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溪洞村,位於湖南省長沙市瀏陽市洞陽鎮。
2021年11月,被中共湖南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辦公室授予“湖南省省級鄉村振興示範創建村”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溪洞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湖南省長沙市
- 地理位置:洞陽鎮
九溪洞村,位於湖南省長沙市瀏陽市洞陽鎮。
2021年11月,被中共湖南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辦公室授予“湖南省省級鄉村振興示範創建村”稱號。
九溪洞村,位於湖南省長沙市瀏陽市洞陽鎮。2021年11月,被中共湖南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辦公室授予“湖南省省級鄉村振興示範創建村”稱號。...
九溪學校 九溪學校,九溪洞村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所處位置地形特色命名。歷史沿革 無歷史沿革變化。
位於江埡鎮東北部,北鄰江埡林場,西鄰江埡水庫,南抵婁水河,婁水西來至此繞南半周后向東象一張彎弓把古城擁抱,由於婁水自七眼泉發源,沿途至此匯合了洞溪、瓴溪、五星溪、倍子溪、人潮溪、吊兒溪、柳陽溪、索溪九條溪水,故名九溪。九溪傳說唐代尉遲敬德就修築了城池,現留有興國寺殘碑,興國寺內的梅花殿...
九溪十八峒各民族人民大起義又名“九溪十八峒起義”、“九溪十八洞起義”或“苗民起義”,泛指發生在元、明、清三代(公元1277-1872)西南地區的苗、侗、土家等民族反抗封建壓迫而爆發的起義事件。《鬼吹燈之七怒晴湘西》便是以元代九溪十八峒各民族人民大起義為小說源起的。由來 “峒”,泛指南方少數民族,與溪連用...
九溪煙樹即著名風景點九溪十八澗。位於西湖西邊群山中的雞冠壠下,一端連線煙霞三洞,一端貫連錢塘江。中心點是九溪菜館前面的一片溪灘和公園。從這裡沿雞冠壠拾級而上,可直達山頂望江亭。在亭前眺望錢塘江,之字形彎曲的江流盡收眼底,遠處煙波浩渺,水天一色。九溪的主景是水。所謂九與十八均為虛指,是多的...
臨武縣武水鎮洞頭村村民委員會,201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臨武九溪十八洞,烏溪為首洞,該村位於烏溪洞之首,名洞頭。歷史沿革 1958年,屬五星公社下洞大隊。1964年,復設武水公社,屬武水公社下洞大隊。1984年改公社為鄉,屬下洞村。1992年,分下洞為陶家、劉家、洞頭村委會,成立洞頭村村民委員會。1998...
桂東縣新坊鄉青洞村村民委員會 桂東縣新坊鄉青洞村村民委員會,2015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歷史上地處較偏遠,山青水秀,生態保護好,是桂東縣“九溪十八洞”之一洞。歷史沿革 自得名以來,一直沿用,2015年行政區劃調整後,現隸屬於新坊鄉龍溪村。
成員可以自由使用洞、寨公有的山林、牧場,但經過開墾的土地則歸墾者占有。對封建領主的貢賦亦以村寨作為負擔單位。元朝政府對西南少數民族實行招撫政策,設定了一套從路到總管府、軍民府的統治機構。1283年,四川行省參政曲立吉司用武力鎮壓了貴州南部“九溪十八洞”的少數民族,加封少數民族首領為世襲土官,通過他們...
《宋史·西南溪洞諸蠻》載:宋朝在今侗族聚居地區設立了誠、徽二州,地轄今靖州、會同、通道、綏寧、黎平、錦屏、天柱、鎮遠等縣。並將這一區域分為10個峒。楊再思“號十峒首領,以族姓散掌州峒”。元代侗族地區被稱為“九溪十八洞”,貴州黎平縣地稱為“五開峒”。由此而產生的“洞人”“洞苗”等等,則...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四川行省討平九溪十八洞後置順元等路軍民安撫司,立總管府,聽順元路宣慰司節制。安撫司領貴州等處長官司24個,其中置於息烽縣和修文縣地的有青山遠地等處、底寨等處、落邦扎佐等處和六廣等處4個蠻夷長官司,隸四川行省。二十九年改隸湖廣行省。明洪武五年(1372年),縣地蠻夷長官...
