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樓設在濟南縣東巷北首,規模不大,但司廚都是名師高手,對烹製豬下貨菜更是講究。後來日軍侵占濟南時,九華樓逐漸衰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華樓
- 地點:原縣西巷北首與鐘樓寺街南首
- 歷史:日軍侵占濟南時,九華樓逐漸衰落
- 特點:規模不大,但司廚都是名師高手
簡介,相關典故,現狀,
簡介
魯菜名店,光緒年間,富商杜氏與邰氏合股在後宰門興建九華樓飯莊,當年它與慶育藥店、同元樓飯莊、遠興齋醬園並稱為後宰門街四大名店。杜某是一巨商,這位掌柜對“九”字有著特殊的愛好,什麼都要取個九數,因此他所開的店鋪字號都冠以“九”字,在濟南開有九家店鋪,酒店是其中之一。原濟南城內邰氏開一飯館九華園,扁食做的很好(“扁食”即“餃子”),杜某經常光顧。後與邰氏合股在後宰門興建飯莊改稱九華樓。
相關典故
清初,邰氏在濟南城外開了一家小食店,沒有字號;邰氏為人善良,樂善好施;一天店裡來了個和尚化緣,邰氏給和尚備了上好的素齋,和尚非常高興,對邰氏說,你家的店還沒有名字,我就送你個字號吧。和尚接著說:我來自九華山,九華靈山,福澤四海;佛家講緣,我與施主有緣,就叫九華園吧!於是和尚揮筆寫下了“九華園”三個字。後來九華園生意越做越紅火,店鋪也由城外遷到了城內。
光緒年間,濟南的富商杜某,對“九”字有著特殊的愛好,什麼都要取個九數,他所開的店鋪字號都冠以“九”字。因此也常到濟南城內邰氏所開的飯館九華園吃飯,九華園以扁食出名(濟南稱“餃子”為“扁食”),杜某經常光顧。後杜氏在後宰門興建小樓開了一家酒店與邰氏合股經營,“九華園”也改稱“九華樓”。九華樓”設在濟南縣東巷北首,規模不大,但司廚都是名師高手,對烹製豬下貨菜更是講究,“紅燒大腸”(九轉大腸的前名)就很出名,做法也別具一格:下料狠,用料全,五味俱有,製作時先煮、再炸、後燒,出勺入鍋反覆數次,直到燒煨至熟。所用調料有名貴的中藥砂仁、肉桂、豆蔻,還有山東的辛辣品:大蔥、大姜、大蒜以及料酒、清湯、香油等。口味甜、酸、苦、辣、鹹兼有,燒成後再撒上芫荽(香菜)末,增添了清香之味,盛入盤中紅潤透亮,肥而不膩。有一次杜某宴客,酒席上了此菜,眾人品嘗這個佳肴都讚不絕口。有一文士說,如此佳肴當取美名,杜表示歡迎。這個客人一方面為迎合店主喜“九”之癖,另外,也是讚美高廚的手藝,當即取名“九轉大腸”,同座都問何典?他說道家善煉丹,有“九轉仙丹”之名,吃此美餚,如服“九轉”,可與仙丹媲美,舉桌都為之叫絕。從此,“九轉大腸”之名聲譽日盛,並遍及山東各地,成為名菜。
現狀
2002年12月29日下午,星期天。當人們還沉浸在即將過新年的節日氛圍中時,頗有名氣的老濟南古建築九華樓在鎬刨錘擊中變成了斷壁殘垣。
據記者現場觀察,這座原擬遷建的百年古建築被拆時,檁、椽、磚、瓦等建築部件未作標記,像拆一座普通民房一樣,九華樓被全然不懂得古建築拆遷規程的民工卸下了頂。“這么個拆法,將來即便重建,那也豈不成了比著葫蘆畫瓢?”家住後宰門街的居民楊先生說。
悲劇總是發生在人們為之奔走號呼、結果卻功虧一簣的時候。
在接下來的追蹤採訪中,記者了解到許多鮮為人知的九華樓倉促被拆的內幕:
“誰來拆,誰來建”
懸而未決
九華樓被揭頂的次日,歷下區拆遷辦相關負責人稱,九華樓是他們讓拆的;受文物部門委託介入拆遷工作的濟南市考古研究所一負責人說,他們事先對拆樓一事全然不知。
儘管在縣西巷綜合整治工程中,吸納了文物、園林等部門人員參與該街區的古建築和古木民泉的保護,儘管經專家多次論證後,該工程開工前業已確定將九華樓等三處古建築予以遷建,這種保護古建築的力度,在濟南市舊城改造中可謂破天荒。但是,由誰來負責古建築的遷建事宜卻似乎沒有明確。
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誰來拆,誰來建”責權的懸而未決,是導致九華樓倉促被拆的根源。
對未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遷移,新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雖未具體規定承擔單位,但它明確“對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修繕、保養、遷移,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
因此,不管誰來遷建九華樓,都應遵循古建築遷建程式,儘量保留下原始建築部件,以達到重建時“修舊如舊”。
我要帶走九華樓石匾
2002年12月30日,記者在該樓附近見到了聞訊前來收拾建築部件的九華樓原主人盛長貴。盛先生講:“根據我和歷下區拆遷辦達成的協定,九華樓拆下的建築部件歸我所有。前幾天,我已卸下了該樓北牆上的兩個圓形花欞窗。29日拆樓時我恰巧不在旁邊,所以沒拿到該樓拆下的檐角磚雕。從現在起,我就守在這裡,專等拆樓時取出九華樓石匾帶走。”
怎么會出現這樣一份“肢解”九華樓的協定?盛先生說,55年前他就出生在九華樓,該樓是他外祖父買下的。正是因為他們家對九華樓的多次維修,才使得這個百年小樓完整保留至今。所以,他向拆遷部門提出,這個被列入遷建名單的古建築不應像普通民房一樣作價賠償。但雙方在賠償數額上未達成共識。後來,拆遷辦與他簽了一份協定,內容大意為,房主可帶走包括石匾在內的九華樓建築部件,拆遷部門不再加價補償。
盛先生說,我個人之所以要帶走九華樓石匾,不是要故意和文物保護作梗,就是想討一個說法,這么有價值的建築,為何不能給它的常年維護者一個滿意的補償?
無獨有偶的是,在與九華樓比鄰的縣西巷2號,刻於清末的中央泉泉碑業已被房主啟下帶走。起因同樣是,房主開出的2萬元的補償價格未得到拆遷部門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