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解釋學》是201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法]米歇爾·福柯。
基本介紹
- 書名:主體解釋學
- 作者:[法]米歇爾·福柯
- 譯者:佘碧平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11月
- 頁數:672 頁
- 定價:98 元
- 裝幀:精裝
- ISBN:9787208155077
- 副標題:法蘭西學院課程系列:1981-1982
- 叢書:法蘭西學院課程系列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
內容簡介
在本書中,福柯主要通過解讀柏拉圖的《阿爾西比亞德篇》,明確闡釋了“修身倫理”在西方歷史上的變遷。它歷經了四個時期:古希臘時期,即修身只是貴族子弟成為未來統治者的必修課;希臘化—羅馬時代,修身變成一般人立身處世的要求;基督教一統天下之後,“擯棄自身”成了新的律令;笛卡兒時代,“關心自己”轉化成“精神關心”,即通過懷疑達到自我的確定性。福柯認為,修身牽涉與真理和權力的關係,當代責任倫理的缺點就在於吧責任這個倫理概念法律化或科學化,它成了人們逃避成為道德責任人的手段。
作者簡介
米歇爾•福柯(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國哲學家和歷史學家。他對文學評論及其理論、哲學、批評理論、歷史學、科學史(尤其醫學史)、批評教育學和知識社會學有很大的影響。
目錄
1 譯者的話
1 前言
3 1982年1月6日 第一課時
總問題的回顧:主體性與真理——新的理論出發點:關心自己——對德爾斐箴言“認識你自己”的種種解釋——蘇格拉底作為關心自己的人:對《蘇格拉底申辯錄》中三段摘要的分析——關心自己作為古代哲學與道德生活的箴言——在最初的基督教文本中的關心自己——關心自己作為總態度、與自身的關係、全部實踐——現代人為了認識自己而貶低關心自己的各種理由:現代道德、笛卡爾時代——諾斯替教是個例外——哲學與精神性
32 1982年1月6日 第二課時
各種精神性要求相互衝突的出現:笛卡爾之前的科學與神學;古典的與現代的哲學;馬克思主義與心理分析——對一句斯巴達格言的分析:關心自己作為法定特權——對柏拉圖的《阿爾西比亞德篇》的第一次分析——阿爾西比亞德的各種政治抱負和蘇格拉底的插話——對阿爾西比亞德的教育被比作為對斯巴達年輕人和波斯君主的教育——關心自己的要求在《阿爾西比亞德篇》中第一次出現時的上下文:政治抱負、教育缺陷、批判時代、政治知識的缺乏——自身不確定的本性及其政治內涵
52 1982年1月13日 第一課時
蘇格拉底要求關心自己的律令出現時的上下文:出身良好家庭的年輕人的政治才能;雅典教育(學校教育與性愛教育)的各種局限;不自知的無知——古代希臘的各種塑造自己的實踐——在畢達哥拉斯主義中夢前準備活動與各種考驗技術——在柏拉圖的《斐多篇》中的各種修身技術——它們在希臘化哲學中的重要性——在《阿爾西比亞德篇》中必須加以關心的自身存在的問題——自身作為靈魂的規定——靈魂作為行為主體的規定——關心自己與養生法、家政學和性愛論的關係——需要一位指導關心自己的導師
78 1982年1月13日 第二課時
在《阿爾西比亞德篇》中,關心自己被規定為認識自己:柏拉圖著作中兩個律令之間的對抗——眼的隱喻:視覺起源與神的成分——對話的目的:關心公正——對話的真實性問題及其與柏拉圖主義的一般關係——《阿爾西比亞德篇》的關心自己與政治活動的關係、與教育的關係、與男童之愛的關係——《阿爾西比亞德篇》中有關關心自己在柏拉圖主義中的命運的預見——《阿爾西比亞德篇》的新柏拉圖主義傳人——柏拉圖主義的悖論
96 1982年1月20日 第一課時
從《阿爾西比亞德篇》到公元頭兩個世紀的關心自己:總的演變——圍繞“關心自己”的詞典研究——各種說法的星狀分布——關心自己的推廣:共同擴展到全部生活的原則——文本閱讀:伊壁鳩魯、穆索尼烏斯·魯弗斯、塞涅卡、埃皮克泰德、亞歷山大里亞的斐洛、呂西安——這種推廣的各種倫理後果:關心自己作為塑造和糾正的軸心;醫療活動與哲學活動的比較(共同的概念;治療的目標)
