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中學

九江中學

南海九江中學是一所教育積澱深厚,富有現代辦學特色的南海區屬重點高級中學,位於儒林之鄉九江鎮,有八十年的辦學歷史。學校自1932年創辦以來,一直是九江和南海地區乃至周邊縣市學子云集、精英薈萃的求學之地。“千秋新學開南海(康有為),百世名儒仰九江(朱九江)”,康有為先生“開創新學”的有為精神,其恩師朱九江先生“禮山興學”的教育風範,一直深刻地影響和激勵著一代代九中人的勤勉進取、銳意改革、繼往開來,不斷積澱了學校深厚的文化教育底蘊和紮實的辦學質量根基,成就了英才輩出遍中華,桃李芬芳天下的辦學輝煌,在海內外享有聲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江中學
  • 簡稱:九中
  • 校訓:博學篤行、切問勤思、成人成器、務實創新
  • 創辦時間:1932年
  • 類別:高中
  • 現任校長:田冬冬
  • 知名校友陳紅天朱源和李興浩
  • 所屬地區:廣東省
學校概況,辦學理念,點亮教育,禮山學堂,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硬體配置,建校歷史,名人名跡,朱九江紀念堂,朱次琦,

學校概況

學校辦學規模大,師資力量雄厚。目前,在校學生數達3500餘人,有54個教學班;專任教師215人,外籍教師2人。教師中大多是教育經驗豐富的優秀骨幹,還有一批富於創新的教壇新秀,他們師德修養好、專業素質高。其中,全部教師均為大學本科或碩士畢業學歷,其中碩士畢業學歷的教師有24人,研究生課程畢業的教師有38人;教師中大部分是教育經驗豐富的資深教師,市區校級學科帶頭人和優秀骨幹教師共有56人,省級先進教師、區級十佳教師5人;一批富於創新的教壇新秀也嶄露頭角。教師團隊形成了“求實、求新、求精、求博”的優良教風。
學校教學設施先進,辦學條件一流。校園現占地面積149畝,現有課室66個,功能場室56個,學生宿舍或公寓11幢。各種功能場室裝備先進,信息網路系統水平一流。校園奇山靈秀,紅棉燦爛,高堂宏偉,新樓林立,花樹向榮,綠草茵茵,建築布局錯落有致,教學區、運動區、生活悠閒區各有所屬和諧統一。新聞媒體報導 “九江中學是佛山市最美的學校,是求學成才的聖地。”
1949年8月九江光復後,國小教育逐步發展,至1948年,國小畢業生人數已逾百人。鄉中人士鹹以九江中學復校運動刻不容緩,無奈原日校董多數物故,鄉中校董胡仁則聯絡奔走,籲請鄉中、旅省以及港澳熱心教育的人士大力贊助,改選校董會,聘請曾文乾為校長,呈請省教育廳核准於1948年9月複課。

辦學理念

點亮教育

九江中學樹立“點亮教育”的教育品牌,大力開展德育科研,不斷創新德育工作,積極開展以“點亮教育”為核心的品德養成工作,近年來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學校秉承“尊重人性、和諧育人、特色發展,培養素質全面、個性張揚、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人才”的先進辦學理念,創全面發展之優,示素質教育之范。其中,“藝術特色教育”歷經多年的探索實踐,取得累累成果,藝術類高考成績多年來居廣東省前列,成為在省內享有盛譽。此外,教育科研、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教育等特色鮮明。學校現為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等級學校、廣東省一級學校、中國特色教育理念與實踐項目學校,佛山市綠色學校、佛山市教師繼續教育先進單位、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廣東省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全國教育科研“十五”規劃重點課題重點實驗基地、全國教育科研示範性基地、全國環境教育示範性基地、南海區屬學校安全應急管理示範點。學校校風文明,社會口碑好,高考成績連年躍升,幾年來均居佛山市的前列。

禮山學堂

九江中學全面深化素質教育,開展高中教育改革創新,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學校承傳朱九江先生“禮山興學”之百年儒風,整合校本豐富的歷史與現代教育資源,於2007年9月復辦“禮山學堂”, 搭建起現代高中學校素質教育的創新模式。“禮山學堂”引進國內外高層次教育資源,以邀請國際國內名人專家、傑出校友到校進行常態性專題講學的形式,讓學校師生與來自不同領域的名人、學者、專家、成功人士、傑出校友進行直面的交流,讓學生在高中享有大學般的多元化、高視角的中外文化教育資源,立於學校,開眼世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優質的服務;凸顯了學校特色的、濃厚的歷史人文氛圍。近兩年多來,中國工程院院士岑可法博導,美國半導體研究專家吳毅鋒博士,全國第十一屆政協委員、香港祥祺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紅天博士,中國“麥當勞之父”、國際商貿界精英、香港教育界名士朱源和先生,廣東志高空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興浩先生等名人校友先後紛紛蒞臨九江中學“禮山學堂”進行高層次高視角的精彩演講。九江中學多元化創新教育榮獲“2008年南海區教育創新大獎”。
如今的九江中學,繼承傳統,改革創新,對內最佳化,向外輻射,正朝著 “省內領先,國內知名,水平一流,有國際可比性的現代化示範性高中”這一高遠目標邁進。
九江中學

