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連山蹦蝗(Sinopodisma jiulianshana Huang,1982)是斑腿蝗科蹦蝗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連山蹦蝗
- 拉丁學名:Sinopodisma jiulianshana Huang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綱:昆蟲綱
- 目:直翅目
- 科:斑腿蝗科
- 亞科:禿蝗亞科
- 屬:蹦蝗屬
- 命名者及年代:Sinopodisma jiulianshana Huang,1982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雄性:體中型。頭旋墊精短。頭頂寬短,背面略低凹,眼間距較狹於顏面隆起在觸角間的寬度。顏面側觀向後傾斜,顏面隆起兩側緣幾乎平行,中央具縱溝或縱溝不明顯,顏面側隆線明顯。複眼卵形,複眼的垂直直徑為其橫徑的1.2~1.3倍,而為眼下溝長的1.6~1.8倍。觸角絲狀,超過前胸背板的後緣,中段一節的長度為其寬度的2.5~3倍。前胸背板圓柱形,具刻點;前緣微弧形,辯探勸後緣中央具小的三角形凹口;中隆線較低而細,被3條橫溝所切斷,缺側隆線;溝前區的長度為溝後區長的1.8~2倍;側片長大於高。前胸腹板突圓錐形,頂端鈍圓。中胸腹板側葉長寬相等,中隔的長度為其最狹處的1.3~2倍。後胸腹板側葉彼此分開。前翅為鱗片狀,側置,略不到達或略超過腹部第1節背板雅才戲的後緣,完全覆蓋鼓膜酷刪匪夜器體墓恥,翅長為寬的2.5~2.9倍,翅頂狹圓。後足股節上側之中隆線光滑,頂端形成尖刺;下膝側片頂端圓形。後足脛節內、外緣各具刺9~10個,缺外端刺。鼓膜器發達。腹部末節背板的後緣具鈍圓形的小尾片。肛上板為三角形,端部鈍圓,基部兩側各具有小斜隆脊,端部兩側各具縱隆脊,在肛上板基部之半具明顯的縱溝,較深。尾須向內彎曲,頂端之上支較長,端較鈍,下支較短,端鈍。下生殖板短錐形,頂端較尖。陽具基背片及陽具複合體如圖159b~d。
體色:體黃褐色。黑色眼後帶直延伸至第5腹節背板側面。前胸背板側片黃綠色。前翅暗褐色。後足股節內、外側黃綠色或橄欖綠色,膝部黑色。後足脛節藍綠色,刺黑色。
雌廈元己潤性:與雄性同。體較粗大。肛上板為三角形,頂圓。尾須錐狀。產卵瓣 狹長,上產卵瓣 之上外緣具細齒,下產卵瓣 的下外緣平滑。下生殖板長方形,後緣中央呈銳角形突出。
體長:♂21.0~21.5mm,♀27.5~29.4mm;前胸背訂訂板:♂4.9~5.1mm,♀5.9~6.7mm;前翅:♂3.4~4.5mm,♀4.5~5.0mm;後足股節:♂12.0~13.0mm,♀15.0~16.0mm。
分布範圍
江西(九連山、於都、蓮花、吉安、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