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翅豆蔻(學名:Amomum maximum Roxb. )是姜科、豆蔻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於南亞至東南亞;在中國分布於西藏南部、雲南、廣東、廣西等地的林中蔭濕處。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翅豆蔻
- 學名:Amomum maximum Roxb.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 目:芭蕉目 Scitamineae
- 科:姜科 Zingiberaceae
- 亞科:姜亞科 Zingiberoideae
- 族:姜族 ZINGIBEREAE
- 屬:豆蔻屬 Amomum
- 亞屬:豆蔻亞屬 subgen. Amomum
- 種:九翅豆蔻
- 分布區域:中國廣東、廣西、雲南、西藏等地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九翅豆蔻,多年生常綠草本,高2-3m,莖叢生。植侏下部葉無柄或近於無柄,中部和上部葉的葉柄長1-8cm;葉舌2裂,長圓形,長1.2-2cm,被稀疏白色柔毛,葉舌邊緣乾膜質,淡黃綠色。葉片長橢圓形或長圓形,長30-90cm,寬10-20cm,先端尾尖,基部漸狹,下延,葉上面無毛,下面及葉柄均被白綠色柔毛。穗狀花序近圓球形,直徑約5cm,鱗片卵形;飲片淡褐色,早落,長2-2.5cm,被短柔毛;花萼管長約2.3cm,膜質,管內具淡紫紅色斑紋,裂齒3,披針形,長約5mm;花冠白色,花冠管較萼管稍長,裂片長圓形;唇瓣卵圓形,長約3.5cm,全緣,先端稍反卷,白色,中脈兩側黃色,基部兩側有紅色條紋;花絲短,花葯線形,長約1cm藥隔附屬體半月形,淡黃色,先端稍向內卷;柱頭具緣毛。種子多數。花期5-6月,果期6-8月。
蒴果卵圓形,長2.5-3cm,寬1.8-2.5cm,成熟時紫綠色,3裂,果皮具明顯的九翅,被稀疏的白色短柔毛,翅上更為密集,先端具殘存的宿萼。果實呈卵圓形可橢圓形,略向一側彎曲。果皮表面淡黃色或黃棕色,具明顯九條翅,被稀疏白色短柔毛,除果翅外,可見明顯的縱走稜線。果皮較薄,經壓後易沿棱處開裂,內表面黃色。中軸胎座,3室。種子團呈卵圓形或圓錐形,一端較尖長,每室有種子團2-12粒。種子不規則形,略扁,表面褐色、深棕郄或淺棕色。氣香,味辛涼。
生長環境
九翅豆蔻生於海拔350-800m的林中溪邊陰濕處。
分布範圍
九翅豆蔻分布於廣東、廣西、雲南和西藏等地。
主要價值
草藥性狀:顯微鑑別,種子橫切面:假種皮細胞多層,有的不完整。種上以表皮細胞方形或類方形,排列緊密。下皮細胞長條形或不規則長方形內含黃紅色、黃綠色或淡黃色色素。油細胞僅分布於種脊維管束的周圍,類圓形或不規則形,內含油滴。內種皮含大量矽質塊。外胚乳細胞含草酸鈣方晶或簇晶。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脾;胃經
功能主治:溫中止痛;開胃消食。主脘腹冷痛;腹脹;不思飲食;噯腐吞酸。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果實2-6g,根6-15g。
各家論述:《海南植物志》:果實有開胃、消食、行氣、止痛的功能。
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育苗地要靠近水源、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砂壤土作苗床。通過翻耕土壤,施足基肥,清除草根石塊、細碎土塊後,施腐熟牛欄糞或堆肥作基肥,畦寬0.8-1米,溝寬40厘米。種植地宜選擇海拔700米以下的山地中下部緩坡地,具有一定數量的常綠闊葉樹,冬季寒流影響較小,坡向為東南向,兩面有山或三面環山的山溝或水邊不易沖刷的地方,腐殖質豐富的砂壤土。按1.5-2米行距翻耕土地,結合整地,砍去雜草樹術,挖去樹根,開穴,穴的規格為50厘米×50厘米x 30厘米。施基肥,在坡地上開排水溝,以防積水和沖刷。缺少蔭蔽樹的地方,先種速生樹。
2.繁殖方法 用種子和分株繁殖。
