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轉呼吸法

鍛鍊易筋經的外壯或內壯功夫,最中心秘密的口訣,唯是九轉呼吸法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轉呼吸法
  • 特點:非常秘密
  • 人物:黃師
  • 特質:有九轉,也沒有發揮
概述,預備功法,九轉正功,第一轉服氣,第二轉換氣,第三轉調氣,第四轉凝氣,第五轉閉氣,第六轉導氣,第七轉火氣,第八轉水氣,第九轉伏氣,善後尾功,

概述

鍛鍊易筋經的外壯或內壯功夫,最中心秘密的口訣,唯是九轉呼吸法。此法因為過去非常秘密,故在古本易筋經中,沒有透露,黃師傳功時,對一般人只說呼吸有九轉,也沒有發揮,我既得師秘傳,今特將師授口訣,結合個人經驗,扼要敘述如後。

預備功法

易筋經的呼吸鍛鍊,若練外壯神勇,一般系從立鼎安爐的站功姿勢下手;若以內壯為主的,則以坐法為先,雙趺最好,單趺或自然盤次之,天王坐法也可以。
其次,除濁氣。以鼻吸體外清新空氣入內,直入下腹,吸氣已,隨以口默念“哼”字,以吐胸膈以上之濁氣。次又如上吸氣,默念“哈”字以吐中焦之濁氣,三又吸氣一口,默念“海”字以吐下焦之濁氣。如時練作三遍,共吐九口濁氣。此為早課必行之功。余時鍊氣,以鼻吸口呼一至三遍已足,無需念字。
再次,安身,口唇閉合,眉頭舒展,面帶微笑,舌尖抵上鄂齒間,兩目向前平視,凝光不動。俟凝定,漸漸內收,由兩眼當中的鼻樑處(山根穴)入內,再向下行,直注於臍後腰前微下之丹田中,兩耳也隨之入內,傾聽丹田所在之處。

九轉正功

此為練氣正行。練氣,有剛氣、柔氣,中和氣之別。剛氣,呼吸有力,氣入充滿全身;柔氣,多用於自然體呼吸,氣之出入,當意念相主宰,只在丹田有感應;中和氣則介於剛柔之間。本法屬中和氣,則更偏重於柔。又有順呼吸和逆呼吸的不同,順呼吸是吸降腹膨,呼升腹縮的自然呼吸;逆呼吸則是吸升腹縮,呼降腹膨的反自然呼吸,本法一般是順呼吸,個別特殊體質,感到逆呼吸較舒適,也可用逆呼吸。若呼之與吸,俱全身肌肉向內收縮,逼氣入骨的,則為內壯呼吸,但初學是不能隨便採用的。
此下分別介紹九轉功夫

第一轉服氣

除濁定神已,即以兩鼻孔徐徐細、勻、深、長吸氣,直入臍後腰前而微下之丹田,同時舌尖微向上舐,整個腰腹下部即自然四向膨脹為度;吸後就呼,中間不可停頓,仍要細、勻、深、長,直趨兩鼻孔而出,舌尖同時微微下移,腰腹也就自然四面向中心收縮,以幫助壓氣外出。出入的氣,細入一線,往來到底,出完即吸,吸後即呼,如膠似漆,綿綿不輟。這樣一往一來,不斷地吸氣呼氣,舌尖隨著不斷地輕輕上下動搖,腰腹部也隨著不斷四向外張內縮,並且口鼻不可見呼吸之形,自己不得聞呼吸之聲,外相要好似無呼無吸一般。如津液充滿,即分小口微微仰頭吞下,以意送到下丹田。初時鼻孔里還感覺到有氣出入,後來功夫深了,就只覺腰腹外膨,氣即攝入,腰腹內縮,氣即擠出,鼻孔如同虛設一樣了。
此功夫專修,早上一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晚上一次,共五次。若業餘修習,早午晚各一次,總以不感疲勞勉強為原則。若計數修習,一呼一吸為一度,初學四十九度,漸加至一百餘度,最多不超過三百六十度為準。

第二轉換氣

練氣功夫,很難一帆風順,初學服氣,往往不能完全如法,此須集中精力,克服困難。經過一段時間,自能走上合法的正軌。但已上正軌之後,又經若干時日,可能又出現呼吸不勻,心氣不能一致,甚至氣喘如牛,心亂如麻,這是臟腑受煉而起急劇變化之故,名之為“換氣”,是好現象,不要驚疑害怕。當全身放鬆,心神放自在,照樣鍛鍊下去,所以換氣的口訣,只有堅韌二字。
換氣,是鍊氣中的一個過程,大抵初學鍊氣的人,多數要經過這個階段;還有煉不如法,身體或精神上有勉強不自然時,也能出現這個現象,說他是好,因已有明顯之故,但終究要超越它,故有放鬆,自然之訣。若是在先已練過氣功,或者資質特別相應,也有可能不出現這一過程,總要任其自然,有了不驚疑,不有也不著急,才能順利前進,不入歧途。

