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場優勢

主場優勢效應:認為運動隊在主場比賽時取勝的幾率要高於在客場比賽的取勝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主場優勢
  • 效應:主場比賽時取勝的幾率要高
  • 特徵:對於主場的熟悉感
  • 特徵:心理作用
特徵,大揭秘,誤區#1,誤區#2,誤區#3,誤區#4,關鍵問題,究竟來自哪裡?,關鍵證據,關鍵動機,奧運會,

特徵

1.對於主場的熟悉感,因為天天都在那裡訓練,怎么會不熟悉呢,可以高質量的完成每一個訓練動作而不怯場。
2.不必經歷長時間的旅途顛簸勞碌。因為去每個客場之前都得搭專屬車或包機去的,有時候距離很遠,而主場迎戰的球隊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和鍛鍊,以逸待勞。
3.主場那些屬於自己城市冬粉的吶喊加油聲應該是第一主要的了。試想一下,球隊每進一個球,冬粉就會瘋狂的為你吶喊,助威。那么你的鬥志一定會相當的高昂,如果你是客隊,可以經常聽到一些噓聲。。心中不免會有些失落,導致競技狀態受影響。。
4.受主場冬粉的壓力,假如主隊落後裁判的判罰會更傾向於偏袒主隊。
5.主場經常來一些重量級人物觀戰。
6.主場的安保和醫療會比較到位,假如哪個冬粉擾亂主場氣氛,安保會第一時間處理。假如主隊球員受傷,會第一時間得到最好的醫療保障
7.心理作用,如果在家門口拿到大賽冠軍,那是何等的威風
8.賽程的時間安排會傾向於主隊,比如開場時間、天氣啊,溫度什麼的。

大揭秘

主場優勢
任何一位體育專家都無法否認主場優勢的存在,它覆蓋了所有的體育項目,從日本棒球到巴西足球再到美國的NFL,坐鎮主場的球隊總是更容易取勝。
最有趣的是,主場優勢的威力相當穩定:過去10年中主場球隊的勝率,幾乎和50年前乃至100年前一模一樣,而且同一項目的主場優勢是相同的,與比 賽地點無關。Arena Football(美國室內橄欖球聯盟)的主隊勝率與NFL並無二致。NBA的主隊勝率與WNBA也完全相同。主場優勢體現最明顯的運動非足球莫屬,在歐 洲三大聯賽英超、西甲和意甲中,主隊勝率都在65%上下。在其他24個國家的40個足球聯賽中,主隊勝率為63%。
NBA也是一個主場優勢非常明顯的聯盟。在整個聯盟歷史上,98.6%的球隊主場戰績優於客場。在冰球和足球項目中,超過90%的球隊主場戰績更佳。NFL和MLB是主隊勝率最低的兩個聯盟,即便如此也有75%的球隊在主場勝績更多。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常規賽戰績靠前的球隊得到的獎賞是季後賽主場優勢——聯盟以這種方式來刺激各支球隊在漫長的常規賽中打起精神。刺激球隊在主 場獲勝的還有經濟誘因:你的主場戰績越好,球迷就越願意掏錢買球票以及紀念品,贊助商越願意砸出大額契約,電視台也越願意出高價購買轉播權。
所以,主場優勢的的確確存在,但它到底來自哪裡?

