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毛九

九毛九

九毛九有幾種有褒有貶的含義:有形容山西人精明會做生意、勤儉持家的;有形容山西人“摳門兒”的,分毫必爭,連一分錢都不輕易放過;還有形容好面子,打腫臉充胖子的。

九毛九從幾個典故得來,有時也用來形容山西人。隨著意思的衍生,現在已被用作生意上的招牌了。

歷史典故,精打細算,山西招牌,強撐面子,衍生含義,商業發展,

歷史典故

精打細算

很久以前,一位山西商人外出山西去從事貿易的營生,在橫渡黃河時,遇見一船夫。山西商人問道:過岸多少錢?,船夫曰:一塊錢。山西商人又問道:八毛八行不行?船夫曰:不行。山西商人再次討價還價道:那九毛八總可以了吧?船夫在想,“聽說山西商人精明很會算帳,看來一點也不假,今天若不給他便宜點是不行了”。船夫最後佯裝無奈道:算啦!真服了你啦,就少收你一分錢吧,你就付九毛九吧!這位山西商人欣然接受了這個價格。船行到對岸,船夫禁不住好奇的問道:為什麼別人過河都出一塊錢,而你非要少給一分錢呢?山西商人答道:有了這一分錢,萬一生意賠了,那就指望靠這一分錢起家啦!
自此,人們便把山西籍商人的這種“勤儉節約的品質、精打細算的習慣、嚴格控制成本精神”調侃為“九毛九”,作為對整個山西商人的一個泛稱,彰顯了山西商人獨有的商業文化內涵,在調侃的語氣里,欽佩之情油然而生。

山西招牌

九毛九成招牌
九毛九,差一分就是一塊錢,對於長於算計的山西人來說,就是不願意把這一分錢掏出口袋來,所以,它的主題思想就是一個字:摳!
晉商善賈,分厘必爭,然後能使財富點點滴滴聚積,落得個小康家業快樂人生。
傳說一個山西人掉進了黃河,正好一個陝西人路過,山西人喊救命,陝西人說給一塊錢救命費才動手。山西人還價八毛不行,九毛也不行,陝西“愣娃”一定要一塊錢,而山西人最後只出到九毛九。一個一分不讓,一個一分不加,於是浪遏人頭,沉入河底。這便是山西“九毛九”說法的來源。

強撐面子

九毛九是一個典故,說是以前一個很窮的人在外面做工,他的妻兒好不容易去看他一回,他為了不讓他的妻兒覺得他在外面很辛苦,於是就請他的妻兒去飯店吃飯,到結賬的時候共消費了1元,但他只有九毛九,於是就對老闆說了他的難處,讓老闆給他寫個欠條也行,等過段時間再還給他1分錢,但不要在他妻兒面前提起。老闆聽後就對在外等候的妻兒說,你的丈夫是我們酒店的常客,所以享受我們的優惠價9毛9。

衍生含義

陝西人說山西人摳,因為一分錢失了性命,山西人說陝西人沒人性,為了一分錢害了一條人命,各執其理。可喜的是,現在“九毛九”的人少了,打“九九折”的人多了;彈性、退讓的人多了,“一根筋”的人少了;雙贏共利的人多了,一廂情願的人少了;當然,見死不救,唯利是圖的人自然也就少了。
山西山西
西安街道上的一個小飯館,取名叫"九毛九",是山西人或以山西人名義開的山西飯館,是陝西人(關中為主)對近鄰山西人的一種特別稱呼的套用。因無多大惡意,在陝西的山西人也漸漸以寬大的胸懷認可了它,並可以當作招攬生意的招牌。

商業發展

1995年說起,時年26歲的山西人管毅宏去海口創業,管毅宏選擇了他的特長——做面。他和妻子在海口市開了一家名為“山西面王”的餐館,最初的店面只有57平方米、6名員工,店內只能擺下6張桌子。2005年管毅宏面臨麵館註冊商標的難題,因為涉及特定地域,其常用名並沒有通過。管毅宏便討巧的選擇最廣為人知的山西典故九毛九。由此,“九毛九”代替山西老麵館品牌在廣州打開了市場。
2019年9月,山西麵館“九毛九”餐飲集團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機板上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