辦學條件

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08人,外籍教師2人。教師中大多是教育經驗豐富的優秀骨幹,還有一批富於創新的教壇新秀,他們師德修養好、專業素質高。其中,高級教師68人、中級教師48人;碩士畢業10人、在讀碩士14人,已完成研究課程班進修的有27人次,正在進行研究課程班進修的有17人。學校堅持開展各種類型各類學科的教學研究活動,各學科教研組有自己的教研課題,近三年有多位老師在國家級、省級核心期刊發表過論文、論著;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三年,成效顯著,出版過研究性學習活動成果匯報展,出版了3本學生研究性學習論文集,受到了《中國教育報》,教育部課程改革專家、學者的一致好評。

硬體配置

近年來,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九江中學教學設施設備建設日新月異,學校各種教學場室、設備的建設均體現了先進性和領先性特徵。
一、校園網路:
1.主幹千兆頻寬,到點百兆頻寬。
2.600多個信息點使各個教學點實現資源共享和網際網路接入。
3.6台高性能Dell、HP伺服器和5T磁碟陣列提供Web、FTP、VOD等服務,實現網上備課、網上教學、網上辦公等功能。
4.內含的D_link DFL-2000硬體防火牆、Proware-date雙機容錯系統構成強大的網路安全系統。
教學設備:
5.66個課室、功能室配備高性能投影機和展示台。
6.電教平台、有線電視設備、廣播設備組成了強大的課室電教終端。
7.各個課室、功能室連線網際網路、校園網網路中心,實現資源共享及網上教學。
8.全校200多位老師配備筆記本電腦,擁有了一個功能先進的活動教學資源庫。
9.學校擁有4個全新電腦室及一個動漫實驗室,擁有高性能電腦350台。
理化生實驗室:
1.採用高質進口材料、耐用性、防腐性能高。
2.設計規範化、標準化、現代化。
3.實驗室成套設備科學,給排水到位,配電系統與實驗桌一體化。
4.物理實驗儀器設施內置、可折裝變換、光電儀器設備齊全,可進行特殊科學實驗研究。
5.生化實驗室配抽風防中毒裝置,實驗桌可升降、旋轉,可進行特殊生化實驗研究。
6.歷史及地理教學室:光電一體化,圖示顯示自動化,電動旋轉星空圖及中華、世界歷史長廊(南海區唯一學校擁有)
九江中學