誤區#1

主隊贏球是因為球迷激發了隊員的戰鬥力
我們通常認為,主場氣氛更有利於球員發揮:熱情的球迷為你歡呼、音響里播放著你最愛的音樂、你出場時還有煙火助陣。但事實上,球迷對於球員的影響非 常有限。我們是如何得出這一結論的呢?考察球迷影響力的難度在於,幾乎所有集體項目都擁有複雜的賽場互動,除了球迷,球員還要受到隊友、防守者、防守者的 隊友以及裁判的影響。如何把其他因素去除掉呢?我們需要找到比賽中一個互動關係簡單明了的環節,比如籃球賽場中的罰籃,它只是單個運動員與試圖分散他注意 力的觀眾之間的互動。
在過去20年中,NBA比賽超過23000場,客隊罰籃命中率為75.9%。主隊呢?沒錯,也是75.9%。那么,關鍵時刻的罰籃命中率是否有所差 別呢,比如第四節或者加時賽?答案是否定的。即便在比分膠著的比賽中,在主隊球迷極盡全力挺主隊、噓客隊時,主客隊的罰籃命中率也是不相上下。
其他項目情況如何?在冰球比賽中有點球決戰,每支球隊派出三位球員直接面對門將射門,點球的命中率主客隊相差不大。從2005-2006賽季至 2008-2009賽季,有624場NHL比賽是由點球大戰分出勝負的,其中主隊勝308場((49.4%),客隊勝316場(50.6%)。換句話說, 在看似球迷最能影響賽果的點球決戰中,NHL原本明顯的主場優勢反而消失了。
在NFL比賽中,我們可以參考棄踢手(Punter)和踢球手(Kicker)的表現。事實表明,主隊和客隊棄踢手的平均碼數是一樣的,均為 41.5碼左右。同樣,踢球手的射門得分率以及附加分得分率也看不出主客之分,均為72%左右。當然,你可能認為棄踢手和踢球手之所以受球迷影響有限,是 因為他們觸球時間太短。那么讓我們來看看四分衛。主場球迷總是想方設法分散客隊四分衛的注意力,然而讓他們失望的是,客隊四分衛的傳球平均碼數甚至比主隊 還稍高一點。
棒球場上最理想的考察對象莫過於投手。MLB官網統計了過去三個賽季中超過200萬次投球,結果是投手們在主場的表現並沒有優於客場。他們在主場投 出好球的比率為44.3%,而客場為44.5%,甚至球速也一樣,球通過本壘板時的平均速度都是87英里/小時(140公里/小時)。那么,擊球手的表現 有主客之分嗎?統計數據表明,當球員拿著球棒站在本壘板上,無論身在主場還是客場,他擊中球的幾率是完全一樣的。

誤區#2

主隊贏球是因為旅行讓客隊
疲憊不堪
客場之旅的確很辛苦,但是主隊並不會因此占到太多便宜。為什麼?讓我們參考一下同城對手或者鄰城對手的交鋒,比如洛杉磯湖人對快船(兩支球隊共用一 個主場)。有意思的是,被指定為主隊的球隊取勝的幾率更大,與他們的其他主場比賽並無二致。同樣,客隊也沒有出現旅行距離越遠越容易輸球的狀況。
MLB也一樣,同城對手交鋒時(芝加哥小熊和芝加哥白襪、紐約揚基和紐約大都會、洛杉磯道奇和洛杉磯天使、舊金山巨人和奧克蘭運動家),主隊的勝率 與平時不相上下。讓人吃驚的是,在過去一個世紀中,主場優勢一直很穩定。拿MLB來說,1903-1909年的主隊勝率與2003-2009年的主隊勝率 完全一樣,這足以說明:坐飛機旅行相對於坐火車來說,並沒有給球隊帶來更多勝利。
NFL的客場之旅同樣影響有限。每支球隊每周只打一場比賽,他們通常提前幾天抵達客場進行適應。像其他聯盟一樣,當臨近的兩支球隊相遇時(奧克蘭突襲者和舊金山49人、紐約巨人和紐約噴氣機、巴爾的摩烏鴉和華盛頓紅皮),主隊仍保有主場優勢。

誤區#3

主隊贏球是因為賽程安排對他們更有利
NBA的大部分背靠背比賽都發生在客隊身上,球員的體力消耗非常大。那么,主隊會因此占到便宜嗎?是的。NBA每支球隊每個賽季大約打20場背靠 背,其中14場為客場作戰。根據我們的計算,這14場比賽的勝率只有36%。這也就意味著,球隊每個賽季會因為背靠背而多輸一到兩場。
賽程的差異不僅僅體現在背靠背上。主隊通常在相同的時間範圍內擁有更多的休息時間,比如過去三天、過去一周甚至過去兩周。據我們估計,NBA的主場優勢當中,有21%得益於賽程。
MLB受賽程的影響則很小。球隊每次客場之旅都要打三到四場比賽,比賽的間歇期他們就留在客場,額外的體力消耗並不多。NFL一直致力於公平公正,賽程安排也談不上對哪些球隊更有利。
相對而言,大學賽場上藏有更多玄機。強隊也許會宣稱,NCAA偏高的主隊勝率來自狂熱的校園文化,但是真正的原因在於賽程:強隊在賽季初期的對手通 常較弱。我們發現,大學橄欖球的主場優勢有一半來自於賽程。如果我們將那些強隊去除,那么主場勝率一下子從64%跌到57%,幾乎跟NFL以及室內橄欖球 聯盟持平。
因此,在大學橄欖球以及大學籃球聯賽中,主場優勢有一半得益於賽程。NBA和NHL的主場優勢也與賽程有關。然而在MLB、NFL以及各足球聯賽中,這一點根本不成立。