128 1982年1月20日 第二課時
老年人的得天獨厚之處(生活的積極目標與理想方面)——關心自己原則的推廣和宗派現象的確立——相關的社會褶子:從大眾文化環境到羅馬人友愛的貴族政治網路——另外兩個例子:伊壁鳩魯團體與治療家團體——拒斥法律範式——雙重肯定的結構原則:要求的普遍性與選擇的稀有性——拯救的方式
149 1982年1月27日 第一課時
對公元1—2世紀的自身修養的一般特徵的回顧——他者的問題:柏拉圖對話中的三種控制形式——希臘化與羅馬時期:對主體化的控制——對塞涅卡的“stultitia” (不關心自己)的分析——作為主體化的導師的哲學家的形象——古希臘的制度形式:伊壁鳩魯學校和斯多葛派的聚會——羅馬的制度形式:對生活的私下勸告
178 1982年1月27日 第二課時
公元1—2世紀的職業哲學家與他的政治選擇——普林尼《書信集》的“歐弗拉泰”:一位反犬儒主義者——作為社會實踐的學校之外的哲學:以塞涅卡為例——弗隆頓與馬克·奧勒留之間的通信:把指導生活的養生法、家政學與性愛論系統化了——良心考察
200 1982年2月3日 第一課時
對《阿爾西比亞德篇》的新柏拉圖主義的評論:普羅克魯斯與奧利姆皮奧多爾——新柏拉圖主義讓政治與瀉藥脫鉤——對柏拉圖哲學中關心自己與關心他人之間關係的研究:合目的性、互惠性、固有的關係——公元1—2世紀的境況:自身的自我實現——後果:一種根據轉變原則合理生活的哲學藝術;自身教化的發展——拯救觀念的宗教意義——“s.têria” (拯救)與“salus”(拯救)的意義
222 1982年2月3日 第二課時
圍繞主體性與真理的公眾問題——關心自己與關心他人:關係的倒置——伊壁鳩魯主義的友愛概念——斯多葛主義有關人作為集體存在的概念——君主的虛假例外
242 1982年2月10日 第一課時
關心自己的雙重解閉的要求:相對於教育學和政治活動——自身的自我完成的各種隱喻——一種實踐圖式的發明:轉向自身——柏拉圖的“epistrophê” (轉向)及其與轉向自身的關係——基督教的“metanoia” (轉向)及其與轉向自身的關係——“metanoia”的古典希臘文意義——為柏拉圖的“epistrophê”與基督教的“metanoia”之間的第三條道路辯護——目光的轉變:對好奇心的批評——競技式的專注
270 1982年2月10日 第二課時
一般理論範圍:說真話與主體化——犬儒主義的世界知識和自身修養:德梅特里烏斯的例子——德梅特里烏斯的有用知識的特點——教養知識——伊壁鳩魯的生理知識——伊壁鳩魯派生理學家的“parrhêsia” (坦白)
290 1982年2月17日 第一課時
轉向自身作為關心自己的最終方式——航行隱喻——作為治理範式的航海術——回歸自身的倫理觀念:基督教的拒斥和現代不成功的嘗試——治理和與自身的關係,反對權術和權利主體——不具有認識自己這個原則的轉向自身——兩種隱秘的模式:柏拉圖的回憶和基督教的註解——被隱匿的模式:希臘化的轉向自身——斯多葛派思想中的認識世界與認識自己。塞涅卡的例子:在給魯西里烏斯的信中對教化的批評;在《自然問題》中目光的運動
317 1982年2月17日 第二課時
對《自然問題》第三部分的序言的分析的目的——對第一部分的序言的研究——塞涅卡的求知靈魂的運動:描述;一般的特徵;回歸的效應——結論:認識自己和認識世界的本質內涵;認識世界的解放效應;無法還原為柏拉圖模式——深入的觀點
337 1982年2月24日 第一課時
馬克· 奧勒留的認識的精神模式化:分析表象的工作;界定和描述;看和命名;評價和證明;達到靈魂的莊嚴境界——埃皮克泰德的精神修養的例子——對表象的基督教的註解和斯多葛派的分析——回到馬克· 奧勒留:在時間中分解對象的練習;把對象分解成它的各個質料構件的練習;對對象的還原描述的練習——精神知識的概念結構——浮士德的形象
367 1982年2月24日 第二課時
