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行政區劃,自然資源,水利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特徵,人口民族,經濟概況,農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國內貿易,財政和金融,社會事業,交通運輸,郵電通訊,教育,醫療,城鄉居民收入,風景名勝,
建制沿革
九寨溝縣原名南坪縣,古稱羊峒,殷商以前至秦均屬氐羌。經考古調查,除草地、永和鄉之外,其他鄉鎮均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可將九寨溝縣歷史上溯至五千年以前。
大禹時屬梁州的西北境,西漢王朝建立後,在四川北部設廣漢郡,下屬十三縣,其中的甸氐道就是今天的九寨溝縣境內,甸氐道設定是九寨溝縣有史可考的最早行政管理機構,充分說明,早在兩千多年前,九寨溝縣及周邊少數民族地區就已納入到漢王朝的版圖。公元566年(北周武帝天和元年),吐谷渾可汗之子、龍涸王莫昌率眾歸附北周,北周以其地為扶州(今松潘黃龍鄉),置扶州總管府,公元587年(隋文帝開皇七年)廢鄧州,改置扶州,將扶州由松潘黃龍鄉遷至今九寨溝縣安樂鄉下安樂村(舊稱水扶州),由隋歷唐至元、明,皆為扶州,城垣毀於清初“帕納皇帝”之亂,雍正三年,清政府決定設立松潘廳南坪營,因扶州城毀壞,於是另選城址於扶州之南、西山之麓的南坪壩,至雍正七年築成,自此,“南坪”之稱見諸史端。
1949年12月16日南坪和平解放。
1953單獨建縣。
1998年更名為“九寨溝縣”。
2017年12月23日,,中國共產黨阿壩州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馬爾康召開。
會議決定,同意撤銷九寨溝縣設立縣級九寨溝市,按相關程式報請審批。
會議要求,九寨溝縣委、縣政府和州級相關部門要按照國家設立縣級市的有關程式要求,全面配合做好相關工作,及時完成申報程式,切實加強銜接匯報,力爭早日通過國務院審批。
行政區劃
2016年九寨溝縣行政區域面積5288平方公里(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變更調查結果數據)。轄區內有17個鄉鎮,10個社區,120個行政村。
自然資源
水利資源
水能資源豐富,有4條主要河流穿境而過,全長282.5公里,積水面積9870平方公里,流域面積9905平方公里,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約104萬千瓦,可開發量84.3萬千瓦,已開發31.2萬千瓦。
礦產資源
已探明金、鐵錳、赤鐵、砷、銻等礦產資源14種,具有優勢的礦種有金、鐵、錳等,地處全國六大金成礦帶之一的川西北金三角區內,黃金遠景儲量達150噸,已探明馬腦殼金礦、草地金礦、水神溝金礦儲量均達20噸以上,被原地質礦產部列為“跨世紀工程”(M15—2工程)和具有戰略意義的資源富集區,現有大型礦床2處、中型礦床1處、小型礦床6處。
生物資源
已發現陸生野生動物619種,有大熊貓、金絲猴、雉鶉、綠尾虹雉、羚牛、林麝、雪豹等珍稀動物20餘種,野生植物2033種,有銀杏、紅豆杉、獨葉草等珍稀植物33種。全縣有林業用地達35.7萬公頃,森林植被覆蓋率達74.4%,有優質天然草場186萬畝。天然中藥材達290種,主要有黨參、當歸、蟲草、貝母、天麻、豬苓等,盛產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九寨刀黨”。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九寨溝縣位於四川省北部高原,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北部。地處北緯32°53’—33°43’,東經103°27’—104°26’之間。
氣候特徵
氣候冬長夏短,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春秋溫涼;按海撥高度分為暖溫帶半乾旱、中溫帶和寒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7℃,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年平均日照1600小時,年平均相對濕度65%,年平均氣壓859.3百帕。
人口民族
2016年末全縣戶籍人口67945人,其中男性34535人,女性33410人;城鎮人口25754人,鄉村人口42191人;少數民族人口26536人;年末總戶數23020戶。年末常住人口81200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9.14%。。
經濟概況
2016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60991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9948萬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為83061萬元,增長6.9%;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57982萬元,增長6.2%。人均gdp31984元,增長6.7%。
產業結構仍為“三、二、一”型的結構。三次產業結構為8:32:60,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0.3%、28.5% 和61.2%。
全縣個體工商戶3732戶,比上年增長14.8%;從業人員9866人,比上年增長14.9%;註冊資金55073萬元,比上年增長17.7%。私營企業537戶,比上年增長22.9%; 從業人員4781人,比上年增長6.3%;註冊資金203412萬元, 比上年增長56.2%。全縣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38200萬元,比上年增長6.6%,占gdp的比重為53.0%,民營經濟成為推動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力量。
農業
我縣大力推進規模農業體系建設,不斷調整農產品生產結構、持續最佳化農業產業布局,進一步加大脫貧攻堅投入力度,狠抓各項惠農政策措施的落實,農村經濟發展總體態勢良好。
