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宮山茶

九宮山茶

九宮山茶,湖北省鹹寧市通山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通山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溫暖濕潤氣候區,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雨量充沛,溫暖濕潤。九宮山茶扁形茶香氣持久,滋味鮮醇回甘,葉底嫩綠明亮。條形茶色澤油潤,栗香持久,耐沖泡。

2019年1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批准對“九宮山茶”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宮山茶
  • 產地名稱:湖北省鹹寧市通山縣
  • 品質特點:香氣持久,色澤油潤,滋味鮮醇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126號
  • 批准日期:2019年1月17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官特徵,內在品質指標,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特徵

九宮山茶因製作加工工藝不同,產品可分為扁形茶與條形茶。扁形茶其品質外形扁平挺直,嫩綠隱毫湯色綠亮,香氣持久,滋味鮮醇回甘,葉底嫩綠明亮。條形茶其品質條索緊結重實,色澤油潤,栗香持久,滋味醇厚,葉底綠亮,清香四溢,耐沖泡。
九宮山茶
九宮山茶

內在品質指標

九宮山茶的茶多酚含量≥20%,游離胺基酸含量≥2.5%,水浸出物含量≥40%。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九宮山茶
九宮山茶
通山地貌為“八山一水一分田”,大致呈西南高、東低的不規則狀況,平均海拔為400米—900米之間。九宮山茶區立地多為山區和低山丘陵地域。主要伴生植物有馬尾松、翠柏、杉類、楓類、櫟、紅豆杉、香框、紅木、銀杏等林木以及厚朴、杜仲、黃連、百合、桔梗、黃金、貝母等野生藥用植物,森林覆蓋率為76.8%。九宮山茶種植境內土壤為風化石砂質黃棕壤,土壤肥力中等。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為5.31%,全氮含量0.12%,速效磷含量16—21毫克/千克,速效鉀含量100—130毫克/千克,土壤pH4.5—5.5之間。 這些高山二高山地帶生態優良,植被多樣,雨量充沛,溫暖濕潤,朝夕雲霧繚繞,砂頁岩母質發育的酸性紅黃壤,礦質元素及速效鉀含量豐富,為造就九宮山茶獨特品質的優越生態自然條件。

水文情況

富水河位於長江中游南岸,發源於通山與江西省武寧縣交界的幕埠山脈八底洞。由西南向東北流經通山縣,出富池口注入長江。

氣候情況

通山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溫暖濕潤氣候區,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年平均日照時數1962.3小時。年平均溫度為17.2°C,≥10°C的活動積溫4386.3°C,全年無霜期248天,晝夜溫差大。年平均降雨量為1829.3毫米,年平均降雨天數為161.5天,平均蒸發量為1389.6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2%。

歷史淵源

九宮山種植茶葉歷史悠久,晉代有“入武昌山采茗”的記載,鹹寧屬武昌郡,唯九宮山是大山,“武昌山”當指九宮山一代,1958年和1980年兩次在這裡發現古原生茶樹後裔。
九宮山茶
九宮山茶
九宮山茶根植於九宮山的道教文化,宋代山上便有“茶寮觀”,《九宮山志》載:“稚三峰高地,有茶一頃”。
鹹寧赤壁是中國綠茶的故鄉,茶葉的栽培與加工,在赤壁有著悠久的歷史。全市有千畝以上茶場4個,其中就有通山闖王的虎頭山茶場。
2016年,九宮山茶葉生產專業合作社成功與清華大學海峽關係學院簽約成為全國首家產學研一體的示範基地。

