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蜜煎《景岳全書》

九蜜煎,中醫方劑名。出自《景岳全書》卷五十一。具有溫經補血,散寒止痛之功效。主治產後陽氣虛寒,或陰邪入髒,心腹疼痛,嘔吐不食,四肢厥冷。

基本介紹

  • 名稱:九蜜煎《景岳全書》
  •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 功用:溫經補血,散寒止痛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1、九蜜煎中地芍歸,薑桂萸辛苓草會;治產後陽氣虛寒,或者陰邪入髒類;心腹疼痛及嘔吐,不食四肢厥冷隨。
2、九蜜功超岩蜜湯,辛萸歸地芍乾薑;茯苓肉桂炙甘草,產後虛寒腹痛嘗。

組成

當歸、熟地各三錢(9g),芍藥(酒炒焦)、茯苓各錢半(4.5g),炙甘草、乾薑(炒)、肉桂、北細辛各一錢(3g),吳茱萸(制)五分(1.5g)。

用法用量

1、古代用量:水二鐘,煎服。
2、現代用量:上藥,加清水500ml,先浸30分鐘,使內外濕潤,煎取藥汁300ml;藥渣內再加水400ml,煎取藥汁300ml。分二次溫服。

功用

溫經補血,散寒止痛。

主治

產後陽氣虛寒,或陰邪入髒,心腹疼痛,嘔吐不食,四肢厥冷。

方義

景岳本方系《傷寒論》當歸四逆湯化裁而來,重在養血溫陽,散寒止痛。蓋產後失血,故用當歸、熟地、芍藥滋養陰血,以補其虛,且為復陽之基;產時易為寒侵,其於素體陽弱,更值冬月臨盆者尤然,遂用於姜、肉桂、吳茱萸、北細辛溫補陽氣,既消內生之陰寒,又散外傷之客寒;茯苓、炙甘草實脾健中,利濕除濁,既防熟地之膩,又緩薑桂吳萸之燥烈。是方虛實兼顧,補散並進,共奏血足陽復,寒散痛止之效。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1、《景岳全書》:“九蜜煎:治產後陽氣虛寒,或陰邪入髒,心腹疼痛、嘔吐不食、四肢厥冷。當歸、熟地各三錢,芍藥(酒炒,佳)、茯苓各錢半,甘草、乾薑(炒)、肉桂、細辛各一錢,吳茱萸(制)五分。水二鐘煎服。陳修園曰:據景岳自注病證,非四逆湯、通脈四逆湯、白通加人尿豬膽汁湯、吳茱萸湯擇用不可,若此湯龐雜,不能幸效。”
2、《景岳全書》:“九蜜煎:治產後陽氣虛寒,或陰邪入髒,心腹疼痛,嘔吐不食,四肢厥冷。此與大岩蜜湯略同而稍勝之。當歸、熟地各三錢,芍藥(酒炒焦)、茯苓各錢半,炙甘草、乾薑(炒)、肉桂、北細辛各一錢、吳茱萸(制)五分。水二盅,煎服。”
方論選錄
1、《新方八陣》:“九蜜煎:治產後陽虛,或陰寒入髒,心腹疼痛,嘔吐不止,四肢厥冷方。當歸、熟地黃各三錢,芍藥、茯苓各一錢半,乾薑、炙甘草、肉桂、細辛各一錢,吳茱萸五分。水煎服。”
2、《產後腹痛》:“凡新產之後,其有陽氣虛弱而寒從中生,或寒由外入,致心腹作痛,嘔吐不食,四肢厥冷者,宜九蜜煎、大岩蜜湯,或理陰煎主之。嘔吐不食,歸、地不相宜。”
3、《精選中醫婦科名著》:“九蜜煎:當歸、熟地黃各三錢,白芍(酒炒焦)、茯苓各一錢五分,炙甘草、乾薑(炒)、肉桂、細辛各一錢,吳茱萸(制)五分。水煎服。”
4、《葉天士醫學全書》:“九蜜煎:治產後陽氣虛寒,或陰邪入髒,心腹疼痛,嘔吐不食,四肢厥冷。產後嘔吐不食,四肢厥冷,當扶脾胃為主。此等之方,但能溫熱養血,反有泥膈傷胃之虞,宜用六君加姜、桂,方是正法。當歸、熟地、芍藥、茯苓、甘草、乾薑、肉桂、細辛、吳茱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