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轉大腸(九轉迴腸)

九轉大腸

九轉迴腸一般指本詞條

九轉大腸(Braised intestines in brown sauce),是中國山東省濟南市的傳統名菜,屬於山東菜系

九轉大腸是以豬大腸為主料,加以、姜、芫荽等配料,通過煮、燒等烹飪技法製作而成,成菜後有辣覺,並且酸、甜、香、鹹四味俱全,色澤紅潤,質地軟嫩。

2018年9月10日,“九轉大腸”入選“中國菜”中的“山東十大經典名菜”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轉大腸
  • 外文名:Braised intestines in brown sauce
  • 分類山東菜系
  • 口味:酸甜苦辣鹹
  • 流行地區:山東濟南
  • 所屬菜系魯菜
  • 烹飪技法:煮、燒
菜品歷史,菜品製作,成菜特徵,食材原料,製作方法,製作關鍵,營養價值,榮譽表彰,

菜品歷史

傳說典故
九轉大腸這道菜出於清光緒年間,最早由濟南九華樓酒店廚師創作。店主姓杜,很有錢,在濟南就開了九家店,他對九很感興趣,所以他的店都帶有九字。九華樓的廚師們研製出一道菜叫紅燒大腸頗有名,此菜下料狠,用料全,製作時先煮再炸後燒。用料有砂仁、肉桂、豆蔻還有蔥、姜、蒜及料酒、清湯、香油等。口味甜、酸、苦、辣、鹹兼有,燒完後再加上芫荽增添清香之味,盛在盤中紅潤透亮、肥而不膩。
有一次店主杜老闆請客,當夥計端上這道紅燒大腸後,眾人嘗此菜後讚不絕口,有一文人問道:“如此美味佳肴,不知取何美名?”杜老闆很高興賓客喜歡這道菜,但他也沒給這道菜取名。於是便向文人說道:“煩請兄台為此菜取名如何?”文人不勝欣喜,他為了迎合店主的喜九之癖,又讚美廚師的手藝,於是取名為九轉大腸,同坐問典出何處。他說,道家善煉丹,有九轉仙丹之名。吃此美餚,如服九轉,可與仙丹相媲美。從此,紅燒大腸更名九轉大腸。

菜品製作

成菜特徵

  1. 色澤:紅亮。
  2. 香味:大腸特有的香味。
  3. 口味:酸、甜、香、鹹四味俱全。
  4. 形態:雙層擺放,大小一致。
  5. 質感:軟、爛、韌。

食材原料

食材
用量
白色豬大腸
750克
5克
1克
芫荽
5克
清湯
150克
花椒油
15克
白油
20克
2克
醬油
15克
米醋
50克
料酒
10克
白糖
100克
胡椒麵
0.5克
砂仁面
0.5克
肉桂面
0.5克
參考資料:

製作方法

步驟
說明
步驟1
將豬大腸頂刀切成4厘米長的段。
步驟2
蔥、姜、芫荽切成末。
步驟3
將切好後的豬大腸在沸水中煮透撈出,瀝淨水分。
步驟4
炒勺放在小火上,加白油、白糖炒至雞血紅色時,放入大腸。
步驟5
炒至上色後撥至勺邊,加入蔥、薑末炸出香味,烹醋,加入醬油、白糖、清湯、鹽、料酒,攪拌均勻,用小火煨制。
步驟6
湯汁濃稠將盡時放入白鬍椒麵、肉桂面、砂仁面、花椒油,顛翻均勻,撒上芫荽末。
參考資料:

製作關鍵

  1. 豬大腸應粗細均勻。
  2. 豬大腸里外翻洗後,用鹽、醋反覆搓擦,清除腸上的黏液、污物及異味,然後用清水沖洗乾淨。
  3. 炒糖時間不宜過長,以達到170℃為宜,色澤雞血紅色(深紅色)。
  4. 收汁時火不宜過大。

營養價值

豬大腸又名肥腸,其含有脂肪等營養物質,有潤燥、補虛、止渴止血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虛弱口渴、脫肛痔瘡、便血、便秘等症。
香菜富含蛋白質維生素C、鉀、鈣和揮髮油、蘋果酸鉀、甘露醇、黃酮類以及正癸醛、壬醛和芳樟醇等營養物質。

榮譽表彰

2018年9月10日,“九轉大腸”入選“中國菜”中的“山東十大經典名菜”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