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75年。
1981年成為省級自然保護區,1995年納入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路,是江西省最早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網路的自然保護區,2003年6月晉升為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7年為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內唯一一處有兩個“國家級”和客家文化的綠色聖山。
地理位置
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江西省龍南縣境內,地處南嶺山地東部九連山西段,與廣東省連平縣毗鄰,屬於南嶺山脈,因環連贛、粵兩省九縣並有99座山峰相連而得名。其地理位置在東經114°27’-114°29’,北緯24°31’-24°39’之間。
交通
龍南縣城和廣東省連平縣每天都有客運汽車直達保護區,贛粵高速公路經過龍南,京九鐵路在龍南縣設有火車站。保護區距105國道僅18公里,距龍南縣城65公里,距贛州220公里,距廣州270公里。
自然環境
氣候
根據保護區氣象站(海拔610 m)1982-2000年觀測資料,並與龍南縣氣象站(海拔205 m)相比較,各氣候有以下特點:
溫度:保護區年平均溫度16.4℃,比縣氣象站低2.5℃
降水:保護區年平均降水量2155.6 mm ,縣氣象站為1522.8 mm,保護比縣站多632.8 mm.
蒸發量:保護區年蒸發量790.2 mm,而縣氣象站為1391.1 mm。保護區的年降水量比蒸發量多1365.4 mm.
濕度:
保護區多年平均相對溫度為87%,比縣站的80%高出7個百分點。
日照:保護區平均日照1069.5小時,比縣氣象站少655.7小時。
水文
保護區森林覆蓋背地達94.7%,核心區森林覆蓋編者98.2%,天然植物被保存完好,水源涵養效益高,水源豐富,溝谷溪流終年流水潺潺,是贛江上游主要支漢桃江的源闊大地區,區內主要河流有大丘田、飯羅河、鵝公坑河等8條河流。
土壤
保護區地質構造複雜,成土母質多樣,植被類型豐富,成土過程因地形、母質和植被的差異而不同,土壤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規律性相當明顯,在南嶺山地具有代表性。按海拔高度自上而上依次分布有山地紅壤、山地黃紅壤、山地黃壤和山地草甸圭。
植被
九連山植物豐富,植被類型多樣,從海拔280m的丘陵到海拔1000m以上的山地,具有多種不同的植被類型分布,其區系組成也迥然不同。自然保護區主要的植被類型有常綠闊葉林、針葉林、竹林、山頂矮林、灌木草叢以及濕地植被。可分為26個群系55個群叢。
地貌
保護區總體上屬於中一低山地貌。最高峰黃牛石海拔1430m,最低海拔280m,最大相對高差1150m,一般相對高度也達600-800 m。由於區內地質構造背景複雜,地質小單元多且差異極大,構造具多方向,由此控制著區內微地貌小單元的多樣性和地貌形態上的差異性。全局地貌大致具有盆領相間、棋盤格狀展布之格局,這與構造局基本吻合。也與地層及岩性條件密切相關。
地質
九連山在大地地構造上屬“南嶺緯向構造帶”東段與武夷山北東向構造南段的複合部位西側,屬於“九連山隆起構造帶”九連山保護區位於多向構造系統環境中的隆起地質構造背景之上。區內出露的地層有寒武系的淺變質的板岩、千枚岩、變余砂岩;泥盆系厚層狀石英質礫岩等;石炭系的鈣頁岩等;在河谷有第四系地層出露。保護區內岩石種類較多,分布最廣的是岩漿岩類黑雲花崗岩;泥岩;砂岩等海相沉積岩類分布區約占保護區面積1/3,還分破財有變砂岩、板岩等沉積變質岩;而陸相紅色碎屑岩也有分布,這類岩石以其特有的顏色和岩性特點,形成獨特的地貌景觀—丹霞地貌。
保護範圍
保護區南北長約17.5Km,東西寬約15Km,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三個功能區,總面積13411.6h㎡。
保護對象
保護區的主要職能是保護九連山野生動植物資源和開展科學研究。保護區內現已查明的高等植物有2796種;脊椎動物384種,其中鳥類236種;昆蟲19目1404種。其中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名錄的野生動植物有118種,占江西省一半以上,有被稱為現代蝶中大熊貓美譽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斑喙鳳蝶,有世界極度瀕危、中國獨有的海南虎斑鳽(yàn),有世界十大瀕危物種之一、癌症的剋星、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南方紅豆杉。早在1987年,保護區植物標本館就被列入《中國植物標本館索引》。