誤區#4

主隊贏球是因為享有天時地利
的優勢
NBA球場和NHL球場大同小異,比賽都在室內,球場都有空調。然而NFL不同,氣候以及賽場條件千差萬別。那么,NFL的主場優勢是否來自於這裡呢?
不。我們統計了1985到2009年間近6000場NFL比賽,發現寒冷地區的球隊在遇到嚴寒天氣時,主場勝率並未提高;同樣,炎熱地區的球隊在遇到酷暑天氣時,主場贏球也沒有變得更容易。
棒球情況如何?不但氣候各異,球場也各具特色,主隊球員是否會因此占到便宜?有些棒球場好像有一股魔力,投手總能發揮出高水平;相反,一些球場則是 擊球手的最愛。我們發現,“擊球手球場”的主隊(他們很可能擁有眾多強棒)在主場與對手的安打之差,並未高於其他球隊,而且他們在客場的擊打表現也不比其 他球隊強。也就是說,科羅拉多洛磯隊(擊球手主場)與紐約大都會隊(投手主場)在打客場時,安打都差不多。
至於作弊、在場地上做手腳以及在更衣室搗鬼等齷齪伎倆,也許在以前能轉化為MLB的主場優勢,但是現在已經行不通了,因為大聯盟的規則越來越細、監視設備越來越發達、對作弊的處罰也越來越嚴厲。

關鍵問題

究竟來自哪裡?

任何一位球迷都堅信,他或她的球隊被裁判黑了。主隊球迷總會在裁判做出不利判罰時製造最大噓聲,而且總能想出最尖刻的語言攻擊——裁判,如果你再長 一隻眼睛,您就是基克洛普斯(獨眼巨人)!當然也有不少缺乏創意的罵街——狗娘養的!我們發現,裁判的確有所偏袒,而偏袒的對象正是主隊,而且球迷的聲勢 越大,偏袒的程度就越高。事實上,這才是主場優勢的根本所在。
讓我們先來探討一下,如何評估裁判的偏袒。我們需要找出一項運動的某個環節,它由裁判控制,與此同時,裁判又不會受到球員的影響。我們在足球中找到了。這還多虧了一位每個周日晚上都做比賽記錄的西班牙老奶奶,否則我們也許永遠也無法發現裁判的偏見。
在足球比賽中,裁判有權決定傷停補時的長短。所謂“補時”,就是補上那些因為球員受傷、犯規以及換人等損失的比賽時間。來自倫敦經濟學院的教授納特修·帕 拉西奧斯-胡埃爾塔(Natxo Palacios-Huerta)帶領一個研究小組,根據他母親親筆所做的比賽記錄,來評估裁判的公正性。該小組研究了西甲的750場比賽後得出結論:在 膠著的比賽中,如果主隊領先,裁判就會明顯減少補時,反之則延長。如果主隊在常規時間結束時領先一球,平均補時為兩分鐘;如果主隊落後一球,則增加到四分 鐘。有意思的是,兩隊打成平手時,場均補時三分鐘。
那么,如果主隊大比分領先或者大比分落後時情況如何?裁判不會有任何偏袒。主隊在領先兩球以上或落後兩球以上時,平均補時基本相同。裁判的行為完全 可以理解。他們不但要照顧激動的主場球迷,還要考慮自己的名聲、媒體的反應以及可能招致的處罰。如果補時已不可能影響比賽結果,為什麼還要刻意延長或縮短 呢?
這種現象不僅僅在西甲中存在。研究人員發現意甲、德甲、蘇超以及美國足球大聯盟的裁判同樣偏向主隊,他們會在客隊身上吹更多的犯規。我們回顧了英超、西甲 以及意甲的超過15000場比賽,發現主隊的紅黃牌獲得數明顯少於客隊。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在足球比賽中,主隊勝率接近63%。

