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乙亥歲除漁梁村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黃公度
- 作品出處:《知稼翁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乙亥歲除漁梁村①
年來似覺道途熟②,老去空更歲月頻③。
爆竹一聲鄉夢破④,殘燈永夜客愁新⑤。
雲容山意商量雪⑥,柳眼桃腮領略春⑦。
想得在家小兒女⑧,地爐相對說行人⑨。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②似覺:猶言感覺;感受。
③更(gēng):經歷。
④鄉夢:思鄉之夢
⑥商量:醞釀,預示,此用擬人手法。
⑧兒女:兒子女兒。
⑨行人:途中之人,作者自指。地爐:火坑。唐司空圖《修史亭》:“漸覺一家看冷落,地爐生火自溫存。”
白話譯文
近年來諳盡仕途光景,臨近老境更覺得年去年來歲月匆匆。
除夕的爆竹,驚醒了思鄉的殘夢,客居的愁緒,伴隨著長夜昏燈。
眼前是彤雲籠罩著遠山,雪意漸濃,心中卻現出初生的柳葉,含苞的桃花,春意融融。
想見家中的兒女,正圍著地爐,議論著父親歸家的行蹤。
創作背景
此詩寫於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農曆為乙亥年。這年十月,專橫跋扈、賣國投降的秦檜死了,群臣紛紛起來揭露他的罪惡,在輿論壓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檜打擊迫害的官員。黃公度當年遭貶出判肇慶府,這時也奉召回朝,在奔赴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途中,大年三十行經閩北漁梁山下的漁梁村(今福建省浦城縣西北)。逆旅逢佳節,感慨萬端寫下了這首詩。
作品鑑賞
整體鑑賞
此詩以感懷發端。詩人多年來仕途奔波,宦海沉浮,閱歷既多,自以為是諳練世情,老馬識途了,但又覺得政治風雲變幻莫測,首聯用“似覺”點出對前途把握不定的心理狀態,顯示出茫茫身世之感。在舊歲將盡的年終,詩人看到年復一年,時光流逝,而自己卻功業未就,老大無成,興起了歲月蹉跎、流年虛度的嗟嘆。次句的“空更”,語意深切,表達了詩人當時無任淒惘的心境。
頷聯先寫思親,佳節思親,是人情之常,輾轉客程,失去了家人團聚的歡樂,便到夢境中去尋求。卻被爆竹聲驚醒了。“爆竹”這一含有特定意義的形象,渲染了節日氣氛,起了以景增情的作用。接著又用“殘燈”、“永夜”,刻畫環境的淒涼。在漫漫長夜中,獨自伴著昏暗欲滅、搖曳不定的燈光,窗外又不時傳來辭歲的爆竹聲,叫人心碎。旅況的孤寂索寞,自然湧出“客愁新”的心情,以景襯情,頗見匠心。
“客愁”而說“新”,暗示已有舊愁,旅次逢歲末,又添了新愁。新愁承“鄉夢”而來,愁的內涵,不言而喻。舊愁乃是詩人自嘆:“無端卻被東風誤”(《自恩平還題嵩台宋隆館二絕》),可以從作者貶謫僻地的生活背景悟出,亦不覺晦澀。
頸聯用擬人手法寫天氣,宋人詩詞常用這種寫法,如姜夔《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詞:“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此聯上句描繪雪意濃酣,垂垂欲下的客中實景,進一步映襯遊宦在外的艱辛和漂泊羈旅的寂苦,下句聯想到臘盡春來,寫出春回大地的旖旎風光。從歲末欲雪到春光明媚,時間上有一個大的跨度。詩人運用對偶,把不同時間的意象組合在一起,在迴環對比中,增加了境界之美,也表達了他想以未來歡樂的憧憬消解當前旅愁的願望。作者在長期貶謫之後,盼來了重新起用的機會。他對這次臨安之行充滿了希望,殘冬將盡春天正向他走來,可以盡情領略“桃紅柳綠”的春色,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了。
然而詩人畢竟擺脫不開現實生活的羈絆,綿綿的鄉愁使詩人展開想像,在空間上來了一個大的跳躍。詩的尾聯,從對方落筆,將不盡的情思,濃縮在“想得”語之中。說兒女們圍坐在地爐邊,念叨著自己,這比直說自己如何想念家人,倍加生動親切。白居易的“想得閨中深夜坐,還應說著遠行人。”(《邯鄲冬至夜思家》情景與此相似,惟黃公度借天真小兒女之口說出,更為動人。
作者以情出景,以景喻情,虛實結合,情景相生。在時地的跨度中,開拓了詩的意境,雖無大波瀾,但用詞鮮明,質樸真切。詩人入朝之後,因秦檜黨羽仍然把持朝政,只得了個考功員外郎的閒職,沒過多久,就齎志以歿,終年才四十八歲他所憧憬的春天,終於沒有來臨。
名家點評
徐州工程學院副院長張仲謀《宋詩精華》:久貶在外,忽得還鄉,自然歸心似箭,無奈路途遙遠,時至除夕,人尚在旅途之中。遠遠近近的爆竹驚破了思鄉的殘夢,獨自對著孤燈打發漫漫長夜,此情此景,人何以堪?這種特殊的遭際,既是此詩的創作契機,也使得它具有叩人心弦的感染力。“柳眼桃腮”都是春天才有的景象。當是詩人的一種美好的幻想。或許東南海畔春來早,真有此景。末聯使人想到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深夜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已思人乃想人亦思己,此種思路,詩詞中屢見。錢鐘書《管錐編》舉例甚夥,可知黃公度雖非獨創,也並不是專門捋揩香山。縱然仿效,添上“地爐相對”的細節,亦更逼真有情。
作者簡介
黃公度(1109—1156),字師憲,晚唐御史、詩人黃滔的八世孫,莆田城內東里巷(今城廂區英龍街)人。紹興八年(1138)進士第一,除秘書正字。時秦檜當國,坐譏切時政。出判肇慶府,檜死召還。終考功員外郎。著作有《漢書鐫誤》、《知稼翁集》、《知稼翁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