建校歷史

1932年
南海九江中學創辦於1932年。此前,九江旅省同鄉陳屈伸等為了紀念朱九江先生、適應時代環境需要,倡辦九江中學。以後經九江旅省公會聯合旅港僑商及鄉中人士多次集議策劃,徵求創辦人,成立校董會,推舉陳屈伸為董事長,選聘黃漢 為校長,積極籌備。隨蒙當地縣、市政府資助,撥給開辦費和經常費,並獲省教育廳批准立案,於1932年4月23日開辦 ,舉行開學典禮。
創辦初期
創辦初期,僅設國中一年級男女生各一班,並附設鄉師一班,附小五、六年級男生各一班,女子部附小各級三班,教師學生共300餘人。校址選定九江奇山,由慶雲下院撥地建築校舍。1933年,董事長陳屈伸赴美籌款,各地華僑慷慨解囊,募得巨款,籌建朱九江先生紀念堂。1936年10月,九江先生紀念堂落成,省市各地來賓及當地民眾參加慶典者逾萬人。1937年4月,宿舍奠基,舉辦校五周年紀念活動。1938年10月,日寇南侵,廣州淪陷,學校奉令疏散,遷港續辦。1938年至1941年香港淪陷前,港校於香港跑馬地選址複課,呈請香港教育司核准註冊。1941年12月,香港淪陷,學校被迫停辦。
1949年9月
1949年9月九江光復後,國小教育逐步發展。至1948年,國小畢業生人數已逾百人。鄉中人士鹹以九江中學復校運動刻不容緩,無奈原日校董多數物故,鄉中校董胡仁則聯絡奔走,籲請鄉中、旅省以及港澳熱心教育的人士大力贊助,改選校董會,聘請曾文乾為校長,呈請省教育廳核准於1948年9月複課。複課之初,僅招國中一年級一班,學生三十餘人。
1949年建國後
1949年解放以後,學校續辦如故。是時,學校開支不敷的經常費悉由南海縣政府補助,逐漸發展為三級五班,學生人數增至250餘人。1953年,由縣教育局派教師五人到校任教。1954年,縣任命鄒文挺為副校長,原校長曾文乾調佛山一中工作。從此,學校正式成為公辦中學,歸縣教育局領導。學生除招收九江鄉以外,還招收西樵、南莊、丹灶等地學生,宿生增多,陸續擴充校舍,增添設備,學校各項工作,次第開展。
1958年
1958年,為適應我縣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增設高中班,新招高中一年級兩班,並將九江華僑中學和沙頭中學併入我校。1960年,教育事業大發展,我校高國中激增至27班,教職員工學生人數達1400多人,成為全縣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完全中學。同年,被評為省先進學校,教師1人出席全國教育戰線的群英大會。1962年開始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學校縮小規模,充實師資,提高質量,穩步發展,1962--1964年間,初高中保持在18--20個班,學生人數一千人左右。十七年來,歷屆初高中畢業生升學考試,均取得較好成績,居全縣中學前列。
1966--1976年
1966--1976年,是動亂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席捲全國,九中和其他單位、學校一樣,遭受極大的破壞,一度改名為“818”中學。1969年開始複課,體制下放,由公社領導,當時只有教師5人,高中三班學生共108人。此時運動迭起,勞動甚多,教師餘悸末消,學生無心向學,教育質量下降,學校傳統大受破壞,令人嘆惜。
1976年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後,學校工作得到了恢復和發展。1978年,學校恢復由縣教育局領導,改學校革命委員會領導為校長負責制,下放中國小的老教師先後調回學校,面向全縣招生。此後,縣和教育局對學校非常重視,先後撥款興建校舍,添置設備,學校工作穩步發展。旅港鄉親對學校亦關懷備至,捐款贈物。1982年4月舉行建校50周年紀念,出版專刊,歷屆校友踴躍回校參觀指導。
1985年
1985年,根據全縣高中教育發展的要求,我校國中停止招生,至1988年成為只辦高中的高級中學,基本保持三個級24班。1992年4月建校60周年,1997年4月建校65周年,學校均舉行隆重慶祝,出版特刊,各界來賓及歷屆校友回校參加達5000多人,盛況空前。
1991年
朱九江先生紀念堂經半個世紀的風雨侵蝕,傾圮堪虞,校方向鄉中人士呼籲重建,在縣、鎮政府領導下,由南海九江僑聯會,旅美南海九江慈善公會、旅港南海九江商會、旅港南海九江同鄉會、南海九江中學以及九江中學校友會推派代表組成重建委員會,主持重建事宜。1991年9月開始拆卸重建,1994年底基本竣工,耗資人民幣380萬元。

名人名跡

朱九江紀念堂

朱九江紀念堂位於南海區九江中學內,原建築是一座紅牆綠瓦,建築獨特的小禮堂,建築面積約700平方米。1936年10月為紀念嶺南大儒朱次琦而興建。原部分建築已毀於抗戰時期,1994年由市政府撥款及國內外熱心人士集資重建。重建後的紀念堂為重檐歇山頂,琉璃瓦,迴廊巨柱建築,氣勢莊嚴,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紀念堂高三層,首層為會場,二層為奉祀朱九江先生禮堂,第三層文物館內設有《朱九江先生生平史跡展覽》,展出有朱九江先生及其弟子、再傳弟子的墨跡和著述。

朱次琦

朱次琦(1807—1881),字稚圭,又字子襄,南海九江人,世稱“九江先生”,當時與陳澧並稱“嶺南兩大儒”,是著名的經學大師、教育家和愛國思想家。早在青年時期,朱次琦曾在家鄉領導鄉人抗禦洪水,譽滿鄉里。1847年中進士,派到山西任職,時當地發生一宗中原人殺害蒙古人命案,朱次琦奉命出使蒙古,以能言善辯,化解了民族矛盾。1852年任命為襄陵知縣,任職一百九十日。時間雖短,但頗有政績,致使離開之時,當地民眾夾道歡送,長達十餘里,並立祠奉祀。
病辭歸故里後,朱次琦在九江禮山(今之忠良崗)設草堂講學,康有為、簡朝亮、梁耀樞等都曾在他門下求學。學術上,朱次琦反對漢學和宋學門戶之見,特別是“以經世救民為歸”的主張,對他的學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教育上,朱次琦注重學生的道德品質修養,他向學生提出“敦行孝悌,崇尚氣節,變化氣質,檢點威儀”四點要求,使學生做到誠心、謹慎、克已、力行、努力上進,為國效力。鴉片戰爭發生後,清欽差大臣琦善割地求和,朱次琦出於愛國心,曾寫詩痛斥琦善的賣國行為。
為官半載兩袖清風,在引疾南歸時,居然要在江西賣掉皮衣作旅費才能越過庚嶺。回家鄉禮山辦學堂 20 餘年,作育英才,他提出“讀書以明理……隨而應天下國家之用”的主張,今天仍有很深的現實意義。但不知何因,晚年的他卻有焚書之舉,留給後人的文字遺產寥寥無幾,弟子們歷盡艱辛將他三十多歲前散落在民間的詩、詞收集整理成 ――《 朱九江先生集》。本館在有心人關祥老師的支持下,有幸得其兩冊作為歷史的見證。
九江中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