在其與修行(askêsis)的關係中的力量——沒有提到在學習中對主體的客觀知識——沒有提到控制中的法規——控制的目標與手段——“paraskeuê”(準備)的特點:作為當事運動員的智者——“paraskeuê”的內容:講話—行為——這些講話的存在方式:“prokheiron”(掌握)——作為融入說真話的主體中的實踐的“修行”
385 1982年3月3日 第一課時
基督教的苦行和哲學的修行之間的概念差別——主體化的修養:聆聽訓練的重要性——聆聽的模稜兩可性,在被動性和主動性之間:普呂塔爾克的《論聆聽》;塞涅卡的第108 封信;埃皮克泰德的《對談錄》Ⅱ,23——聆聽,技術的折磨——聆聽的修行規則:緘默;好聽眾的具體舉止和一般態度;注意(通過直接的回憶達到講話的意指和講話的主體化)
414 1982 年3 月3 日 第二課時
良好閱讀的各種實踐規則及其目的的確定:沉思—— “meletê/meditatio”(沉思) 的古代意義作為有關主體的思想的目標——寫作作為融合各種講話的身體訓練——符合作為主體化/ 說真話的循環—— 基督教精神性中的說話藝術:指導者的各種真話形式;被指導者的懺悔;說出有關自身的真話是獲救的條件——希臘—羅馬的指導實踐:通過被指導者的認真緘默塑造了一位求真的主體;在導師的講話中“parrhêsia”(坦白)的義務
433 1982 年3 月10 日 第一課時
“parrhêsia”作為導師講話中的倫理態度和技術步驟——“parrhêsia”的對立面:奉承和修辭——在新的權力結構中奉承論題和憤怒論題的重要性——一個例子:塞涅卡的《自然問題》第4 卷的序言(使用權力、與自身的關係、奉承的危險)——君主脆弱的智慧——“parrhêsia”與修辭對立的各個角度:真實與謊言的區分;技術的地位;主體化的效應——“parrhêsia”的正面的概念化:費洛德姆的 《論坦白》
461 1982年3月10日 第二課時
對“parrhêsia”的分析(續):伽利安的《論靈魂的激情》——塞涅卡眼中的“libertas” (自由地說話)的特點:拒絕大眾的和誇張的典雅;透明和嚴格;各種有益講話的融合;推測的藝術——“libertas”的結構:思想的完全傳達和主體在其講話中的承諾——教育學與心理學:它們在希臘—羅馬哲學和基督教中的關係和演變
481 1982年3月17日 第一課時
對畢達哥拉斯主義中緘默諸規則的意義的補充評論——對“苦行”的界定——有關希臘苦行的歷史民族學的小結——《阿爾西比亞德篇》的提醒:苦行後退到作為神之鏡的認識自己上——公元1—2世紀的苦行:一種雙重的後退(相對來說,後退到認識自己這個原則上;後退到感激神這個原則上)——對希臘化—羅馬的苦行的基督教命運的解釋:拒斥諾斯替教派——生命的作品——各種生存技術,澄清兩種記載:思維訓練;到實際情況中去鍛鍊——各種節制訓練:柏拉圖的運動員的身體和穆索尼烏斯·魯弗斯的堅忍的身體——考驗及其特徵
510 1982年3月17日 第二課時
生活就是考驗——塞涅卡的《論恩寵》:生存考驗及其區分功能——埃皮克泰德和哲學家—偵察員——惡的花樣翻新:從古代斯多葛主義到埃皮克泰德——希臘悲劇中的考驗——有關希臘化時期的生存預習對基督教有關不朽和拯救的教條的漠視的評論——生活的藝術和關心自己:一種關係的顛倒——這種顛倒的記號:在希臘人的傳奇故事中有關貞潔的論題
529 1982年3月24日 第一課時
回顧上一節課的收穫——在柏拉圖的《阿爾西比亞德篇》和公元1—2世紀的哲學文本中自身對自己的把握:比較研究——西方有關反思性的三個主要形式:回憶、沉思、方法——當代西方哲學的歷史編纂學的錯覺——兩個沉思系列:對真理內容的檢查;對真理對象的檢查——希臘人對未來規劃的懷疑:回憶的首要性;未來的本體論的—倫理學的空無——把預測罪惡當作準備的斯多葛式修煉——預測罪惡的考察等級:可能、確定、逼近——作為封閉未來和簡化現實的預測罪惡
557 1982年3月24日 第二課時
對死亡的沉思:一種縱向和回溯的觀察——塞涅卡和埃皮克泰德的良心考驗——哲學的修行——生活倫理、考驗自己、世界的對象化:西方哲學的各種挑戰
573 課程概要
593 授課情況簡介
647 術語索引
664 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