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擺村

九擺村

九擺民族文化村及九擺鼓樓簡介

九擺民族文化村位於台江縣城西南24公里處,隸屬台江縣排羊鄉。東出台江,西至凱里,南抵雷山,北達台盤。交通便利,西江--排羊旅遊柏油路穿寨而過,是台江縣重點旅遊開發和保護地。九擺村分上寨、下寨、平寨三個自然寨,7個村民組,408戶共3507人。九擺村依山傍水,四面青山環繞。民居依山而築,木結構吊腳樓。幾乎家家都是銀飾加工作坊。民風古樸、典雅。靜靜地流淌於村前翁相河見證了九擺成長的腳步。2007年,台江首個民族文化旅遊度假村落戶九擺,這是九擺人長年努力的結果!九擺民族文化旅遊度假村於2007年12月1日在九擺上寨鼓樓中心舉行開工儀式。九擺人終於圓了千年的夢想。九擺民族文化旅遊度假村按施工計畫.建設工期為2007年至2015年.這期間九擺將隆重舉行13年一度的九擺鼓藏節.九擺張開雙臂迎接您的到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九擺村
  • 所屬地區:台江縣
  • 下轄地區:上寨、下寨、平寨
  • 人口:3507人
地理位置,自然風光,地圖信息,

地理位置

九擺村,在貴州省台江縣城南24公里,是台江縣著名的銀飾之村。位於排羊鄉政府西南4公里,坐落於雷公山腳下,排西公路穿寨而過,由播銩上、下寨和藏西三個自然寨組成。轄七個村民組,408戶共3507人,全系苗族。
九擺村九擺村
:旅遊景點
最具文化韻味的當數九擺鼓樓,樓旁古木參天,蒼翠綠郁。鼓樓為三重檐歇山頂屋面,木結構建築,覆蓋小青瓦,其下層呈平面四方形,空間寬敞。樓高11米,占地52平方米,整個建築結構以中間獨柱為中心,周圍16根外環檐柱為襯。利用逐層內收的梁、枋、瓜柱、檐柱支撐挑出屋檐。結構無一釘一鉚,榫橫穿斜插,銜接緊密牢固。前後留進出通道。左右柱外設定美人靠坐欄,供人坐息。其用料粗大,結構嚴謹、工藝精湛,經風雨數百年,巍然不動。樓中地面設有一直徑約23厘米的地鼓,在舉行祭祀儀式時才用,是當地苗族人民十三年一度的牯藏節祭祀中心,樓內置地鼓和銅鼓,節日間擊鼓而眾人圍舞,故稱“踩鼓樓”。為至今發現唯一存留的苗族鼓樓。曾是鹹同年間苗族農民起義領袖張秀眉等退守雷時聯絡、聚會據點。
:文化發展
1:2007年9月,以反映我省新農村建設和扶貧攻堅為主旋律的10集電視紀錄片《遠山晴朗》在九擺上寨鼓樓中心開拍。《遠山晴朗》全面介紹了九擺的歷史沿革、民族文化,民族風俗,生活習慣,旅遊現狀與遠景開發等。近年來。九擺的民族銀飾加工得到政府的鼓勵。自願留在家裡開辦銀飾加工的銀匠越來越多。在為家裡帶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拉動了鄉村旅遊的發展。豐富了九擺的民族文化旅遊。九擺人找到了一條特殊的致富之路。新一屆的九擺領導人,在分析貴州旅遊的發展同時,審時度勢,充分利用九擺特有的旅遊優勢,積極地將九擺推向台江旅遊的前沿,得到省、縣政府的充分肯定。
2007年,台江首個民族文化旅遊度假村落戶九擺。2008年6月九擺正式成為黔東南州中線旅遊的一個目的地。據數據顯示,在過去幾年裡,九擺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各項指標在台江鄉村中排行首位。
:旅遊開發
九擺民族村旅遊開發的初步規劃為:
1:在九擺國小大門處修建一座風雨橋(攔路酒),九擺旅遊碑,鋪設風雨橋至“乾吉妮”油路,維修“村委活動室”(設為博物館)。
2:“苗家樂”:(政府有鼓勵政策)
上寨:5家
平寨:7家
下寨:3家
3:銀飾加工作坊:(政府有鼓勵政策)
上寨:7家
平寨:(待定)
下寨:(待定)
4:上寨部分: 鼓樓修繕,修建從“村委活動室”到鼓樓的迎賓大道,民族標誌性建築,上寨主幹道美化,修建從鼓樓到“乾榮坡和”的特色民族路,修繕“乾榮坡和”廟宇,村前屋後道路硬化,吊腳樓美化等
5:平寨部分:平寨踩鼓場(內設:風雨橋長廊,迎賓亭),平寨主幹道美化,村前屋後道路硬化,吊腳樓美化等
6:下寨部分:修建從下寨籃球到上寨鼓樓的旅遊暢通路,修繕現有的兩座“水車”及新建若干座,下寨主幹道美化,村前屋後道路硬化,吊腳樓美化等,
7:人才培養
a:急需培養一大批民族歌舞人員
b:導遊若干名
c:專業攝影師
五:生產建設
九擺村九擺村
九擺村
九擺村
九擺村

自然風光

九擺寨四面環山,綠樹成蔭,周圍古松香樟環繞;一幢幢具有清工建築風格的吊腳樓依山而建,鱗次櫛比錯落有致;房前屋後桃、李、杏點綴,景致幽雅,清澈的小溪從西向東蜿蜒流淌。九擺現存有許多民族文化遺存,寨中以鵝卵石鋪墁的跺鼓坪,是節日村民踩鼓吹笙的地點;凌空矗立,古樸莊重、最具文化韻味的九擺鼓樓,是該村苗族人民進行行“招龍謝士”、“祭鼓節”等重大節日時進行跳銅鼓和祭祀活動的中心,同時,也是議事場所,鼓樓無一釘一鉚,經風雨數百年,巍然不動,是當地苗族人民十三年一度的牯藏節祭祀中心,為我省至今發現唯一存留的苗族鼓樓,曾是鹹同年間苗族農民起義領袖張秀眉等退守雷公山時聯絡、聚會據點。九擺幾乎家家都是銀飾加工作坊,工藝精湛,民風古樸、典雅;寨內的石拱橋,是寨人迎送賓客之所;寨後林蔭障天的“播養里”起鼓山,是祭鼓儀式的聖地;寨後沿小溪上游的山間岩洞,是歷屆祭鼓節珍藏木鼓的地方。
這裡子承父業代代相傳,幾乎家家都是作坊,以製作銀飾工藝獨特精湛而久負盛名,種類主要有頭花、銀冠、銀叉、銀梳、耳墜、耳環、項圈、項鍊、壓領、腰帶、披肩、手鐲及各式衣片和銀鈴等。有“中國銀飾藝術之鄉”的美譽。

地圖信息

地址: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