第三轉調氣

經過換氣階段,漸漸又可達到呼吸合法的境界,名為“調氣”,調氣的意義有二:一是有為功夫,就是使不調者仍歸於調;二是功夫的階段,則是指氣已調順的境界。什麼是調氣的有為功夫呢?服氣時的呼吸要求,是呼吸細勻深長,此調氣的呼吸要求,則要求專在自然從容四字上留意。應當能調到幾許細即幾許細,幾許勻即幾許勻,幾許深即幾許深,幾許長即幾許長。做到自在悠閒、緩急中度,一點也沒有勉強為準則。呼吸已調的境界又怎樣呢?氣息往來自然、勻整而有力、舒適,即已達到“調氣”的境界。
功到“調氣”階段,大腦寧靜程度一天比一天加深,就有種種證驗感覺發生,或身輕如毛,或體重如山,或四體動盪,或覓身不得,或有寒熱驟生,或有見聞異境,其他尚多,難以盡舉,此當不驚不喜,不見不聞,專心行持,他非所知,是為至要。

第四轉凝氣

於空氣清新所在,以兩鼻從容細勻深長吸氣,納入丹田。於吸氣的終了,即心氣相合,凝住于丹田而不動,用以增益氣神,填補虛損,約經三、五秒鐘,稍覺不耐,即將氣緩緩放出,同時存想清新之氣並未隨出。每次停住的時間,隨功力進展,逐步增加,由數秒增至十秒、二十秒、三十秒,以至一分、二分、三分等,緩緩而進,總以呼氣仍然從容自在為度。
以凝氣功夫,只限於凝住丹田,若于丹田以外有任何肉體或精神上的緊張不自在,都是錯誤。前此一至三轉,忌飽腹行動,此功則正宜飽腹從事。於每座功完,最後一口氣呼出時,更應神入丹田,覺氣亦安住丹田,並未隨呼而出;並且一直存住下去。斯後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皆當常保此意態而勿失,且要勿忽。天氣晴朗之時,每早宜於朝陽初出之際,增加對日行動,最少四十九度,能增長膽力,亦是要著。
按前此流傳的內養功,即是本法的利用不過內養功的停氣法,以字句作限制,最多不超過九字(即入氣出氣各占一字,中間停氣七字)。本法最初停氣的時間,亦只一字、二字,後則可以儘量延長。
又高級層次至此,當修體呼吸。體呼吸亦有淺深層次,當根據學人之資稟量級而多種變化,須量體裁衣,勉強不得,此賴明師之指點,非紙幣文字之所能為力矣。

第五轉閉氣

此是大停氣功夫,前此凝氣,至不耐即出,此則須盡力多住,此為不同之處,抱朴子曰:“鼻中引炁而閉之,陰以心數,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聞其炁出入之聲,常令之多出少,以鴻毛著口鼻之上,吐炁而鴻毛不動為侯也。漸習轉增其心數,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則老者更少,日還一日矣。”即是此法。此須有前面四轉為基礎,若無基礎,是不能修習的。若勉強為之,無益有損。
此轉即是修剛氣,不過是由漸而至,與下手直接修習為有別。此種修法,在佛法密宗及印度瑜伽教中特彆強調,但對修習者的年齡限制很嚴,一般都要在三十五歲以前,並且要體質強壯的才能勝任。

第六轉導氣

導氣是在閉氣功夫已穩固之後的作法,功至此步,須煉幻身。先存想身如水晶,透亮光明而通徹,心中有白色號(倚天按:應該不是“號”字,大概不是梵文就是藏文)上升出頂門,攝集宇宙間所有精英,化為白色金剛;再由頂門下入心中,自身即化為金剛,堅固至極,無物能壞。
再入正修,此有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密語通關。訣曰:“*字導氣起丹田”,即用氣之後,存想心氣凝結于丹田,現一白色*1字。*2字導氣至命門,*1字下行而穿尾閭至命門,轉成白色*2字。*3字導氣在夾脊,*2字沿脊上行至夾脊變成白色*3字。*4字導氣至頂門,由*3上行過玉枕,入泥丸,變成白色*4字。*5字導氣至喉間,泥丸之*4下行至喉,變成白色*5字。*6字導氣至心原。*5字下行入心間,變成白色*6字。此*6字又下行至丹田,化為白*1字輪流一周。至此方讓氣出,又再閉氣行之,周而復始,每座至少修一百零八轉。
第二階段,是導氣四末。即閉氣之後,存想氣透手指腳趾之末梢,更或從四末而出,至一尺二尺,以至十步百步外等。目前所講的發放外氣,即是此類。此是氣的利用,作用很多,治病亦是其中之一。
按:導氣至於身外之法,黃師戒謂不宜多練,多練恐於身無利。但佛法密宗息、增、壞、誅四法,除誅法不宜亂用,壞法、增法宜慎用,息法長可多用。蓋高級功法,自別有善巧,此須學人道德高尚者方可用之。(倚天按:文中之*1、*2、*3、*4、*5、*6在原文中應該是藏文,可惜無法打出來,故只好這樣代替了,且原文中的藏文恐怕也印刷有勿,我懷疑這六個藏文就是六字大明咒,但由於印刷有誤也不能確認,不過我想不必觀想出具體文字的形象,只要存著這個意念就可以了,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第七轉火氣