植物
野生植物有145科1100多種,其中苔蘚植物有10科30種,
蕨類植物24科62種,種於植物中
裸子植物9科16種、
被子植物152科1000多種。主要科屬為殼斗科栲屬、青岡屬、石楝屬、山毛櫸屬,樟科的潤楠屬、儲木屬、
樟屬、瓊柄屬、厚殼楠屬、
山胡椒屬、木姜子屬,
木蘭科的木蓮屬、含笑屬、木蘭屬,
山茶科的山茶屬、柃木屬,其次還有楓香科、
桃金孃科、
金縷梅科、大風子科、野茉莉科、冬青科、灰木科、
杜英科等一些屬、種。頂級植被類型為常綠闊葉林。由於地處過渡地帶,熱帶延伸過來的種類不少,熱帶性科約60個,有香荔枝科、
天料木科、桑科等。
植物垂直分異明顯:常綠闊葉林帶分布於海拔280一1000米的溝谷至山頂範圍,主要有黃端木林、木荷林、青岡林、南嶺栲林、米儲林、按樹林、甜儲林、羅浮栲林、粵佳石襪林、曼青岡林、紅榜林等,針葉林(主要有馬尾松林)分布於海拔280一1000米的山脊,杉木林散生於海拔300一10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中,南方紅豆杉林分布於海拔500——1000米的溝谷緩坡常綠闊葉林中,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帶,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坡上常見的常綠樹種有米儲、木荷、鹿角栲、櫸等,落葉樹種有擬赤楊、
泡花樹、光皮樹、浙江柿、楓香等;山頂矮林帶分布在梅拔1000米以 上的山頂、山脊和陡坡上,生長低矮、乾形彎曲、遍布
苔蘚,主要由
杜鵑花科、殼斗科、竹科物種組成。此外,在山地、丘陵局部地區分布有次生性的芒箕群叢、
五節芒群叢、芒草群叢等構成的亞熱帶草甸,成分組成以禾本科的芒草、
野古草屬、金茅屬等的物種組成。屬
國家保護植物有
伯樂樹、
杜仲、銀杏、
鵝掌楸、
觀光木等12種。
動物
保護區
陸生脊椎動物40科57屬 59種,其中獸類12科20屬24種、鳥類17科19屬23種、爬行類7科13屬16種、兩棲類4科5屬6種。魚類有5科10屬10種,蝶類有108種。動物地理分區屬
VIA。屬國家保護動物一級有海南虎斑鳽、
金斑喙鳳蝶、蟒蛇、黃腹角錐、螃,二級有大靈貓、
小靈貓、
水鹿、損羚、蔭、
水獺、穿山甲、白鷗、鴛鴦等。
地位價值
1、大量恐龍時代植物
2002年在江西龍南縣九連山自然保護區內驚喜地發現了面積約500平方米、數量約百餘株的
恐龍時代植物——粗齒桫欏。在江西南部首次發現如此眾多且密集分布的
桫欏。九連山發現粗齒桫欏,為研究南嶺山地的古植物學、
古氣候學和
古地理學提供了極其珍貴的科學依據。
2、傘花木群落
中國專家在江西省九連山保護區開展
傘花木資源調查及遺傳學分析時,在保護區核心區某溝谷中發現了成片分布的傘花木群落。該溝谷呈東南走向,海拔自五百一十七至六百四十一米,群落面積一百零三點一公頃,分布有傘花木約二百三十株,是江西省發現的最大的傘花木群落。
旅遊指南
森林漫步
在靠近公路的原始林區,辟有巡山道路600多米,供遊人深入林間,欣賞奇景。
趣味垂釣
這裡野生魚類種多量大,據調查鑑定,有36種河魚。
垂釣有三種:1.灘潭垂釣。2.高山濕地垂釣。3.池塘垂釣家魚。
山澗漂流
蝦公塘的河段長,水面寬(10米—50米寬)。河道彎曲,急水灘、緩水灘、深潭較多,有利漂流。遊客坐上竹筏,穿行狹谷,可覽賞兩岸奇景。
四、林區觀鳥
蝦公塘地處谷地,竹木茂盛,花果常有,故百鳥相聚。蝦公塘梅花落地觀鳥區,是中國僅有的兩大觀鳥區之一,是南方鳥類科考基地。
越野行車
可騎上山地腳踏車,越野遊覽。
丹霞飛瀑
在接待中心的對面山頭上,有個瀑布在綠葉虛掩中飛瀉而下,終年不竭。這處丹霞飛瀑,遠看近觀各不同。遠看,白瀑配綠樹奇花簇簇。近觀,瀑聲如雷,花香濺飛珠。
山珍餐飲
可供藥食兩用的山野菜有154種,其中有藻類植物、菌類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等四大類。從銀耳、黑木耳、香菇等菌類植物;紫萁、蕨、鳳丫蕨、苦竹筍等直到一些種子植物,均可擺上餐桌。
客家民俗展覽
九連山客家區民俗古樸,保留較多原生狀態習俗。內容可分五個部分。
(一)客家服飾,原裝衣褲、童帽、花鞋、棕履、頭帕等等。
(二)生活用具,如炊具、餐具、菸具、雨具、睡具、燈具等等。
(三)生產工具,如鋤鏟鐵扎、柴刀畚萁、柴落竹蔞等等。
(四)加工工具,如礱、碓、磨、風車等等。
(五)文化活動,如祭祀、山歌、謎語、私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