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和鎮

九和鎮

九和鎮位於紫金縣中南部,秋香江中游,省道S120廣下線橫貫全鎮,距惠州108公里。全鎮面積254.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48.6公頃,山地面積20306公頃。全鎮下轄13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有25653人(2017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九和鎮
  • 外文名稱:Nine and town
  • 行政區類別:鄉(鎮)級行政區
  • 所屬地區: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
  • 地理位置:紫金縣中南部
  • 面積:254.97平方公里
  • 人口:25653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粵P
  • 耕地面積:1048.6公頃
  • 行政代碼:441621
概況,沿革,地理條件,經濟發展,文教衛事業,

百科名片

九和建國前稱九和市,相傳此地原名“九墩埔”,後劉和師設店開圩,後人為紀念他,將地名和人名合成“九和”。明代屬古名都下黃沙社。清代屬古名都下黃沙約、湯里社。民國18年(1929年)起屬第一區下黃砂鄉,民國34年為黃砂鄉。建國初屬第二區(藍塘)下黃砂鄉,1952年為第五區,1957年12月分屬九和鄉、熱水鄉,1958年10月成立九和公社,1961年分出瓦溪公社,1983年9月撤社設區,1987年4月設九和鎮。
九和鎮地圖
2012年鎮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縣一系列巨觀經濟政策措施,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狠抓一個旅遊開發促經濟發展為重點,建設兩條經濟帶為內容,努力做好三個品牌文章,務實四項工作,不斷提升五個能力,改善民生,建設幸福九和,紮實完成上級賦予的各項工作任務,推動經濟社會協調持續,快速新發展,為到2020年與全省基本同步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2012年全鎮主要指標預期目標是:工業產值增長18%;農業產值增長6%;工商稅收增長18%;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5%;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22%;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5‰以內。

概況

位於廣東省紫金縣中南部,秋香江中游。面積254.97平方千米,25653人(2017年),其中非農業人口2530人。轄1個居委會、1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光巷街8號。

沿革

九和建國前稱九和市,相傳此地原名“九墩埔”,後劉和師設店開圩,後人為紀念他,將地名和人名合成“九和”。明代屬古名都下黃沙社。清代屬古名都下黃沙約、湯里社。民國18年(1929年)起屬第一區下黃砂鄉,民國34年為黃砂鄉。建國初屬第二區(藍塘)下黃砂鄉,1952年為第五區,1957年12月分屬九和鄉、熱水鄉,1958年10月成立九和公社,1961年分出瓦溪公社,1983年9月撤社設區,1987年4月設九和鎮。位於縣境中南部,東鄰瓦溪、九樹,西連藍塘,北接青溪,南臨惠東縣。鎮政府駐地九和圩光巷街,東北距縣城29千米。
1988年,九和鎮總人口4022戶2105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61人,總面積225.65平方千米,轄五一(長壩、五一、圍坪、中心、甜竹、新群、新民、新聯、百家、富安、富饒、社背、上社、新屋、好社、武管、文坑、文光、樹光、高布、新塘、塘唇、光尾、下坑、吉安、新田、滑沙27個自然村)、九和(黎坑、旱壠、光巷、榴塘、磜子坑、市圍、和平、長壽、聯合、大田、長流、紅塘12個自然村)、官坑(蔡屋壩、羅角、下連塘、徑口、下圍、黃泥塘、竹陶排、斗方、圍心、中心、光背、石壩、莤坑、果坑、竹園、坪上、塘唇、寨下、南和、學子窩、永和22個自然村)、富竹(黃金坑、猴子角、西湖、赤凹、麥田、新田、塘背、大坪、中心、企嶺、新屋、麻竹坑、黃草崗、金竹園、鐵頓坪15個自然村)、黃砂(丁水橋、下洋角、杉排、下車、上車、昌富地、旱塘、松樹下、車田、上排、企嶺、中壩、石角、澳頭、大吉、馬山、龍嶂、月大18個自然村)、龍塘(龍田、旱田、三角壩、鹿徑、森坑、玉石坑、玉石塘、金竹壩、黃尾潭、福壽壩10個自然村)、龍卜(龍卜、長布、搖錢壩、靈角塘、沙首、樹頭坪、社留7個自然村)、雙羅(上壩、下壩、圳塘、椒寮、羅錦坪、召六、綠泉、紅倉、矮陂、寶中、寶塘、赤水、寶連、梅新、梅龍、石古坑、梅中、老爐下、庵下19個自然村)、熱水(黃坑、錫坑、新和、熱水、龍樓、向陽、赤凹、靈坪、桃坪、上坪、下坪、楊梅坑、則圍13個自然村)、幸福(井塘、竹塘、李塘、新塘、中心、中連、連塘、黃潭、新潭、梅子排、社下、車子、塘尾、蕉樓、下埔、竹山、禾塘、九龍18個自然村)、芫芬(西湖、南和、永紅、新田、新明、高排、芫芬、湖坑、草塘、高橋、神徑、紅東、馬埔、連塘、龍舟、樹塘16個自然村)、金光(河背、石排、下完、紅坪、中心、見背、新金、圍心、龍頸、坪上、李塘、雲前、紅光、下窩、葉坑15個自然村)12個行政村和九和圩居委會。
2003年,將原九樹鎮的在南、在上2個村併入九和鎮。2004年12月,撤銷龍卜村併入黃砂村;全鎮轄熱水、雙羅、幸福、黃砂、龍卜、龍塘、九和、金光、芫芬、五一、官坑、富竹、在上、在南13個行政村和九和1個居委會,204個自然村,總面積254.97平方千米,總人口27000人。

地理條件

地勢南北高,東西低。東南部雙羅村黃蜂為最高峰,海拔945米。秋香江自東向西貫穿其間,支流有富竹河、在上河、雙羅河。北回歸線從境內黃砂、熱水村經過。主要資源有木材、松脂、蜂蜜、水力及礦產等。其中無煙煤儲量豐富。

經濟發展

經濟以農林為主。1988年,有水田1.67萬畝,水稻播種面積3.1萬畝,總產0.75萬噸;花生總產210噸;松、杉面積11.5萬畝,產松脂820噸、木材120立方米;各類水果面積0.62萬畝、總產318噸。鎮辦有千畝杉林場和200畝柑桔場,個體或聯戶辦柑桔場10餘個。鎮內工業,有縣辦九和、熱水兩松香廠,鎮辦農修、綜合、竹器加工廠及水電站等。1987年後家庭竹器加工迅速發展。 商業有九和、熱水兩圩場。建國前,共有店鋪70間,至1988年,熱水圩有店鋪20餘間,九和圩有店鋪100餘間;年集市貿易額446萬元。惠水公路、九(和)烏(烏禽嶂)公路通過境內。

文教衛事業

文教衛事業,至1988年,有國中1所,國小13所,在校中學生500餘人,小學生2900餘人,教職工140餘人。設有鎮文化站、廣播站、衛生院和電視差轉台等。名勝有富竹天字嶂和熱水、幸福村兩溫泉, 省新聞出版局於1989年12月在熱水建有“廣東九和溫泉山莊”。
近年來,九和鎮的溫泉資源得到了進一步開發,人們利用溫泉辦起了許多甲魚養殖場,給當地居民帶來了經濟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