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目標
1957年6月社中央在新鄉師範學院發展數學系副教授穆青田為九三社員,從此新鄉市有了第一名九三社員。可惜的是,在組織發展剛剛開始的時候,全國開展了反右派運動,組織建設工作被迫停頓。文革結束後,1980年民主黨派開始恢復活動,新鄉市政協主席、中共新鄉市委統戰部部長拜訪穆青田教授。兩位市領導委託穆青田教授發展社員,籌建九三學社新鄉市委員會。受市政協和市委統戰部的委託,穆青田教授開始物色對象,發展社員,籌建組織。
1983年12月,九三學社新鄉市委員會籌備組成立,穆青田任組長;楊斌一、田心桃任組員。籌備組在社中央的關懷下,在中共新鄉市委統戰部的大力支持下,積極主動地開展組織建設工作。
組織結構
1984年12月,由社中央批准,九三學社新鄉市委員會成立。穆青田任主委;楊斌一任副主委;田心桃任秘書長;陶重儀、呂寶珊任委員。中共新鄉市委派來了專職幹部蔣愛琳、曲當良組建了社市委辦公室。社市委下設新鄉師院支社和新鄉醫學院、百泉農專與市區三個直屬小組。共有社員27人。從此以後九三學社新鄉市委進入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和加強自身建設的正常工作。穆青田主委時任新鄉市政協第五屆副主席;楊斌一副主委時任新鄉市政協第五屆常委;田心桃秘書長時任新鄉市人大第五、六、七屆常委。
1988年7月,九三學社新鄉市委召開第二次全體社員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二屆市委會。穆青田任名譽主委;王勉任主委;陶重儀、田心桃任副主委;蔣愛琳任秘書長;王玉慶、張桐、張獻英任委員。第二屆社市委下設4個基層組織:河師大支社、新鄉醫學院支社、河南職技師院支社和市區支社,擁有社員97人。
1991年12月,社市委召開第三次全體社員大會,選舉產生了九三學社新鄉市第三屆委員會。穆青田為名譽主席;王勉為主委;陶重義、田心桃、蔣愛琳為副主委;秘書長蔣愛琳兼任;王玉慶、張獻英、金德銳、張桐、郭清秀為委員。第三屆社市委下設一個基層委員會和六個支社:河師大基層委員會、新鄉醫學院支社、河南職技師院支社、化纖廠支社、精神病醫院支社和市區一支社、二支社。擁有社員210名。
1996年10月。社市委召開第四次全體社員大會,選舉產生了九三學社新鄉市第四屆委員會。王勉為名譽主委;金德銳任主委;張金倉、王開榮、夏毓銘任副主委;秘書長夏毓銘兼任;魯公儒、張獻英、楊書廷、王玉慶、張桐、張衛中、劉晨為委員。1997年11月增補郭玉森、程禮來為市委委員。秘書長由郭玉森擔任。第四屆社市委下設兩個基層委員會和五個支社:河師大基層委員會、新鄉醫學院基層委員會、河南職技師院支社、化纖廠支社、人民醫院支社、新華支社、紅旗支社,擁有社員247名。
2001年9月27日。社市委召開第五次全體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九三學社新鄉市第五屆委員會。經五屆一次全委會選舉,楊書廷、程禮來、李漢臣、王清彬組成主委會。楊書廷任主委;程禮來、李漢臣、王清彬任副主委;秘書長王清彬兼任;楊書廷、程禮來、李漢臣、王清彬、劉振虎、魏崇一、張秀明、路慶鳳、靳晉中、衛全民、王惠平、郭玉森為委員。第五屆社市委仍設兩個基層委員會和五個支社,擁有社員262名。
2006年10月11日。在新鄉金悅假日酒店召開九三學社新鄉市第六次全體代表大會,大會選舉產生了九三學社新鄉市第六屆委員會。經六屆一次全委會選舉,楊書廷、程禮來、李漢臣、魏崇一組成主委會。楊書廷任主委;程禮來、李漢臣、魏崇一任副主委;宋惠清任秘書長;楊書廷、程禮來、李漢臣、魏崇一、宋惠清、王惠平、劉振虎、鄒健、吳大付、陳令軍、周中華、錢東麗、靳晉中、路慶鳳為委員。截至2011年1月1日,社市委下設三個基層委員會和五個支社:河師大基層委員會、新鄉醫學院基層委員會、河南科技學院基層委員會、白鷺化纖集團支社、第一人民醫院支社、新華支社、紅旗支社、新鄉學院支社;共有社員329人,其中,省人大代表1人,省政協委員2人;市政府副市長1人,市人大常委1人,市人大代表4人,市政協常委3人,市政協委員12人;縣(市、區)人大副主任1人,縣(市、區)人大代表2人,縣(市、區)政協委員11人。
2011年10月20日。在新鄉金龍大酒店召開九三學社新鄉市第七次全體代表大會,大會選舉產生了九三學社新鄉市第七屆委員會。經七屆一次全委會選舉,楊書廷、魏崇一、宋惠清、朱金富組成主委會。楊書廷任主委;魏崇一、宋惠清、朱金富任副主委;宋惠清任秘書長;楊書廷、魏崇一、宋惠清、朱金富、劉振虎、鄒健、吳大付、陳令軍、周中華、錢東麗、侯懷青、孫錫凱、申成玉為委員。截至2011年10月20日,仍設三個基層委員會和五個支社。我社共有社員336人。
主要事件
九三學社新鄉市委自成立以來,繼承和發揚了九三學社的優良傳統,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積極發揮參政黨作用,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兩個5號檔案精神,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圍繞新鄉市的中心工作開展活動,為新鄉市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統一戰線和我國社會主義多黨合作事業發展,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做出了積極貢獻。社市委經常組織社員開展調查研究,拿出了很多有價值、有分量的調研報告。社市委還組織了一系列的社會服務活動,如經常組織醫衛界的社員開展義診活動,組織科技界的社員開展科技諮詢活動,組織高教界的社員開展人才培訓活動等,為新鄉市的繁榮穩定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受到了中共新鄉市委、市政府及社會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