生產情況

2019年,九宮山茶產地種植規模1200公頃。

產品榮譽

2011年,通山縣九宮山有機茶基地所屬商標“九宮山”牌有機茶獲湖北省著名商標稱號。
九宮山茶
九宮山茶
2013年,九宮山茶葉生產專業合作社“九宮山”品牌茶葉獲2013年度全國供銷合作社“百佳標準化農產品品牌”稱號。
2019年1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批准對“九宮山茶”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九宮山茶的生產地為湖北省通山縣廈鋪鎮、闖王鎮、九宮山鎮、楊芳林鄉、洪港鎮等五個鄉鎮,地處鄂南地區幕阜山脈中段九宮山及周邊群山,地理坐標東經114゚15′—114゚58′,北緯29゚19′—29゚33′。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9-01-2564
安全要求
九宮山茶產品質量安全規定按照《綠色食品 茶葉》NY/T288的規定執行。
特定生產方式
1、園地選擇:良好的土壤環境條件和肥力是茶樹立地之本,是茶葉優質高產的基礎。九宮山茶產地一般選擇遠離城鎮、工廠、污染源的丘陵地帶,以利於防止灰塵、廢水、廢氣以及人類農事活動給茶葉帶來污染。茶園四周有樹林環抱的更好,有利於提高茶葉自然品質。茶園要求土壤深厚(60—80厘米)肥沃,養分含量豐富而且平衡,有機質含量較高,土壤偏酸性(pH值4.5—5.5),土體疏鬆,通透性良好,不積水。土壤中砷、汞、鎘、鉻、銅等有害重金屬含量必須低於國家綠色食品茶生產加工技術規定的標準。茶園集中連片,要有一定的規模。在有利於保護和改善茶區生態環境、維護茶園生態平衡、便於茶園灌溉和機械化作業的地方建立茶園最為理想。 土壤環境、水質、大氣質量等按照《NY/T391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的規定執行。
九宮山茶
九宮山茶
2、茶樹品種:主要品種為當地群體種及近年引進的鄂茶系列品種,如:鄂茶8、五峰212等無性系茶樹良種。
3、茶苗移栽:茶苗移栽最佳季節的選擇,應因地制宜,一般選擇在春節前後,最遲不超過二月份,特別是早芽種。在雨水分布均勻,又有灌溉條件的地區可選擇在10月—11月上旬移栽,因秋季移栽,茶苗經一個多月護理後即可萌發新根,次年三月初就可以萌發新梢,比二月份移栽的茶苗要多發一輪新梢。移栽茶苗多採用開溝或開穴種植法,開穴深寬一般為12厘米×20厘米,穴大有利於根系伸展發育。移栽時,先用黃泥漿蘸茶苗根部(茶苗帶土較多的可不用黃泥漿蘸根),然後分級把茶苗分放在穴中,種植茶苗根頸離土表距離3厘米左右,根系離底肥10厘米以上,一邊分發一邊種植;種植時要把茶根系舒展開,蓋上細土,用手或用腳將土壓緊,使茶苗根系和濕土接觸良好。檢查種植質量的辦法是用一定的氣力才能將茶苗拔出來而且有少量土帶出地面,則茶苗就算種好了。如果不用氣力能輕輕將茶苗拔出來,則沒有種好,應重新壓緊。種植後一定要澆足定根水,然後在根部四周撒上一層細土,有條件的可以鋪草保濕,減少土壤水分蒸發。種植後視天氣情況每5—7天澆水1次,確保全苗壯苗。
4、茶樹修剪:茶樹定型修剪一般分三次完成。第一次定型修剪離地面15厘米—20厘米處剪去頂芽(茶苗移栽後進行);第二次定型修剪待茶樹長到45—50厘米時,離地面30—40厘米剪去上面枝條,並繼續留養,這時千萬不能採摘;第三次定型修剪當樹高達60—70厘米以上在第2次剪口上提高15—20厘米或離地面45—50厘米剪平。茶樹經過3次定型修剪後,蓬面的高度和幅度均達到一定的採摘要求,便可逐步投入正式採摘,要絕對防止過早採摘。春茶前期可多采名優茶、中期可適當提早結束,在去年的剪口上再提高5—10厘米進行整形修剪,把蓬面剪成弧形,即可投入正常生產。輕修剪對於投產茶樹來說,也需要每年進行輕修剪或深修剪,一方面有效控制樹冠高度,另一方面不斷更新生產枝,提高樹冠面育芽能力。同時,運用合理採摘技術,適當留養,合理控制樹冠高幅度,只有這樣才能有助於茶樹樹冠始終保持旺盛的育芽能力,以後樹高控制在60—80厘米之間即可。
5、土肥管理:茶樹生長好壞,茶葉產量品質的高低與施肥種類、數量密切相關。按照綠色食品茶生產技術宜多施質優、營養成分完全的有機肥或茶樹專用肥,這樣茶樹生長旺盛,產量高、品質好。因此,應堅持合理的科學施肥方法,以重施腐熟有機肥料(符合NY5020用肥標準)為主,合理配施複合肥。冬施有機肥每畝用菜子餅(或花生餅)300千克,或施豬糞、雞糞1000千克、有機複合肥50千克、磷肥50千克,混合拌勻後在樹冠垂直下方開深溝施下蓋土,施肥時間在秋茶剛結束的10—11月份前下肥最好。早施的肥料在雨水的作用下分解加快,春茶萌發前即可吸收利用,有利提高春茶產量和品質,而施晚了春茶用不上,到夏茶才能利用,不利春茶品質的提高。追肥也一樣,一定要掌握施肥時期,圍繞春、夏、秋三季茶芽萌發前20天左右施下,2齡茶園年追純氮2.5—3.0千克/畝,3—4齡茶園年追純氮5.0—7.0千克/畝,4—5齡茶園年追純氮7.5—10千克/畝,分春、夏兩季施入。成齡採摘茶園每生產100千克乾茶追施複合肥12—15千克,分3次施入,即2月底3月初力爭早施催芽肥,5月中下旬追施夏肥,8月上旬追施秋肥。追肥應開溝深10厘米,將肥施下蓋土。總之,不論是冬肥或追肥,適當早施比晚施效果好。適當多施有機質肥,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茶葉產量,對產品質量的提高,特別是香氣、滋味的影響最明顯。
