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九層山茶葉生長在海拔1400米的山頂上,生長環境土層深厚肥沃,是微酸性的土壤,茶葉含豐富的有機質及多種礦物質,成品外形顆粒緊結重實、色澤油潤,細嫩勻整,碧綠顯露,茶湯滋味濃厚甜潤,香氣鮮純濃郁,花香明顯,翠綠清澈。
產地環境
九層山茶場地處1600米的高海拔上,連片5000多畝,與九層山國家森林公園緊緊毗鄰,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輻射能量低,茶場下方是
牂牁江,受這種河谷氣候的影響,九層山常年雲霧繚繞;土壤里富含人體需要的硒等微量元素。獨特的地理氣候和土壤,孕育出了“九層山”富硒茶。
歷史淵源
六枝特區位於貴州省西部,六盤水市東部,三岔河上游與北盤江的分水嶺之間。境內氣候溫和,降雨豐富,較宜發展茶葉,早在300多年前,六枝就有茶葉發展,是歷史名茶“朵貝茶”的主產地之一。
解放後,六枝茶葉面積293.3公頃,產量達3.5萬千克,產品主銷省內的貴陽、安順等地區。
20世紀80年代後,由於灑志農場撤銷和體制等原因,大部分茶園荒蕪,甚至被毀,年產量降至1.84萬千克,是六枝茶葉生產最為低迷的時期。
20世紀90年代後,貴州省把茶產業作為優勢產業、富民產業、綠色產業來抓,茶葉基地逐步擴大,從原來的分戶分散種植向相對集中連片的規模化方面發展,茶葉加工從粗放的大宗茶生產向高檔、優質的名優茶方向發展,初步形成了產業化雛形。
2017年9月8日,貴州省出台《關於貴州省茶產業發展推動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2017—2019年)》(黔府辦發〔2017〕48號),六枝特區相應制定了行動方案和實施方案。
2018年1月開始,六枝特區農業局局組織茶學專業技術人員指導春茶生產,貫穿茶葉萌芽期觀測、採茶技術指導、春茶加工等工作,共開展採茶指導15次,指導企業開展春茶加工8次。
生產情況
2015年,九層山茶龍頭企業茶葉產值達1000萬元,茶葉種植基地達5000畝。
2017年,六枝特區共種植茶葉16萬畝,投產面積4萬畝,建成萬畝茶葉基地7個,5000畝茶葉基地4個,建成規模化、標準化茶葉加工廠15個,茶葉生產企業31家,從事茶葉產業專業合作社24家,從業人員1.3萬人,年產值100萬元以上的企業22家,茶年產量達2000噸,茶葉年綜合性收入1.5億元以上。
2018年,九層山茶明前茶增產3噸左右,總產值超過千萬元。散裝售價每斤1200元,經包裝後每斤可達1600元。
產品榮譽
2017年12月0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九層山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九層山茶產地範圍為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保護名稱
九層山茶。
二、保護範圍
六枝特區現轄行政區域。
三、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保護範圍內群體種及適宜加工為九層山茶的茶樹品種。
(二)立地條件
產地範圍內海拔1000米—1500米,土壤類型為黃壤或黃棕壤,土壤pH值4.5—6.5,土壤有機質含量≥1.0%,土層厚度≥50厘米。
(三)栽培管理
1.育苗:採用扦插育苗。
2.定植:定植時間為10月下旬至次年2月下旬。定植密度≤45000株/公頃。
3.施肥:每年每公頃施腐熟有機肥≥15噸。
4.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摘
採摘單芽、一芽一葉初展、一芽二葉初展。每年2月下旬至5月上旬,8月下旬至10月上旬。
(五)加工
1.工藝流程:
攤青→殺青→揉捻→做形→乾燥。
2.工藝要求:
(1)攤青:扁平茶青葉厚度2厘米至5厘米,捲曲形茶青葉厚度4厘米至10厘米;攤青時間4小時至10小時;攤青至芽葉稍軟、色澤略暗綠、微顯清香即可。
(2)殺青:溫度180℃至240℃,時間2分鐘至5分鐘,炒至“葉質變軟,手握成團,略有粘性,芽葉完整,清香顯露”。
(3)揉捻:時間25至30分鐘,以茶汁稍外浸,手握成團,放手自然散開即可。
(4)做形:按要求進行做形,分為扁平茶及捲曲形茶。
(5)乾燥:分2—3次乾燥,乾燥至含水率≤7.0%。
(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
扁形茶:外形扁平翠綠、勻整;湯色嫩綠明亮;滋味鮮爽,嫩香持久;葉底綠潤明亮。
捲曲形茶:外形條索緊實、勻整;色澤綠潤;湯色黃綠明亮;香高持久,滋味醇厚。
2.理化指標:
水分(%)≤7.0;總灰分(%)≤6.5;水浸出物(%)≥38.0;茶多酚(%)≥13.0;粗纖維(%)≤14.0。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九層山茶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九層山茶的檢測機構由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