關鍵證據

NBA的“黑哨”
在NBA中,主客隊的罰球命中率相差無幾,但主隊要比客隊平均每場多罰球1到1.5次,為什麼?因為客隊會被吹罰更多的犯規,尤其是投籃犯規。客隊還會被吹罰更多的失誤和違例。
讓我們對主隊和客隊的犯規、失誤以及違例仔細進行分析。有些判罰一目了然,比如24秒進攻違例,不需要裁判我們都能做出判斷,籃板上就有計時錶,如 果到時間還沒出手,籃板後面的紅燈就會亮起來。而某些犯規、失誤和違例的判罰則更多需要裁判臨場界定。比如那些場上莫衷一是的情況,吹與不吹模稜兩可,卻 又必須做出判罰,這往往是裁判發揮關鍵作用的時候。
現在讓我們通過研究裁判必須做出的主觀判罰,來探究主場優勢到底表現在哪裡。無球犯規和進攻犯規也許是籃球場上最容易引起爭議的判罰。泰德·伯恩哈 特曾是NBA的資深裁判,現已退休,他幫助我們分析:“阻擋和帶球撞人是難度最大的判罰。”後來我們發現:對於進攻和無球犯規,裁判判罰對主隊有利的比率 是其他個人犯規的兩倍;而技術犯規相比之下則容易判罰得多,因為都是一些極端狀況,此時主隊獲利的例子就較少。如果我們再看那些更有價值的犯規,比如那些 會造成球權交換的犯規,主隊獲利的可能性是非球權交換犯規發生時的4倍。
失誤和違例的情況又如何呢?24秒進攻違例是非常容易做出的判罰,所以對於主隊和客隊沒有區別。5秒違例的情況也是類似,因為所有人都會讀秒(儘管 裁判也許比其他人讀得稍微慢或快一點,但也沒有一個專門給5秒違例計時的鐘),主隊和客隊之間也相差不大。事實上,主隊5秒違例還要稍微多於客隊。
考察NBA中的裁判偏袒並不容易,因為很多動作都不是獨立的,需要結合當時場上的具體情況,而最具爭議的判罰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無判罰”,也就 是沒有鳴哨。如果說裁判的偏袒在足球、棒球以及橄欖球中都很明顯,那么我們是否有理由懷疑:NBA裁判也受到了主場球迷的影響?
2009年2月25日,波特蘭開拓者客場輸給聖安東尼奧馬刺15分。開拓者犯規13次,馬刺14次,兩隊各失誤6次。從這些數字上看不出什麼問題, 但是如果我們細究每一次犯規以及失誤,就會發現開拓者的無球犯規比馬刺多出一倍,而6次失誤中,有5次來自更能體現裁判意志的判罰:一次走步、兩次模稜兩 可的出界、一次干擾球、一次有爭議的腳踢球。相比之下,馬刺的6次失誤都顯而易見:5次傳球失誤,一次24秒違例。除此之外,針對開拓者的判罰中有更多次 導致有利於馬刺的球權轉換。
幾天后,兩隊再次相遇,這一次地點換成波特蘭。開拓者贏了18分。馬刺被吹了25次犯規和16次失誤,而波特蘭有18次犯規和13次失誤。和之前那 場比賽一樣,在犯規和失誤的具體判罰上體現出了主客之分。在馬刺的16次失誤中,至少有11次模稜兩可,包括幾次有爭議的出界球。另外,兩位馬刺球員甚至 被吹了翻腕,而NBA平均每6場比賽才會吹一次翻腕。開拓者的13次失誤中有10次沒有爭議,包括兩次24秒違例以及數次傳球失誤。比賽中有10次球被碰 出界,8次吹給了開拓者。
因此,NBA的主場優勢中到底有多少來自於裁判偏袒?裁判通常會判給主隊更多的罰球。在罰球得分方面,主隊場均比客隊多0.8分,而主隊場均得分比 客隊多3.4分,那么光罰球這一項就占了將近25%。如果我們把有關失誤的爭議判罰所導致的影響進行數據分析,這一項又占據了25%。而有關犯規的爭議判 罰所導致的影響,也占據了25%。別忘了,NBA的主場優勢中還有21%來自於賽程安排。
那么至此,NBA的主場優勢我們已經基本明確:裁判因素超過70%,也就是說,裁判偏袒是NBA主場優勢的根本所在。

