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主控思想
- 外文名:Master thought
- 出處:影視創作
- 適用對象:動作導演
表達方式,主控思想分類,組成部分,
表達方式
主控思想可以用一個句子來表達,描繪出生活如何以及為何從故事開始時的一種存在狀況轉化為故事結局時的另一種狀況。主控思想的前提是支持整個創作過程的兩個概念。前提,即激發作家創作欲望的想法。不過前提並不是主控思想,它很少是一種閉合式的敘述,更可能的情況是它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尾——如果怎樣怎樣,將會發生什麼。
主控思想分類
理想主義者的主控思想
上揚結束的故事表達的是樂觀主義、希望和人類的夢想,對人類精神的一種正面的看法,我們所希望的生活圖景:如愛情充滿了我們的生活,只要我們破除了講求理智的錯誤觀念。
悲觀主義者的主控思想
低落結局表達的是我們的憤世嫉俗,我們的失落感和不幸,是對文明的墮落和人性的陰暗面的一種負面看法:我們所害怕發生而又知道它是時常發生的人生境遇。
反諷主義者的主控思想
上揚/低落結局故事表達的是我們生存狀況的複雜性和兩面性,是一種既包含正面又包含負面的看法,是最為完整的生活。
此外,反諷主義者將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合為一體,兩者兼顧。
中心主控思想
一部電影的主控思想可以用一個句子表達。當武打動作的規定情境被設定之後,需要進入動作的“怎么打”階段之後,動作導演可以探尋閃現於腦海中的一切有過的及還沒有過的武打畫面。但是,到最後,影片的所有武打動作必須熔鑄在一種思想意念的周圍。
一般而言,影片最後一幕大決戰的結局會明確該片所貫穿的中心價值是正面性質還是負面性質,同時還會規定這個價值轉化為現在這一“最後動作”(如致勝一擊)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關於影片武打動作的價值目標(“打什麼”)和邏輯原由(“為什麼打”)的問題,全部隱藏在那一句主控思想里。
段落主控思想
段落主控思想也稱“段落主題”,顧名思義,它是影片主控思想的組成部分,是主控思想的枝枝蔓蔓。
一部影片的主控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單靠某一獨立的動作段落來表達的,而是根據影片的結構、事件、場景、節拍、序列、幕的組織與安排逐步顯山露水,直到最後決戰才不可遏止地洶湧澎湃。(參考[美]羅伯特麥·基著、周鐵東譯《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第39頁—50頁,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在主流的商業片創作中,我們熟讀劇本並理解人物之後,就應該對影片武打場面的總體安排成竹在胸,因為動作打鬥的價值與原因已經蘊藏在那些精彩的細節描述和鮮活的人物性格之中。動作導演要努力完成的是如何恰當地分步驟、分類型、分樣式地安排和組織好各個段落的動作場面。因此,在敘事推進的具體環節中,主要人物之間的武打動作應該暗合併傳達這一段落的主控思想,並將這一段落的矛盾衝突和情緒積累不斷推向高潮,不斷導向影片高潮段落的大決戰。
當然,在實際操作時,我們並不是從主控思想中獲得武打動作,而是從武打動作中引出主控思想。因此,“怎么打”是主控思想的神經末梢,是段落主題的可愛形式。
組成部分
價值和原因是主控思想的兩個組成部分。(參考[美]羅伯特麥·基著、周鐵東譯《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第137頁,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價值是指正面或負面的首要價值,它一般取決於影片決戰時的“最後動作”。原因是指導致主人公最終做出“最後動作”的首要原因。
從一部武俠動作影片的結局回溯到開頭,我們能從這一價值得以存在的打鬥人物、社會環境的深處探尋到這一主要原因。一個除暴安良的俠義故事也許會包含許多促成暴力行為的主客觀原因,但一般而言,總有一個或人或事的原因占據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