1、農村基本情況。全縣共有17個鄉鎮,120個行政村。鄉村勞動力資源數34218人,其中男性18106人。鄉村從業人員27563人,其中男性14818人。
2、農業生產情況。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3003萬元,比上年增長5.6%(可比價,下同)。其中農業產值10781萬元,增長4.1%;林業產值5058萬元,增長3.9%;牧業產值13959萬元,增長6.9%;服務業產值3205萬元,增長7.5%。
3、農產品產量。全年糧食總產量10645噸;蔬菜產量14917噸,水果產量5285噸 。
全年畜禽兔出欄頭數125069頭(只),比上年增長8.6%。存欄頭數128587頭(只),比上年增長4.7%。肉類總產量4163噸, 比上年增長6.2%。其中:豬肉產量2795噸,牛肉產量1169噸,羊肉產量105噸。
工業
1、工業產值和增加值。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76103萬元,同比增長5.3%。實現工業增加值49496萬元,比上年增長4.4%。
2、主要產品產量。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發電量179194萬度,比上年增長7.3%;黃金產量724.46公斤,比上年下降10.4%。
固定資產投資
2016年,我縣抓住九寨溝生態旅遊度假區建設項目和九綿高速控制性工程開工的契機,著力推進生態旅遊項目建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較快。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90627萬元,比上年增長11.4%。其中:房地產投資39000萬元,農戶投資16000萬元。
按行業分,第一產業投資5961萬元,第二產業投資53522萬元,第三產業投資331144萬元。
國內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35732萬元,比上年增長11.9%。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占51.2%,增長15.3%;限額以下企業占48.8%。增長8.5%。批發零售企業實現零售額總額35267萬元,比上年增長11.7%。住宿餐飲企業實現零售額100465萬元,比上年增長11.9%。
財政和金融
1、財政收入。受巨觀經濟下行,稅收減少等不利因素影響,財政收入下滑,全年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2500萬元,同比下降0.7%,其中稅收收入13772萬元,同比下降11.9%。稅收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結構性減稅影響。財政收入總量在全州排位第2。
2、金融。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506891萬元,比上年增長6.4%。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30621萬元,比上年增長7.2%。全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385571萬元,比上年增長16.0%。
社會事業
交通運輸
2016年末全縣境內公路總里程879公里。全年公路客運周轉量51478萬人公里,貨運周轉量15588萬噸公里。
郵電通訊
2016年末全縣固定電話用戶32004戶,行動電話用戶78802戶,網際網路用戶25940 戶。
教育
2016年末全縣共有國小18所,國小在校學生總數4883人。普通中學3所,普通中學在校學生總數3851人。
醫療
2016年末全縣共擁有各類衛生機構131所(含村衛生所),床位344張,衛生技術人員503人,其中執業醫生171人。
城鄉居民收入
201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8209元,比上年增加2140元,增長8.1%,恩格爾係數35.9%。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0787元,比上年增加1031元,增長10.6%,恩格爾係數39.7%。
風景名勝
我縣旅遊工作緊緊圍繞“全域發展”總體戰略,以生態建設為支撐、大力實施“全域景區、全域產業、全域暢通、全域開放、全域服務、全域法治”六大發展行動,加快建設國際旅遊目的地,全縣旅遊發展態勢良好。
2016全年九寨溝縣共接待遊客720萬人次,同比增長12.5%。其中:九寨溝景區500萬人次,同比減少1.9%;其他旅遊者220萬人次(指探親訪友、參加會議、一日游等);旅遊總收入90.1億元,比上年增長5.4%。
入境旅遊情況。全年共接待入境遊客1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7%。旅遊外匯收入3899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6.5%。
國內旅遊業情況。全年共接待國內遊客702萬人,同比增長9.1%。國內旅遊總收入876150萬元,同比增長0.1%。
縣內山川秀美,旅遊資源得天獨厚。除擁有獲“世界自然遺產”、“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綠色環球21”三項國際桂冠和國家首批5A級風景名勝區稱號的九寨溝外,還有白河金絲猴國家級保護區(川金絲猴為全國之最)、勿角大熊貓省級自然保護區、貢槓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甘海子國家森林公園和神仙池風景區、甲勿天池、黑河風光帶、玉瓦石碏紅葉風景區、喇嘛石大峽谷風光、杜鵑山、勿角白馬藏族風情園等眾多生態人文資源。全縣賓館飯店已達107家,其中五星級飯店2家、四星級飯店6家、三星級飯店3家、非星級96家(漳扎片區76家、縣城片區20家),總床位2.3萬餘張;旅行社分社24家;鄉村旅遊經營公司22家、藏家樂33家、農家樂12家。2007年被命名為“中國旅遊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