關鍵動機

裁判為什麼偏袒主隊?
首先我們聲明:沒有證據表明裁判被授意偏向主隊。我們相信,絕大部分裁判有良好的職業精神,總是盡力做到公平公正。
然而,他們無法做到與外界壓力徹底絕緣,正因為如此,我們相信裁判才是主場優勢的真正來源。歸根結底,裁判也是人。經過反覆測試,心理學家發現社會 環境對人類的行為和決策存在巨大影響,儘管人們自己往往沒有知覺。這種現象被定義為“從眾”(Conformity)。換句話說,當人類面對巨大壓力,比 如瘋狂的主場球迷在幾米外狂喊,你卻要硬著頭皮做出關鍵判罰時,自然會希望通過某種方式減輕壓力。而順著球迷的意願武斷做出有利於主隊的判罰,正是方法之 一。當他們對自己即將做出的判罰沒有把握時,也容易被球迷左右。
如此看來,裁判並不是有意偏袒主隊,只是在做他們認為正確的判罰,他們在不經意間“採納”了主場球迷的意見。同樣一個動作,裁判和成千上萬的球迷同時在看,假如成千上萬的人都跟你的想法相反,那你自然會喪失底氣。
在“從眾”理論的基礎之上,心理學家進一步推斷:球迷數量越大、情緒越高、需要判罰的行為越模稜兩可,裁判就越容易受到影響,主場優勢也就越為明 顯。前文所提到的西甲研究小組也發現:觀眾越多,補時的偏向性就越明顯。更有趣的一項研究來自德國。德國的許多足球場同時也是田徑場,邊界線外的跑道起到 了隔離牆的作用,使球迷距離球場更遠,距離裁判也更遠。你猜怎么著?主場哨下降了一半。
NBA也是一樣。一般情況下,主隊被吹罰走步的幾率比客隊低15%,在觀眾人數最多的比賽中,主隊被吹走步的幾率比客隊低28%。NFL大部分比賽 球票都能售罄,觀眾越多的場地,在犯規與失誤方面主隊與客隊的差別就越大。幾乎所有的體育項目都一樣,觀眾越多,主場優勢就越大。反之,觀眾越少,主場優 勢就越小。在NBA觀眾最少的比賽中,主隊勝率只有55%,而觀眾最多的比賽主隊勝率高達69%。NHL體現得也很明顯,兩項數據分別為52%和60%。 歐洲足球聯賽差別更大,分別為57%和78%。
2001年,研究人員剪輯了足球比賽中的一些鏟球畫面,分別讓兩組裁判來看。第一組看到的錄像中保留著原始聲音,第二組看到的則是靜音畫面。結果第 一組裁判更容易順著球迷的意願做出判罰,也就是說,客隊的鏟球更容易被吹犯規,而主隊的鏟球更容易被視作合理動作。第二組裁判並未表現出偏袒主隊。此外, 第一組裁判對自己的判罰更焦慮、更沒把握,因為球迷的聲音讓他們感受到壓力。想想看,如果他們真的身處球場之中,壓力會有多大。
更具說服力的案例,可能要數沒有觀眾的比賽。兩位瑞典經濟學家研究了21場無人觀看的足球比賽,他們驚訝地發現:在這些比賽中主場哨大大減少,其中犯規減少23%,黃牌減少26%,紅牌減少70%。而無論有沒有人觀看,球員的表現是一致的。
裁判的傾向性不僅解釋了主場優勢的來源,還解釋了為什麼主隊勝率在超過一個世紀的時間裡保持不變。很多體育項目都改變了規則,比如NBA引進了24秒計時以及三分線,但是裁判所扮演的角色並未改變。裁判仍然要吹犯規、判點球,他們仍然是人,仍然無法逃脫人類的心理模式。
我們無法對所有裁判的每一次判罰都做出評估,但是我們堅信:如果我們看到一部分判罰偏向了主隊,那么很可能還有我們沒有看到的偏袒判罰。這就如同一 位父親回到家,撞見未成年的女兒正在和男朋友接吻,他一定怒火中燒,而最讓他生氣的肯定不是接吻,而是在他沒看見時,女兒都幹了些什麼。

