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月身殿

九華山月身殿

九華山月身殿,原名金地藏塔,又稱肉身殿、月身寶殿,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九華鎮九華山風景區海拔700多米的神光嶺上,是唐代高僧金喬覺坐化之地。坐南朝北,建築面積680.13平方米。唐貞元十年(794年)金喬覺99歲,無疾坐化,其肉身置函中經三年不化。僧眾視為地藏菩薩示現,建一石塔,將肉身供於塔中,尊為金地藏。嗣後,配以殿宇,稱為“肉身殿”,即九華山月身殿的前身。

九華山月身殿,兩層飛檐翹角木結構宮殿式建築,歇山頂。大殿正中為七層八面木塔,每層每面均供奉地藏菩薩坐像。木塔基礎為正方形,漢白玉砌築。木塔內置石塔,大殿外為漢白玉台基。九華山月身殿集古代佛教文化、哲學、歷史、建築美學、生態學於一爐,是研究佛教文化、皖南古建築藝術的重要範本,對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及佛教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

1981年9月,九華山月身殿先後被命名為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廟、安徽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九華山月身殿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華山月身殿(金地藏塔、肉身殿、月身寶殿)
  • 地理位置: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九華鎮九華山風景區內
  • 所處時代:清
  • 占地面積:680.13 m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開放時間:每天6:00—19:00(18:00以後實行只出不進)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7-1058-3-356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結構,特點,主要建築,肉身殿,瑤台,文化活動,文物遺存,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開放時間,交通指引,

歷史沿革

唐貞元十年(794年),在九華山修行75年的新羅王族金喬覺99歲,忽召徒眾告別,踟趺示寂,無疾坐化。頓時"山鳴谷隕,群鳥哀啼,地出火光"。其肉身置函中經三年"顏色如生,兜羅手軟,骨節有聲,如撼金鎖"。僧眾視為地藏菩薩示現,即在出現"圓光如火"之地(後人稱神光嶺),建一石塔,將肉身供於塔中,尊為金地藏塔。嗣後,配以殿宇,稱為“肉身殿”,即九華山月身殿的前身。
在唐代,金地藏塔僅為三層石浮圖,至宋代始建塔院。
明萬曆初,在金地藏塔殿周圍先後建有玉香亭、神光樓、會仙橋。萬曆中,朝廷頒銀重修金地藏塔塔殿,並賜額"護國肉身寶殿"。
清康熙、乾隆年間,在寶殿南坡下建有十王殿、洗心亭。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池州知府喻成龍重修殿字。
清鹹豐七年(1857年),金地藏塔遭兵毀。
清同治三年(1864年),僧人熾光、惠庭等募建金地藏塔。清同治六年(1867年)夏,金地藏塔遭火災。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僧人定禪、古勛等募建金地藏塔。
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肉身塔大規模重修,移殿門正南向,門額懸掛“東南第一山“”橫匾。殿南陡建8級台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貴池縣劉含芳捐立大殿四維石柱20根。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金地藏塔重修建築並一直保存。
民國三年(1914年),民國大總統黎元洪書贈“地藏大願”匾額。
民國六年(1917年),民國大總統黎元洪書贈“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16字篆書地藏大願匾額。
1955年,青陽縣人民政府重修肉身寶殿殿宇。
1991年,住持僧在安徽省考古研究所的指導下,對肉身寶殿進行了全面大修。
1993年,安徽省文物和宗教部門共同批覆,住持僧聖富按原貌重修,在有關專家指導下,“修舊如舊,保持了原貌”。同時復建塔北鐘、鼓樓。
九華山月身殿現存建築為清光緒年間重修。

建築格局

結構

九華山月身殿坐南朝北,建築面積680.13平方米,大殿正中為七層八面木塔,每層每面均供奉地藏菩薩坐像。墓塔頂部罩穹頂藻井,木塔兩側供奉十王站像。大殿外為漢白玉台基。

特點

九華山月身殿上蓋鐵瓦,四角有宮殿式翹檐。兩層飛檐翹角木結構,歇山頂。基礎為正方形,四周外廊用20根石柱作外檐柱。每層木塔有佛龕供地藏菩薩佛像,是典型的宮殿式建築。

