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寺(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九龍寺)

九龍寺(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九龍寺)

貴州惠水九龍山九龍寺,是開山祖師古源大師於清朝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創建的“太子佛”應化道場。九龍寺原址建築地形逐漸升高,為二進院落,石砌山門,前院有花圃,後院主體建築是大雷音殿(即大雄寶殿)。至今,大雷音殿前右壁摩崖上雕刻著“水不在深”四個大字,是當年開山祖師的親筆墨寶。山門前有一股清泉從岩縫中流出,終年不斷清澈可口。獨特的地理環境,形成九龍寺被九峰環抱。故有“九嵐擁寺”之稱。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農曆三月初三九龍山寺廟除藏經樓外,其餘的殿堂全遭火焚毀。1950年藏經樓又遭焚毀。九龍寺舊址後修建成九龍山國小。九龍寺雖遭破壞,但九龍寺歷史的盛名仍流傳至今。每年農曆“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當地苗族盛裝雲集到九龍山歡度節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龍寺
  • 地理位置:貴州省省會貴陽市西南50多公里處
  • 所屬地區:中國 貴州
  • 始建時間:清朝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
  • 開山祖師:古源大師
  • 曾用途:“太子佛”應化道場
貴州九龍寺,太子佛道場,地理環境,人文景觀,常州九龍寺,介紹,歷史,河南九龍寺,介紹,傳說,地圖信息,

貴州九龍寺

太子佛道場

貴州惠水九龍山九龍寺,是“太子佛”應化道場。
億萬年漫長歲月形成的喀斯特地質地貌,將一座無比神奇的“九龍浴佛”勝景展現在世人面前。說她無比神奇乃至舉世無雙都一點兒也不過分:九座山峰以左三右三後三順序排列,天然一把標準的“椅子”,椅子當中還端坐一小山峰,傲居主位;九座山峰個個膀大腰圓,卻盡顯忠實隨從模樣;這一切都是天然形成,獨特的、只有億萬年歲月才能造就的喀斯特地質結構,使她更具有令人嘆為觀止的神奇性和不可偽造性(古時候曾經有帝王將相因為自己的某種信仰而採取“傾朝廷之力”人造景色的)。
清朝康熙年間(公元1682年),開山祖師 古 源禪師雲遊到此,發現此山結構與佛經記載之“九龍浴佛”神奇冥合(佛經記載:當年佛祖降生之際,有九龍吐水為之沐浴,世稱“九龍浴佛”或“九龍浴太子”,佛門將幼年的佛祖稱為“太子佛”)。祖師以其高超的佛法成就和獨具慧眼,感得種種不可思議神通瑞應,定義此山為“太子佛應化道場”,遂開山建寺,承傳至今。
解放前,國破家亡,寺院也毀於盜匪。
2004年夏天,承蒙省、縣政府相關領導聯繫邀請,貴州省佛教協會副會長 崇 慈法師來到九龍山。面對一片白地、只剩下少許殘磚斷瓦的古道場遺址, 崇 慈法師發願募集十方淨資,重建如來道場。
2005年3月17日 (農曆二月初八,佛祖出家紀念日),隆重舉行九龍山寺重建奠基典禮,各級領導、信教民眾七千餘人參加、見證。
2007年10月19日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太子佛道場全堂佛像開光典禮”隆重舉行,各級領導、諸山長老、信教民眾七萬餘人參加、見證。
太子佛道場,是崇慈法師帶領四眾佛弟子,純粹募集十方清淨資財建設起來的莊嚴修學道場。道場以“骨氣、正氣、和氣”為家風,以“開心學佛”為宗旨,是所有嚮往清淨莊嚴、發起真實心愿佛弟子們的身心家園、生命港灣!歡迎、盼望每一個在苦惱輪迴當中累了、痛了、明白了、願意回家了的眾生回家,來聽聽師父的開示、休整一下傷痕累累的身心、感受一下道場無比殊勝的清淨莊嚴。

地理環境

九龍山地處貴州省省會貴陽市西南50多公里處,九座山峰以左三、右三、後三的順序排列成一把天然的大椅子,中間另有一座小山峰傲居主位,在億萬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無聲地演繹著“九龍浴佛”的莊嚴場景。直至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開山祖師古源禪師雲遊至此,以其高超的佛法成就感得種種瑞應,定義此山乃天然的“九龍浴佛”聖地,創建了九龍寺,作為“太子佛”應化道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只是因為歷史和地理的原因,一直不為外人所熟知,寺院也於解放前毀於盜匪,片瓦無存。

