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性充血

主動性充血

主動性充血為一種生理現象,指局部器官組織由於動脈血輸入量增多而發生的充血,又稱動脈性充血(active hyperemia),簡稱充血。充血是一主動過程,表現為局部組織或器官小動脈毛細血管擴張,血液輸入量增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主動性充血
  • 外文名:fluxionary hyperemia
基本介紹,原因,類型,生理性充血,病理性充血,病理變化,肉眼觀察,鏡下觀察,病變及後果,

基本介紹

局部器官或組織由於動脈血輸入量增多而發生的充血,稱為主動性充血(arteial hyperemia),又稱動脈性充血(active hyperemia),簡稱充血。充血是一主動過程,表現為局部組織或器官小動脈和毛細血管擴張,血液輸入量增加。

原因

凡能引起細動脈擴張的任何原因,都可引起局部器官和組織的充血。細動脈擴張是神經體液因素作用於血管,使血管舒張神經興奮性增高或血管收縮神經興奮性降低的結果。

類型

各種原因通過神經體液作用,使血管舒張神經興奮性增高或血管收縮神經興奮性降低,引起細動脈擴張,血流加快,造成動脈血灌注量增多。常見的充血可分為以下兩類:

生理性充血

為適應器官和組織生理需要和代謝增強而發生的充血,稱生理性充血,如進食後的胃腸道黏膜充血,運動時的骨骼肌充血和妊娠時的子宮充血等。

病理性充血

病理性充血指各種病理狀態下的充血。
(1)炎症性充血:炎症性充血是較為常見的病理性充血,特別是在炎症反應的早期,由於致炎因子的刺激所導致的軸索反射和組胺等血管活性物質的作用引起細動脈擴張充血,局部組織變紅和腫脹。
(2)側支性充血:動脈阻塞時,局部組織缺血缺氧,代謝產物堆積,刺激血管運動神經,導致缺血組織周圍的動脈吻合支擴張充血,稱為側支性充血。側支性充血具有一定的代償作用,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
(3)減壓後充血:局部器官或組織長期受壓,當壓力突然解除時,細動脈發生反射性擴張引起的充血,稱減壓後充血。如繃帶包紮肢體或腹水壓迫腹腔內器官,組織內的血管張力降低,若突然解開繃帶或一次性大量抽取腹水,局部壓力迅速解除,受壓組織內的細動脈發生反射性擴張,導致局部充血,嚴重時可造成腦缺血而發生暈厥。

病理變化

肉眼觀察

肉眼觀察主動性充血的組織、器官體積輕度增大。充血若發生於體表時,局部組織顏色鮮紅,局部溫度增高。

鏡下觀察

鏡下觀察局部細動脈及毛細血管擴張充血。

病變及後果

主動性充血的器官和組織內血量增多,體積可輕度增大。充血如發生於體表,可見局部組織的顏色鮮紅,溫度升高。主動性充血是短暫的血管反應,原因消除後,局部血量恢復正常,不遺留不良後果,對機體無重要影響。主動性充血通常對機體是有利的。因為充血時局部組織氧和營養物質供應增多,物質代謝和功能活動增強,提高了機體的抗病能力。因此,臨床常用透熱療法或拔火罐等方法造成主動性充血來治療某些疾病。炎症反應的主動性充血,是一系列血管反應的初始,它參與炎症血管現象,具有積極的作用。但在有高血壓或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的基礎上,由於情緒激動等原因可造成腦血管(如大腦中動脈)充血、破裂,後果嚴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