主要建築

肉身殿

肉身殿殿宇四角有宮殿式翹檐。殿宇高15米,山門西南,紅牆森嚴。入殿須登八十一級台階。重修後的肉身寶殿長、寬、高各16米,建築面積256平方米。宮殿式,歇山頂雙重檐,鐵瓦蓋頂,戧角凌空。殿周迴廊雕樑畫棟,20根石柱昂然挺立。殿中為1.8米高漢白玉塔基,上矗7層8面木質寶塔一座,每層佛龕供尊金地藏坐像,計56尊。木塔東西為十殿閻羅站像,塔西佛台刻有38幅漢白玉浮雕。殿南門上懸黑底金字小篆橫額,是黎元洪書寫的“眾生渡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薩誓願;北門上懸青花古瓷“肉身寶殿”豎額,其小方為“東南第一山”大匾。殿北廣場開闊,“布金勝地”金碧輝煌。沿級而上,兩旁有鐵索欄桿防護,欄桿外沿山坡砌成七層梯形花圃,培植著黃楊、丹桂、竹、菊等四時花卉。其東側有明刻松枝化石碑《地藏聖跡碑記》,為明萬曆年間劉光復所撰寫。
九華山月身殿
"東南第一山”大匾
與塔基相平處橫一巨石。似人工洞頂,南面橫刻著“磐石常安"四字;北面刻著"神光異彩"四字,為記神光嶺地名由來和地藏用語。長條石兩旁各置石獅一隻,高、長、寬均為137、16、47厘米,底座高、長、寬均為36、69、46厘米。雕刻於清光緒年間。
肉身殿殿前,四周迴廊上方雕棟畫梁,以仙鶴、糜鹿、牡丹等珍禽異卉雕飾,鮮艷奪目。立有石柱20根。殿宇面闊3間,進深16米,地平鋪漢白玉石。中央為1.8米高的漢白玉塔基,上矗七層八方木質寶塔一座,高17米。塔的每層八面背有佛龕,每龕均供奉金地藏金色坐像,供56尊,大小不一,以漆芋合塑造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
肉身殿塔基四角有回柱頂梁。塔內是地藏肉身所在的3級石塔。南北前後均供奉地藏像。木塔東西兩仍分塑十殿閻羅參拜地藏站像。肉身殿內有塔,構造罕見。塔前懸著鏤空八角琉璃燈,不分晝夜,終年燈火長明。

瑤台

瑤台位於肉身殿塔北門外,呈半月形,台上鑄有三座大鼎。其一,置肉身殿北拜台東側,高120厘米,口徑109厘米;其二,置肉寶殿北拜台中,高120厘米,口徑109厘米;其三,置肉身殿北拜台西側,高120厘米,口徑109厘米。

文化活動

九華山月身殿殿前的東西廂房,西邊數間,原為“佛教文物陳列室"”。佛經記載,夏曆七月三十日(月小二十九日)為地藏菩薩聖誕日,傳說也為金地藏成道日。
地藏菩薩聖誕日九華山僧侶都要在肉身殿舉行重大活動,稱“地藏法會”,誦《地藏菩薩本願經》,守地藏肉身塔。法會歷時七天(夏曆七月三十至八月初六日),圓滿之日設齋供眾,廣結良緣。法會期間,民間有"百子會(團)"等朝山進香。
1978年以來,九華山佛教協會每年都舉行"地藏法會"或"祈禱世界和平法會”,懸掛"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法會"飄幡。
2017年7月27日上午,九華山月身殿舉行聖富法師方丈升座慶典法會,安徽省省委統戰部副部長陳昌虎、安徽省宗教局副局長袁家躍,池州市政協副主席李躍宜,池州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安徽省宗教局局長王景旺等領導和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湖南省佛教協會會長、長沙麓山寺方丈聖輝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安徽省佛教協會副會長、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百歲宮方丈慧慶法師等佛教界高僧大德參加慶典法會。

文物遺存

九華山月身殿一層與二層飛檐之間懸掛趙朴初題寫的"護國肉身寶殿"匾額。一層飛檐下懸掛本地施玉藻(本地鄉紳,清末舉人)題寫的“東南第一山”匾額。大殿每層每面均有地藏菩薩坐像。

文物價值

九華山月身殿集古代佛教文化、哲學、歷史、建築美學、生態學於一爐,處處體現了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體現了“天人合一”“因緣和合”的指導思想和審美情趣,有深刻的文化內涵,是研究佛教文化、皖南古建築藝術的重要範本,對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佛教文化有重要的作用。

保護措施

1981年9月,九華山月身殿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廟。同月,九華山月身殿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3月,九華山月身殿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九華山月身殿(肉身寶殿)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九華鎮九華山風景區內。
肉身寶殿

開放時間

每天6:00—19:00(18:00以後實行只出不進)。

交通指引

  • 汽車
1、直接乘坐所在城市至九華山汽車站。
2、可到合肥旅遊汽車站、池州汽車站、青陽汽車站轉乘至九華山風景區。
  • 火車
可乘列車至池州火車站、銅陵北火車站、合肥火車站後轉車至九華山風景區。
  • 自駕
1、行G3京台高速公路至青陽九華山出口處,經青陽縣城繞城318國道西行,至五溪鎮後轉至九華山風景區。
2、行G50滬渝高速公路(沿江高速)至九華山出口處,沿318國道東行至九華山風景區。
3、沿318國道自駕至九華山風景區。
九華山月身殿
交通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