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鳳
歷史淵源
"九鳳"所居的"大荒之中",雖不知其確切範圍,卻可以肯定包括楚地在內,因為楚人之先帝顓頊,與他的九個嬪妃皆葬於此。《山海經·大荒北經》開篇就說:"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間,附禺之山,帝顓頊與九嬪葬焉。"該書《
海內東經》則說:"
漢水出鮒魚之山,帝顓頊葬於陽,九嬪葬於陰,四蛇衛之。"附禺即鮒魚,古字通用。楚人血統的屈原,在《離騷》中說自己是"帝高陽之苗裔。"這
高陽即帝
顓頊。顓頊葬於漢水,九鳳與顓頊同在一地,可見九鳳是楚人所崇拜的九頭神鳥。
象徵吉祥幸福
"九鳳"的神性,以它的名字即可得到證明。鳳是中國古代最為崇拜的兩大圖騰之一,與龍並稱。它是吉祥幸福的象徵,《山海經·南山經》中說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獸,五采而文,名曰鳳凰……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爾雅·釋鳥》郭璞註:"鳳,瑞應鳥。"《
說文》:"鳳,神鳥也……見則天下大安寧。"由於鳳凰是吉祥之鳥,古代有的帝王,如
少昊,
周成王即位時,據說都曾有
鳳凰飛來慶賀。
楚人有崇鳳的傳統。大詩人屈原在《
離騷》中寫到神遊天國部分時,第一句就是:"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帥雲霓而來御。"據
肖兵同志考證,全世界都十分流行的
鳳凰涅盤故事,最早就出自
屈原的《
天問》。先秦典籍中,多有楚人將鳳比作傑出人物的記載,如《
論語·微子》中,楚狂人接輿就對
孔子作歌云:"鳳兮鳳兮!
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莊子·人間世》中,也有類似的記錄。
後世影響
崇鳳心理
楚人崇鳳心理也得到考古資料的證明。如1949年2月在長沙陳家大山發掘到的龍鳳帛畫;1963年和1971年在湖北
江陵兩次發現的鳳踏虎架鼓、長沙
馬王堆漢墓的
非衣帛畫等,都是著名的發現。尤其是
馬王堆帛畫,在天堂正中人面蛇身主神周圍,就有幾隻大鳥環繞。而畫面中部天堂入口處,也有一隻鷹嘴人面怪鳥和兩隻
長尾鳳鳥。這與屈原詩中描寫的意境十分相似。至今,崇鳳心理在民間審美情趣中還占有重要地位。
表達意義
說過"鳳",再來說"九"。九,在中國古代是個神秘的數字,天高曰九重,地深曰九泉,疆域廣曰九域,數量大曰九鈞,時間長曰九天九夜,危險大曰九死一生……就連唐僧取經也是九九八十一難,
孫悟空是九八七十二變。為什麼"九"字成為這種神秘的極數呢?據有的學者研究,這乃是因為"九"的本意是"九頭龍"(或九頭蛇)之故。中國古代有許多關於九頭龍崇拜的神話。如《山海經》中就有"九首蛇身自環,食於九。"的神話,"九首人面蛇身而青"的
相柳、以及九首食於九山霸九洲共工等神話形象。九頭龍既為人們所崇拜,九頭鳥當然也不例外。
在楚文化中,崇"九"傳統也很明顯。屈原的十分有名的系列作品,就叫做"九歌"。這是屈原被放逐時,"見俗人祭祀之禮,歌舞之樂,其詞鄙陋",故而"更定其詞",在楚地民歌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屈原還有一個作品叫"九章",他的學生
宋玉則有"九辯"。《選游》一詩中,屈原曾寫道:"朝濯發於
陽穀兮,夕晞余身於九陽。"《楚辭》中許多地方用到"九"字、如九天、九畹、九州、九疑、九坑、九河、九重、九子、九則、九首、九衢、九合、九折、九年、九逝、九關、九千、九侯等等;連帝顓頊的後宮,也是"九嬪"。可見"九"在楚地信仰中影響之大。
綜上所述,人面鳥身而九首的九鳳,是楚人先祖所崇拜的一個半人半鳥的圖騰形象,它是我國
九頭鳥形象的最早原型。
清朝繪畫
這幅清朝(1644-1911 年)版畫描繪的是一隻九鳳,這是一種九首人面鳥身的中國神鳥。 這是在 《山海經》 中所提到的數種混種生物之一,《山海經》將其描述成生活在大荒之中名叫北極櫃的山脈之中的一種神獸。 這段記載可能是該作品距今最近的一段描述,該作品創作於公元前 3 世紀或 4 世紀和公元 3 世紀或 4 世紀之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