酉水河鎮,隸屬於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地處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東南部,東、東南與秀山大溪鄉、海洋鄉為鄰,西南與麻旺鎮接壤,東北連酉酬鎮,距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政府駐地89千米,區域總面積119.94平方千米。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酉陽設“九溪、十八洞”行政管理建制,酉水河鎮境域為九溪之一溪;...
明代作家孫期億觀賞仙侶洞以後,寫下《仙侶記略》。明代吏部尚書郎陳世蘊巡視九溪衛,登上南樓遠眺,詠《登九溪城南樓》詩稱九溪“饒歌鼓吹咽江流,小隊元戎此勝游;天設畫圖山遠近,地蒸嵐氣樹沉浮。”南北城門保存完好,南北城牆芳草萋萋。從江埡溫泉度假村驅車5分鐘,便可到達九溪衛城北門。北邊殘留長達千米的...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湖廣千戶夏得忠勾結九溪洞蠻作亂,葉升和胡海等人率軍前往平定,葉升領軍從賊軍後方突襲,生擒夏德忠,設立了永定、九溪二衛。三月,駐軍襄陽。四月,奉命檢閱湖廣諸軍。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元月,贛州山賊聯合湖廣洞蠻作亂,葉升任副將軍,和陳桓、胡海等人率軍討平,俘虜一萬七千人。
這裡有呈九寨風韻的梅家河風光,有九溪十八洞之打妖家峒首府打撈寨,還有全國規模最大的金彈子古樹林。大溪酉水風景區於2015年1月被批准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景區概況 地理區位 大溪鄉位於秀山縣東北角,距縣城57公里。東與湖南省龍山縣裡耶鎮八面山接壤,西南與秀山縣海洋鄉、石堤鎮相連,北與酉陽縣後溪鎮、酉酬...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宋農鎮轄1個社區、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龍鳳社區。宋農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薯類為主;畜牧業以飼養土雞、生豬、羊為主。2018年,宋農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個。建置沿革 唐時,屬三亭縣(今湖南省保靖縣)。宋元時,為九溪十八洞之一。明洪武四年(1371...
安順屯堡文化區有300多個屯堡村寨,目前屯堡文化保存較完整的旅遊點主要是安順市西秀區大西橋鎮的九溪村,七眼橋鎮“雲峰八寨”中的本寨、雲山屯,平壩縣的天龍鎮。“屯堡第一村”九溪 九溪村坐落在九溪匯流的河邊,是安順屯堡文化區最大的自然村寨,清朝時有“九溪是座城,只比安平(平壩縣城)少三人”之說,...
玉溪市江川區九溪鎮六十畝村、易門縣浦貝彝族鄉阿姑村、新平縣古城街道啊波左村、峨山縣岔河鄉河外村委會鳳窩村、保山市隆陽區辛街鄉鄒里村、龍陵縣平達鄉平安村、楚雄市紫溪鎮紫溪彝村、大姚縣趙家店鎮紫丘村、南華縣紅土坡鎮簪花村委會簪花村、元謀縣黃瓜園鎮牛街村委會臘海金村、建水縣臨安鎮狗街村、紅河縣...
當地還有甚傳:明朝世宗年間,為感念告老還鄉的三朝元老、尚書李充嗣一生對朝廷和老百姓所作的傑出貢獻,在他仙逝後,明世宗下旨於九溪(今官亭)修一座高七層寶塔,並頒發聖旨刻在碑上:凡朝庭官員路經此地,文官下轎,武官下馬,行跪拜之禮,以示紀念。故因“官停”而名官亭。官亭湖概況 官亭自古有八百里黑...
截至2008年12月31日,桃源縣轄40個鄉鎮(鎮18個、鄉20個、民族鄉2個),822個村,55個居民委員會。 2015年,根據桃源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調整後轄鄭家驛、木塘垸、雙溪口、泥窩潭、佘家坪、楊溪橋、九溪、牛車河8個鄉,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2個少數民族鄉;漳江、陬市、觀音寺、龍潭、架橋、盤塘...