人文景觀

我們感嘆天地造化之神奇,我們讚嘆開山祖師之慧眼,我們更感恩佛祖的大慈示現!更讓我們歡欣鼓舞的是,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貴州省佛教協會副會長、貴州省政協常委上崇下慈法師受聘擔任貴州惠水九龍寺住持,於2005年3月17日(農曆二月初八)舉行了隆重的復建奠基典禮。經過兩年多的建設,九龍寺第一期工程已基本結束,並定於2007年農曆九月初九舉行盛大的開光慶典。屆時,讓人流漣忘返的九龍山勝景,金碧輝煌、精美絕倫的佛祖靈山說法大型香樟木群雕佛像,都將展現在世人面前。“太子佛道場”將慧炬重燃,盛世重光!
今天,《太子佛道場讚歌》已經唱響,崇慈法師稟承“太子佛”欣欣向上的寓意,倡導“開心學佛”的宗旨,帶領四眾佛弟子承佛家風,續佛慧命,為正法、為道場、為眾生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願“太子佛道場”加被保佑眾生,令眾生得大吉祥,幸福安康。

常州九龍寺

介紹

九龍寺,位於新北區孟河鎮境內黃山玉皇峰南麓的小河九龍村。黃山,為春秋戰國時楚國春申君黃歇公子讀書處,故名。黃山有九峰,自西向東,蜿蜒起伏,猶如九條龍浮游雲端,“厥山臨江絕高,有回九龍之勢”,故又名九龍山。

歷史

九龍禪寺始建於南朝梁武帝天監年間(503~519),距今已有1500年歷史。梁武帝與鄉人志公和尚是布衣交,他登基後,封志公為國師,禮請志公去京城建康雞鳴寺為住持,志公未成行,梁武帝遂在故鄉(孟河鎮萬綏)舍宅名志公敕建智寶寺,同時,又命志公在黃山建九龍寺,作為志公的功德院。
清鹹豐十年(1860),九龍寺毀於戰火。光緒初年,金陵毗盧寺僧景宏來此,命徒常護經營二十餘年,化銀五萬兩,建成天王、毗盧、大雄三大殿及廳堂寮舍共49楹,名旖檀禪寺,別建九龍禪寺(5間三進兩側廂共17間)于山崗,為智寶寺下院,以紹隆蕭梁功德。民國八年(1919)曾開壇傳戒,受戒者達數千人,後日漸衰落。1950年住持果如籌組武進縣佛教協會,果如任會長,寺院為縣佛協駐地。1952年11月28日至12月24日舉行祈禱世界和平盛大法會。1958年部分殿宇遭毀,至1978年僅存大雄寶殿等15間,佛像被毀,殿宇改作他用。
1993年6月,經武進縣人民政府批准,九龍寺恢復為佛教活動場所。先後修復了大雄寶殿,新建了天王殿、玉佛殿、觀音殿(大悲閣)、地藏殿、山門、念佛堂、客堂、齋堂、寮房、東西廂房等殿堂樓宇。現全寺占地面積15畝,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其中殿堂面積1450平方米。
九龍禪寺除開展常規的佛事活動外,還在每年春天舉行為期七天的梁皇法會,以紀念寺院創始人梁武帝蕭衍及他在佛教上的功德。
寺務由廓朗法師主持,常住僧人9名。

河南九龍寺

介紹

九龍寺,位於河南省商城縣鄢崗鎮祁樓村黃大塘、金錢窪和山坎村交界處,每年農曆2月19日為廟會日,廟會會持續3天左右,附近村民會匯聚在此,燒香、許願,一些願望實現的香客,來年會在廟會間請地方戲團唱皮影子戲,以了卻當初許下的心愿,當地稱之為還願,每年場面非常熱烈。廟會期還是當地農貿交易的良好機會,購買一些在市場上很少見的農具,為春耕做好準備。

傳說

漢高祖劉邦自從在芒碭斬蛇之後,於泗水招兵買馬,揭竿起義,一舉攻下滎陽。在滎陽操練人馬,不久便攻克了寥城(現河南省固始縣)。兵臨商城縣鄢崗地界,忽遇一小白蛇攔住劉邦戰馬,意欲接駕討封。劉邦急於領兵南下取楚,顧不下思索,遂不分青紅皂白,口呼孽障,手起劍落,斬小白蛇於馬前。小白蛇剛聽到“孽”字就身首異處,化為一股地脈伸進土裡,剎時群山蠕動,起起伏伏,形成了九崗十八窪。那九條崗猶如九龍蟠珠狀,劉邦一見不明其故,急令退軍,又怕地脈繼續上長,阻礙攻楚,立即命將士建座寺廟鎮壓地脈,並取名九龍寺

地圖信息

地址: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九龍禪寺(005鄉道北50米)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