造了許許多多民歌,像:勞動號子,山歌,地方小調,風俗歌等等,形式多樣,曲調豐富,旋律歡快,生動活潑。吹打樂也是瑤族民間最喜愛的音樂形式,歷史悠久,如:打長鼓,吹哨吶,吹木葉等,都具有很濃厚的鄉土氣息。

交通路線

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地處郴州、韶關、贛州三角地帶,素有“雞鳴三省,水注三江”之稱,是湖南省郴州市通粵達海的“南大門”和粵、港、澳“後花園”。106國道和深湘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公園北大門距離在建的夏蓉高速公路出口10餘公里,南下廣州,北上長沙均可朝發午至。
從廣東韶關出發:
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位置圖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位置圖
1.自駕:京港澳高速(G4)—轉韶贛高速(S10)—丹霞山互通出口—106國道—汝城(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汝城溫泉、縣城歷史文化名城)
2.火車(或高鐵)—韶關火車站(或韶關高鐵站)—巴士上韶贛高速(S10)—丹霞山互通出口—106國道—汝城(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汝城溫泉、縣城歷史文化名城)
從江西贛州出發:
自駕:a.廈蓉高速(G76)—文英互通出口—汝城溫泉—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北門)
b.廈蓉高速(G76)—汝城互通出口—縣城歷史文化名城—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南門)
從長沙來:
1.自駕:a.京港澳高速(G4)—轉廈蓉高速(G76)—嶺秀互通出口至東江湖
b.京港澳高速(G4)—轉廈蓉高速(G76)—汝城互通出口至縣歷史文化名城—106國道—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南門)
c.京港澳高速(G4)—轉廈蓉高速(G76)—益將(或文英)互通出口至汝城溫泉—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北門)
2.火車(或高鐵)—郴州火車站(或郴州高鐵西站)—巴士上京港澳高速(G4)—轉廈蓉高速(G76)—汝城(縣城歷史文化名城、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汝城溫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