奧運會

4年前的北京奧運會,中國運動員憑藉主場優勢奪取了51枚金牌,第一次登上金牌榜首位。而4年後的倫敦奧運會,身為東道主的英國人也有出色表現。不過,仔細分析就會發現,主場作戰其實也是“雙刃劍”。
如果想知道什麼叫做“主場優勢”,聽聽倫敦奧運會水上芭蕾比賽中英國觀眾如此為本國選手加油,你就有答案了。儘管那對英國選手連獎牌都沒拿到、僅僅排名第9,但我們必須得承認,主場優勢是真能帶來金牌的。為英國贏得一枚網球男單金牌的穆雷在不久前的溫網決賽中剛剛輸給排名世界第一費德勒,但在奧運決賽中,他卻把費德勒擊敗了。穆雷說:
“通常我輸掉大滿貫決賽後會好幾個月都恢復不過來,完全沒了動力。但這次倫敦舉辦奧運會,來得正是時候。輸掉溫網4天后,我就開始努力訓練,因為我極其渴望在倫敦有好表現。”
就像穆雷所說,東道主選手在奧運會上確實有額外動力。在倫敦,英國運動員直到第5個比賽日才獲得第一枚金牌,但隨後的8天內狂攬22金,僅次於中美,排在第三位。這其中,東道主觀眾的支持起了很大作用。英國游泳名將阿靈頓說:
“我們從來沒有體會過這種感覺,從來沒有在二、三千名主場觀眾面前比賽。那種感覺實在是太好了!”
除了觀眾支持,主場作戰還會為東道主帶來一些稀奇古怪、不足為外人道的優勢。希臘運動員在雅典奧運會獲得他們史上第一枚跳水金牌,就是因為排在前面的中國、俄羅斯等國的選手莫名其妙的接連失誤。而在倫敦奧運會上,穆雷透露了他的對手費德勒在比賽中的煩惱:
“費德勒比賽節奏很快,每次發球的間隔都很短。但決賽那天,因為現場觀眾一直不斷歡呼、發出噪音,他不得不經常停下來等觀眾安靜。我覺得這有點影響到他的發球表現,讓他的心理也有所波動了。”
甚至有人指出,國際奧委會和裁判偏袒起東道主來是連眉頭都不會皺的。中國羽毛球女雙球員被指為選擇對手而在小組賽最後一場“消極比賽”,就取消了資格;但英國隊在腳踏車男子團體競速比賽中故意摔倒以獲得重新出發的機會,國際腳踏車聯盟和國際奧委會都認為這是“合理利用規則”。
可惜,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英國代表團開幕式旗手、本屆奧運會奪取了兩枚金牌的腳踏車名將霍伊,指出了主場作戰的另一面:
“當你被媒體的注意力和公眾所包圍的時候,激動的感覺和壓力同在。”
而談到“主場壓力”,上屆奧運會東道主中國運動員也很有發言權。中國網球金花之一的彭帥這樣回憶自己的北京奧運會:
“(北京奧運會)我就是和孫甜甜配合打了一場雙打。可以感覺到甜甜特別緊張,我們當時在中心場地比賽,對手其實不是特彆強,但最終還是比分很接近的輸掉了。”
中國人曾感受到的,英國人也感受到了。阿靈頓在北京奧運會上獲得了兩枚游泳金牌,一舉成名,她說:
“雖然不能說主場觀眾的期待變成壓力阻礙了我,但這確實讓我特別的不習慣。我以前就是埋頭乾自己的事情,但我也知道北京之後的道路是很困難的,而這次主場奧運會一定會非常不同。”
回到主場倫敦,阿靈頓最終只拿到了兩枚銅牌。
經歷過主場奧運會的國家還面臨著另一個課題,那就是“下屆怎么辦”。在體驗了主場狂歡以及意外的好成績後,無論誰都會面臨更困難的道路。本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副團長肖天曾指出,最近幾屆奧運會的東道主在下屆比賽中金牌數都會縮水三分之一左右——這大概就是“主場作戰”吹起來的泡沫被擠掉了。
而在評價中國的強項羽毛球為何倫敦表現得比北京還好時,中國國家體育總局乒羽中心主任劉鳳岩的一番話可以拿來和所有奧運東道主共勉:
“雖然我們2008年是有天時地利人和,但對競技體育來說,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條件,重要的還是靠實力。這次儘管是在國外,但我們具備了這個實力,成績超越上屆就是必然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