6、鮮葉採摘:鮮葉採摘是茶樹栽培中最後一項技術措施,也是茶葉加工第一道工序。鮮葉採摘的目的,是為了從茶樹上採摘其幼嫩芽葉以供加工,從而獲得較好的商品價值。因此,鮮葉採收的好壞,不僅關係到當年的產量和質量,又關係到茶樹常年生長發育,鮮葉的量與質又是制茶原料的基礎和品質的關鍵。九宮山茶加工扁形茶以一芽一葉初展和一芽一葉占98%以上。加工條形茶以一芽二葉占60%以上,一芽三葉占40%以下。鮮葉採摘堅持如下三個採摘原則。 堅持采養結合原則,幼齡茶園在採摘技術方面,必須注意留養,堅持以養為主,採摘為輔,保證年生長期內有一批新葉子留養在樹冠上,樹冠高幅度逐漸擴大。 堅持“五采五養、量質兼顧”的原則:成齡茶樹採取以採為主,以採摘面為標準,在採摘面上集中采,採摘面下集中養的采養技術。即“采面養底、采中養側、采高養低、采密養稀、采大養小”的採摘原則,這種技術由於採摘界限分明,既能保持樹冠上有一定葉面積進行光合作用,為面上集中采提供養分,促進多發芽和增加分枝數,擴大樹冠採摘面,從而達到產量、質量、養樹三兼顧的目的。因此,在採摘方法上,手工採茶要採用清潔、通風性良好的竹簍盛裝鮮葉,採下的鮮葉應及時運送茶廠,防止鮮葉質變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質。採摘時要求提手采,不宜抓采,要采勻、采淨,不夾帶鱗片、魚葉、茶果與老葉,春茶宜早采、嫩采多采高中檔茶,以留魚葉採為主,夏茶留一葉采,秋茶適當留葉采原則。同時,要注意及時採下對夾葉,因為對夾葉沒有及時採下而留在樹上,不僅影響茶葉產量,也給茶樹生長發育帶來較多弊端:(1)對夾葉沒有及時採下來,會抑制和推遲下輪新梢的萌發,減少採茶批數;(2)對夾葉所上空間位置,葉片老化較快、生理功能下降,影響光合作用的進行,也增加養分的消耗;(3)對夾葉是形成開花結果的主要部位,生殖性能力很強,又要消耗大量養分;(4)對夾葉在茶樹上形成短小細弱的冗枝,冗枝的營養生長能力很低,不能形成翌年有效生產枝,影響正常芽葉生長和比例下降。從上述存在問題來看,不採或少採對夾葉,不能代替留養,也不能起到留養茶樹的作用。因此,在採摘上必須強調及時採下對夾葉,是一項增產增收的重要措施。另外,有條件時可以採用機采,但採茶機應使用無鉛汽油和機油,防止污染鮮葉和土壤。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為重點、以效益為中心的原則:因為茶葉是一種商品,競爭性強,不但需要數量多,而且需要更好質量的綠色食品茶。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投放市場,讓消費者喝上乾淨衛生的“放心茶”,市場信譽高,銷路廣,才會獲得好的經濟效益。因此,鮮葉採摘要跟著市場走,按照加工產品結構所需的原料等級標準進行採摘,以多采高中檔茶原料,生產名優茶其效益最好。
7、病蟲害防控:從茶園整個生態系統出發,綜合運用各種農業技術措施,創造不利於病蟲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於各類天敵繁衍的環境條件,保護茶園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樣性,將有害物控制在允許的經濟閾值以下,將農藥殘留降低到規定標準的範圍。以保證生產的茶葉食品符合國家茶葉衛生質量指標。(1)農業防治。綠色食品茶園的病蟲害防治應以農業防治為主,提高茶樹自身抗性,減少病蟲發生與危害。選用抗病蟲較強的良種,如鄂茶8號、五峰212等品種。合理密植,採用雙行雙株或雙行單株種植方式,畝植5000—6000株。適時修剪,成齡茶園應根據不同的樹勢在茶季結束或春茶前進行輕修剪,春茶結束後進行重修剪,並同時剪去枯弱枝、病蟲枝和徒長枝。平衡施肥,根據生產茶類和土壤肥力合理配比氮、磷、鉀三要素比例,保持茶樹營養平衡,增強抗病蟲能力。中耕除草,茶園深翻除草,既能使有些害蟲的蛹和幼蟲暴露於地表而死亡,又能減少病蟲的寄生場所。分批多次採摘,此法可抵制茶小綠葉蟬、茶蚜的發生,也可減少部分蟎類害蟲。冬季清園消毒,茶季結束,將茶園以及茶園四周的枯枝落葉、雜草蒿桿清理出園燒毀或深埋,同時噴施45%晶體石硫合劑封園,以減少病蟲越冬基數,減輕來年危害。(2)生物防治。利用天敵昆蟲、昆蟲致病菌、農用抗生素及其它生防製劑等控制茶樹病蟲為害,利於保持生態平衡。(3)普及物理防治。採用人工捕殺,減輕茶毛蟲、茶蠶、茶麗紋象甲等害蟲危害;利用害蟲的趨性,進行燈光誘殺、色板誘殺或異性誘殺。
8、茶葉加工:(1)扁形茶的加工技術工序 扁形茶在名優茶中占比例最大,市場容量大。扁形茶製作工藝流程為鮮葉攤放(薄攤6—10小時)→殺青(鍋溫280ºC殺青3-5分鐘)→冷卻(風機協助冷卻)→理條(鍋溫160ºC理條3—5分鐘)→壓扁(鍋溫120ºC5—8分鐘)→煇鍋(鍋溫120ºC—90º炒乾)→歸堆→裝箱等8道工序。使成茶外形扁平挺直,香高持久,滋味濃爽。(2)條形(炒青)茶的加工技術工序 條形茶又叫炒青綠茶,製作工藝流程為鮮葉經攤放(薄攤6—10小時)→殺青(鍋溫380ºC殺青3—5分鐘)→冷卻(風機協助冷卻)→揉捻(輕5分鐘重10分鐘輕3分鐘重加壓)→炒二青(鍋溫180ºC5—10分鐘)→回潮(薄攤)→炒乾(鍋溫90ºC左右炒乾)→歸堆裝箱等8道工序。使成茶條索緊結,色澤油潤,湯色嫩綠明亮,天然香氣持久,滋味醇厚,葉底嫩勻。