明洪武皇帝朱元璋特詔石玉生進京面聖予以嘉獎,授衡永郴桂參將銜,管理九溪十八洞四十八源以及舂陵地區(位於今天的常寧西南部、寧遠縣北部東鄉、西鄉、零陵南部、整個雙牌縣、桂陽縣西部、道縣北部、整個新田縣、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等等地,範圍相當於三個縣,跨越永郴衡三個市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二年,按例...
景區天然形成天泉、天池、天河、天瀑(九級一百米總落差)、九龍朝拜、九溪奔流、九潭相聚的天然奇觀。天湖環湖路長4500米,核心景區外環路長10000米。核心景區外緣有九個生態良好的原始次森林景區,景區內日均產生5000立方米的山泉水,可滿足3000~5000的生活用水、天湖景觀用水、天然瀑布用水和水力資源發電需要。著名...
朝廷聞之,均授將軍之職(三修族譜載,香真宅分別被授予武毅將軍、武勇將軍、鎖威將軍),掌管各溪洞,九溪一十八洞之人,無不敬服。越數年,因流寇犯界,香公遷居石鼓源上,為源頭(源頭村名的由來),真公遷居石鼓源下,為東田(東田村名的由來),宅公遷居石鼓源中(石鼓源村名的由來),為中團坊。...
白龍洞,位於攸縣境內的白龍洞為約3億年前發育的岩溶地貌洞穴,因岩溶景觀“白龍馬”而得名。洞內景觀千變萬化,洞中有洞,樓上藏樓,是大自然的天然岩溶地貌博物館,被喻為東方奇洞。“白龍馬、古河床、古生物化石、石鐘音樂”堪稱國內四絕。仙人橋 仙人橋,位於攸縣漕泊鄉三聯村,距酒埠江風景區的白龍洞僅4千米...
香山位於廈門市的東部、翔安區東南部,坐落於鴻漸山脈南麓,主峰海拔176米,景區用地10.38平方公里。該名勝區西以九溪為界,北至水瓊線,南到水瀏線,東接鴻漸山路,以香山岩寺為中心,輻射到周邊的呂塘民俗文化村及眾多景點, 具有優美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相交融的特徵,個性鮮明,別具特色,主要有“古寺...
石玉生墓位於石家洞申里坪,墓地現在立有殘碑“玉生老大人墓”,石玉生是湖南歷史名人,亦是對湖南歷史進程產生重大影響的人物,是明代初年湘南地區的民族起義見證者,對研究永州地區九溪十八洞少數民族起義和明代軍事有很高的價值。石玉生以身為質招撫民族起義,體現了湖南人敢為人先的精神,其事跡先後編入《寧遠縣誌...
重慶鳳凰山旅遊景區山上茂林修竹於陽光下金光閃爍,如鳳凰羽翅,而朝陽恰似鳳頭上鑲嵌的寶珠,故有“鳳凰展翅”之美譽。鳳凰山自然景觀有桃花洞、蓮花洞、元代古剎靈官殿、楊金砧煉丹處、明代觀音閣、清代攬勝亭等古蹟遺址和自然風光。秀山鳳凰山東有元代“九溪十八洞”中的遺址“俊涪洞”,南有梅江河中的“水現蓮花...
行政村通達率達100%,通暢率達100%。風景名勝 保全漁洞 保全漁洞位於秀山縣保全鄉建設村白岩山崖下,海拔332米,距秀山縣城60-70公里。魚洞發育有水洞和旱洞兩個洞口。水洞高7-15米,寬2-20米,流水平緩,鐘乳石不發育。旱洞高出水洞10-50米不等,寬4-20米,洞長約350米,洞道沿裂縫發育,落差較大。景...
太平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二渡、四渡赤水的主要渡口,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四渡赤水期間曾3次來到太平鎮,3次在九溪口渡過赤水河。文物保護 為加大紅色產品開發,講好紅軍在古藺的故事,古藺縣於1958年開始大量徵集各類可移動革命文物,並在古藺縣太平古鎮建設了紀念中央紅軍四渡赤水的專題館。該館先後歷經4次改擴建與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