火氣的修習,是增加健康、延長壽命、揭開人體生命奧秘的鑰匙,須於閉氣、導氣已得自在之後修之。其法:觀想丹田所在,有一紅日,色紅,光明,透亮,火熱,熾燃,任何物體遇著,都會立刻變成火焰,其火焰溫暖、舒適,能使人產生無限安樂。以觀鼻前徑寸之地,乃宇宙大氣之精華,能使丹田之火,不斷增長。於是,從容細勻吸氣,納入丹田,前後二陰之氣,同時微向上提,與外入之氣,會于丹田,盡融入於紅日之內,光熱因之愈益增長熾盛。至氣步能耐,緩緩放出,但紅日的觀想不要放鬆,每次最少修一百零八次呼吸。至丹田火生穩固之後,應觀光熱外侵,凡火熱觸處,立刻轉成紅熱之火體。初由丹田而滿腰腹,又由腰腹而滿兩肋,而滿胸背以至四肢爪甲毛髮,整個身體成為一輪紅日。凡火熱到處,皆有溫暖、舒適、安樂之感覺,盡力而往。
煉此火氣之時,應多食乳酪、脂肪等增熱之品;或更以壯陽益氣之藥物如上桂、附片、沉香、小菌、韭子、北味、枸杞、仙茅、鹿茸、紅鉛等藥適當配丸長服之。
又此火氣修法即是佛家密宗拙火定。依準密法,火焰之增長不宜超過頂輪,此點值得注意。

第八轉水氣

火滿全身,應修水氣。先將全身放鬆,意想自身玲瓏光潔而白亮,如水晶然。次觀頂上高約一尺,懸一月輪,清涼皎潔,寂照光明,與秋夜碧空的月輪一樣。次想皎月流出清涼甘露像乳一樣潤澤,冰一樣涼爽,功能潤枯澤朽,起死回生。斯後調整呼吸,用小停氣法,於吸氣之時,想甘露隨氣罐入頂門,直趨丹田,停息時,想潤澤全身,安適異常,停後不需久主,吸、停、呼各占一字即可。隨呼氣時,清涼安適觀想勿忘。如是甘露愈積愈多。充滿全身,全身即變成一個月輪。以後專住此觀,呼吸任其自然,時間愈久愈佳。
此上火水二氣,一貫相承。乃是升降水火,調理陰陽的妙法。道家有,佛家有,印度瑜伽也有,不過觀想不同。此處觀想,與佛法密宗相近,不過不觀脈輪。古哲云:“性在天邊,命沉海底”。授此水火的觀修,也是性命雙修的一法,不要輕視。

第九轉伏氣

伏氣亦稱胎息,是呼吸氣微,仿佛鼻中無出無入的境界。前此都是有為功夫,到此入無為正定。其法:先須停止頭腦中的一切妄念,也不再去運用呼吸出入,一切不管,只存一“一無所著”之正念。不思過去,不想未來,不辨析現在,安安穩穩,舒舒適適。自在寂照而住,時間愈久愈佳。但初修每不能長住,需隨時提起此念,不斷薰習。不斷緩緩增加住的時間,日積月累,自然可以達到長住久住的境界。功夫到了這裡,境界體驗甚多,唯一的要訣,是見若不見,聞若不聞,既不跟著內外緣境轉變牽纏,也不要去制止壓服它,只是自自在在地住在那難以住止的境界裡,這就叫“轉不住為住”卻成大住長住。
此上九轉功夫,每一轉修習時間的長短隨修習者的體格、年齡、悟解、掌握等等程度的不同而有別。一般的情況是:一至三轉,最少需修一百二十天;四至六轉,大約需修習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天;七八兩轉,最少修習一百天,至九轉伏氣,則是終生(身)行持功夫了。

善後尾功

此中分二。
(1)還虛功
實修九轉功夫,每座功之後,皆當接修此功。其法:初將心神凝照丹田,不再管呼吸的長短大小,任其自然出入,時間久暫不拘,能久一點更好。然後,遍身完全鬆開,呼吸任其自然,將凝照丹田的心神也隨之放開,照注全身,存想自身安住白雲絮中,遍體空鬆通透,一呼一吸,無處不相通連,恍如身體與外界俱不存在,只是一片疏鬆空透的雲霞一樣。如此約五至十五分鐘為準,可免走漏滑遺之險。
(2)解座法
凝氣寧神,兩手掌互相搓擦,至覺火熱,一手在內,一手在外相疊,按於小腹之上,順轉三十六,逆轉二十四,覺外摩內應,腹氣隨之盤旋,愈旋愈寬,廣無邊際,感覺舒適清泰為則。又再搓熱,摩兩腰,不計其數,火熱為度。再雙手浴面,開口吐氣,令火外散。再擺腰腹,扭肩胛,旋頸項,舒手足,起身,活動手足,散步片刻而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