專用標誌使用

經審核符合標誌使用條件的,九宮山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持有人,通山縣九宮山茶葉協會應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標誌使用申請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適用數量、範圍及相關法律責任和義務。協定有效期為3年。 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生效後,標誌使用人方可在九宮山茶農產品或者九宮山茶農產品包裝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並可以使用登記的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和展銷活動。 印刷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符合《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設計使用規範手冊》要求。全國可追溯防偽加貼型農產品地理標誌,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統一設計製作,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可以根據要求選擇使用。 5.3 使用權的撤銷 獲準使用九宮山茶農產品地理標誌的生產者或經營者,存在下列情況之一的,由登記證書持有人通山縣九宮山茶葉協會,撤銷其標誌使用權,並報送相關部門備案。
1、標誌使用人未嚴格按照九宮山茶質量控制技術規範進行生產的。
2、生產區域超出九宮山茶登記保護範圍的。
3、買賣、轉讓、加貼標誌的。
4、有證據證明生產經營的茶產品品質不符合質量控制技術規範要求的品質特徵和安全標準的。
5、未按照規定要求建立九宮山茶標誌使用制度及產品可追溯檔案,標誌使用檔案,拒絕接受相關部門監督檢查的。
6、未經許可,標誌使用人擅自在其他產品上擴大使用標誌或超過協定期限使用標誌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