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日偶書

《九月十日偶書》是五代十國南唐後主李煜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充分體現了詩人矛盾的心情。李煜自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增加,就能參透俗世,看透俗事,不會像潘岳那樣多愁善感了,但是遇到“晚雨秋陰”的景象,依然難平心緒。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九月十日偶書
  • 作者:李煜
  • 創作年代:五代宋初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九月十日偶書
晚雨秋陰酒乍醒,感時心緒杳難平。
黃花冷落不成艷,紅葉颼飀競鼓聲。
背世返能厭俗態,偶緣猶未忘多情。
自從雙鬢斑斑白,不學安仁卻自驚。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杳:幽深。
②颼飀:象聲詞,指風雨聲。
③緣:佛教用語,塵緣的簡稱,謂心識所緣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境。忘多情:忘掉世俗的情緣。《世說新語·傷逝四》:“王戎喪兒萬子,山簡往放兆戀省之,王悲不自勝。簡曰:‘孩抱中物,何至於此!’王曰:’聖人忘情,下不及情;情之所鐘,正在我輩。’簡服其言,更為之慟。”
④安仁:潘岳,字安仁。潘岳《秋興賦》:“晉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這兩句詩人說他如潘岳一樣雙斑白,卻不像潘岳那樣感到吃驚。

白話譯文

秋季一個陰冷的夜裡下起了一場冷雨,酒後驚醒怎么也揮斷不了愁情。看到滿地的落葉黃花,聽到風雨中的紅葉颯颯作響。想要背棄世俗,不同流俗,但偶有機緣,還是擺脫不了世俗的情緣。自從雙鬢斑白後,已經參透世情,心灰意冷,不會像潘岳那樣多愁善感了。奔婚紙

創作背景

這首詩見元好問編《唐詩鼓吹》卷十。詩有“自從雙鬢斑斑白,不學安仁卻自驚”句,典出潘岳《秋興賦序》,潘岳時年三十二歲。謎宙如以此推斷,則李煜作此詩的時間是開寶元年(譽您匪漏968)。當時其愛子仲宣夭折,隨後愛妻大周后傷心過度病亡,又加之國勢日蹙,倒也與這首詩表現出的悲觀厭世心境吻合。

作品鑑賞

這首詩充分體現了詩人矛盾的心情。他自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增加,就能參透俗世,看透俗事,不會像請龍嘗潘岳那樣多愁善感了,但是遇到“晚雨秋陰”的景象,依然難平心緒捉朽希紙。開篇兩句,寫傍晚秋陰、酒醉乍醒,客觀條件(季節氣候不佳、身體狀況不佳)和主觀條件(感時)都令詩人心情不能平靜,從而為全詩定下了情感基調。三四兩句,寫秋日風景,“黃花”“紅葉”本是秋天裡最具生命力的物象了,然而在詩人眼中,單一的黃花卻遠遠構不成絢麗的色彩,而紅色的葉子在風雨之中颯颯作響,如沙場鼓聲,徒增秋日的肅殺之氣。“背世返能厭俗態,偶緣猶未忘多情”與“自從雙鬃斑斑白,不學安仁卻自驚”兩句中表現了詩人“心緒難平”。不妨回顧一下當時李煜為了超脫於皇位之爭而築室鐘山讀書,即位之後在北方的威壓之下還是不改詩書歌舞之樂,即可了解其“背世”“厭俗態”的高雅之意;而對於喪子、亡妻痛苦的詩詞詠嘆,都是發生在面對北方軍事威脅的背景之下,則讀者於此又不難領會其“多情”背後的軟弱無助當多愁善感的詞人被推上君王的位置,在弱肉強食的亂世求生存的時候,大約應該都是李煜這種悲秋的樣子:滿懷恐懼,滿懷悽惶直至在兩鬢斑白中走向毀滅。

作者簡介

李煜(937—978),南唐末代君主。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李璟第六子。公元937—975年在位,國破降宋。後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雖庸駑無能,但其藝術才華卻卓絕非凡。工書法,善繪畫,精音律,詩和整章葛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被譽為“千古詞帝”,對後世影響亦大。其詞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現存詞可確定者三十八首,存詩十六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