(1)種子繁殖 一般選取8月初至9月隨收隨播種,播種前催芽,如種子量少,可用種子4倍的濕沙混合後置於盆中,經常保持濕潤,在30 -35℃氣溫下,一般10多天即可出芽點,此時取出播種。按行距10 - 15厘米開溝條播,播種後覆土0.5厘米,床面蓋草,20 - 30天開始出土,從播種到齊苗需40 - 60天。當幼苗出現2-3片葉時,進行間苗或移床,促進葉片加速增加,至5-7片葉時,植株開始分櫱,苗高30厘米左右可出圃定植。定植株行距1米×1.5-2米。每穴栽種子苗2-3株,不要栽得過深,以免影響髮根抽筍。栽後壓實,淋定根水。
(2)分株繁殖 在田間選擇健壯高產的植株,剪取其根狀莖,每一根莖上具有2-3個地上莖。一般生長茂盛的二年生株叢,可取8-10小叢作種苗用,隨挖取隨種。
3.田間管理
(1)遮蔭 幼苗出土時,將蓋草輕輕撥至行間,以利出苗,出苗時要搭設蔭棚,以防止烈日暴曬。
(2)除草、割枯苗定植後封行前,及時拔除雜革,注意不要傷幼莖和鬚根。收果後,及時除去枯、弱、病殘株。密度過大的,多剪一些弱苗。
(3)追肥、培土 定植初期和初出果後,應重施人糞尿或硫酸銨水溶液,以促進苗群生長。進入開花結果期,應施氨、磷、鉀全肥,並配合施土雜肥、火燒土等。也可在結果期用2%過磷酸鈣水溶液作根外追肥,以促苗促花,增大果實,提高結果率。爪哇白豆蔻為淺根系植物,鬚根多,常散生在土表,在秋冬施肥後進行培土,但不宜過厚,以免妨礙花芽抽出。
(4)灌溉排水 高溫乾旱會引起葉片捲縮、萎黃、植株生長纖弱;若花期遇乾旱,則花序早衰,開花少,花粉和柱頭黏液也少,造成授粉不稔或幼果乾死,此時要及時灌溉或噴灑,增加空氣濕度。雨季要修好排水溝,以免積水引起爛根爛花。
(5)調節鬱閉度育苗階段要求80%-85%鬱閉度,開花結果階段,則要求70%的鬱閉度,入冬時可增加到80%。
(6)人工授粉 爪哇白豆蔻花朵結構特殊,不易進行自花傳粉或異花授粉,故需人工輔助授粉。在正常氣候下,上午7點以後開花,8點後陸續散粉,10點花粉達到成熟,故人工授粉應在每天8-12時進行為宜。具體方法是用竹籤挑起花粉塗在漏斗狀的柱頭上即可,花粉多時挑1朵花的花粉可授2-3朵花。
2.繁殖方法 用種子和分株繁殖。
(1)種子繁殖 一般選取8月初至9月隨收隨播種,播種前催芽,如種子量少,可用種子4倍的濕沙混合後置於盆中,經常保持濕潤,在30 -35℃氣溫下,一般10多天即可出芽點,此時取出播種。按行距10 - 15厘米開溝條播,播種後覆土0.5厘米,床面蓋草,20 - 30天開始出土,從播種到齊苗需40 - 60天。當幼苗出現2-3片葉時,進行間苗或移床,促進葉片加速增加,至5-7片葉時,植株開始分櫱,苗高30厘米左右可出圃定植。定植株行距1米×1.5-2米。每穴栽種子苗2-3株,不要栽得過深,以免影響髮根抽筍。栽後壓實,淋定根水。
(2)分株繁殖 在田間選擇健壯高產的植株,剪取其根狀莖,每一根莖上具有2-3個地上莖。一般生長茂盛的二年生株叢,可取8-10小叢作種苗用,隨挖取隨種。
3.田間管理
(1)遮蔭 幼苗出土時,將蓋草輕輕撥至行間,以利出苗,出苗時要搭設蔭棚,以防止烈日暴曬。
(2)除草、割枯苗定植後封行前,及時拔除雜革,注意不要傷幼莖和鬚根。收果後,及時除去枯、弱、病殘株。密度過大的,多剪一些弱苗。
(3)追肥、培土 定植初期和初出果後,應重施人糞尿或硫酸銨水溶液,以促進苗群生長。進入開花結果期,應施氨、磷、鉀全肥,並配合施土雜肥、火燒土等。也可在結果期用2%過磷酸鈣水溶液作根外追肥,以促苗促花,增大果實,提高結果率。爪哇白豆蔻為淺根系植物,鬚根多,常散生在土表,在秋冬施肥後進行培土,但不宜過厚,以免妨礙花芽抽出。
(4)灌溉排水 高溫乾旱會引起葉片捲縮、萎黃、植株生長纖弱;若花期遇乾旱,則花序早衰,開花少,花粉和柱頭黏液也少,造成授粉不稔或幼果乾死,此時要及時灌溉或噴灑,增加空氣濕度。雨季要修好排水溝,以免積水引起爛根爛花。
(5)調節鬱閉度育苗階段要求80%-85%鬱閉度,開花結果階段,則要求70%的鬱閉度,入冬時可增加到80%。
(6)人工授粉 爪哇白豆蔻花朵結構特殊,不易進行自花傳粉或異花授粉,故需人工輔助授粉。在正常氣候下,上午7點以後開花,8點後陸續散粉,10點花粉達到成熟,故人工授粉應在每天8-12時進行為宜。具體方法是用竹籤挑起花粉塗在漏斗狀的柱頭上即可,花粉多時挑1朵花的花粉可授2-3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