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麻土族花兒會

丹麻土族花兒會

丹麻土族花兒會亦稱“丹麻戲會”、“丹麻場花兒會”。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民眾傳統集會,因起源和活動地點在該縣丹麻鎮而得名。丹麻土族花兒會集戲曲表演、花兒演唱、商品貿易為一體,一般在每年的農曆六月十三日舉行,會期為五天,一年一次,規模宏大,影響深遠。2006年,入選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節日風俗,歷史淵源,相關傳說,傳承價值,保護措施,非遺信息,

節日風俗

節日這一天,男女老少穿上艷麗的民族服裝來到花兒會會場。河灘及其附近一片小小的樹林子,是唱花兒的主要場所。 我們首先加入了圍坐在一起的一個小群體。他們中有男有女,是同一個莊子裡的,彼此之間也相互認識,但並沒有親戚關係。
圖2 丹麻土族花兒會圖2 丹麻土族花兒會
與其他地方一樣,男女對唱的花兒,主要是講感情上的事,“她唱一句少年,我答一句回話”。這裡的花兒主要也是以愛情主題為多。如:
你倆人打了一對雨傘,好像撐開了一對牡丹。
清水淌了一河灘,丹麻的會場上我們倆好。
又有如“找個朋友去過個生活”等詞句,表達的均是“感情上的事”。
也有用花兒來對自己的心情進行描述的:
她的雨傘打起來花得很,唱一句少年我們都喜歡。
此外,自然也有反映其他事情的,像:“老天爺晴了雲彩多,為啥不降個雨來”,唱的是天氣。
除了以上外,還有完全從生活場景編出來的花兒詞。一開始,男子喝“互助大曲”,婦女喝的是另一種青稞酒;過一段時間後,男女交換各自手中的酒瓶,然後一同唱起了花兒。這是“換酒歌”。
圖3 丹麻土族花兒會唱花兒的土族青年圖3 丹麻土族花兒會唱花兒的土族青年
有時候,當一位演唱者唱完後,旁邊的聽眾中,有人發出“喔呼”的一長聲歡呼。原來,這是對歌手表示讚揚,誇他(她)唱得好。
互助是土族自治縣,但也有不少漢族人。而且,一般人都同時能說漢語和土語,花兒也能同時用這兩種語言演唱,並且據說以漢語演唱的花兒為數更多。以土語唱的花兒,由於是方言,又加上了許多襯詞,因此有時甚至連當地人也聽不太明白,需要唱者加以解釋。有時候,誰想到了什麼好歌詞,自己又不想唱,還可以與同伴商量,讓同伴唱,或是一人主唱,另一人隨後跟上。
參加花兒會的對象,能否一起唱花兒主要是以有無親戚關係為界的。一般,丈夫與妻子甚至子女等全家在一起也並不罕見,只是他們之間不互相唱花兒。或是丈夫唱,妻子在旁邊聽;或是反之。而雙方如果沒有親戚關係,即使互相認識(比如來自同一個村莊),他們之間也可以對唱花兒。在他們看來,他們唱花兒主要還是為了一種娛樂,“唱一句少年,我們大小都喜歡”,“花兒唱上了,歌兒唱得過我,我喜歡”。當然,由於花兒的特定的一種無法避免的“情感”成份,親戚之間還是不會去跨越這道或許永遠不能跨過的界線。

歷史淵源

丹麻花兒會歷史悠久,在青海省境內的民眾文化活動中一直享有盛名。
圖4 丹麻土族花兒會上的土族女青年圖4 丹麻土族花兒會上的土族女青年
據專家認定,丹麻花兒會起初是當地土族民眾為祈求風調雨順、期盼五穀豐登而舉辦的朝山、廟會性質的傳統集會。經過歷史的演變,它已成為展示土族民俗風情的一個重要的文化活動。
丹麻花兒會起源於16-17世紀(明代後期),盛行於20世紀上半葉(清代、民國及新中國成立初期)。20世紀六七十年代被認為是低俗野曲會而遭到禁止,一度中斷,1978年以後逐步恢復。逐步輻射和帶動了東溝、東山、松多、五十等周邊土族聚居鄉鎮的民眾文化活動,同時還吸引了民和、大通等兄弟縣以及甘肅、寧夏等地區的花兒歌手前來觀摩、演唱和交流。

相關傳說

關於丹麻鎮花兒會的來源,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丹麻鎮本是一片森林。後來,一個土司霸占了這裡,弄得民不聊生,連續乾旱了三年不下雨,幾乎旱死了所有的生物。後來,有一男一女兩個人來到這裡唱歌,他們不斷的歌聲唱來了雨,但兩人也隨即變成了兩棵樹。以後,大家為紀念這一男一女,每年在一定的時間裡,就到這地兒來唱花兒,慢慢地形成了花兒會。這兩棵由兩個生命化成的樹仍然枝葉繁茂,成為了當地民眾心目中的聖物。
圖5 丹麻土族花兒會會場圖5 丹麻土族花兒會會場

傳承價值

丹麻土族花兒會上所演唱的土族花兒是青海花兒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其主要形式是“情歌”對唱,曲調古樸悠長,鄉土韻味濃郁,是土族民眾抒情說愛的理想載體。收集到的《阿柔洛》,《興加洛》等曲調,蘊含的土族文化內涵豐富,具有很強的民族文化藝術特徵。丹麻土族花兒會作為民族地區民眾文化生活的一種重要形式,具有頑強的藝術生命力。在長期的發展演變過程中,丹麻花兒會形成了鮮明的民族地域特徵,鞏固和延續丹麻花兒會,對豐富當地民眾文化生活,弘揚民族文化,增進民族地區各民族的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精神文明建設,打造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圖6 丹麻土族花兒會上的遊戲活動圖6 丹麻土族花兒會上的遊戲活動

保護措施

丹麻土族花兒會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後,丹麻鎮黨委、政府及團組織高度重視文化工作,把該項工作作為精神文明建設創建和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取得了顯著成效。為了進一步保護利用丹麻土族花兒會非物質文化遺產,鞏固保護成果,著力打造土族花兒品牌,挖掘土族民俗文化,開闢農村文化增收渠道,發展和繁榮農村文化,使民間藝術不斷得以傳承和創新,促進和諧文化建設,丹麻鎮立足文化大鎮的特點和優勢,進一步解放思想,促進和諧文化建設,以文化的創新推動實踐的創新,在全鎮選拔了30名愛好文藝的農村男女青年,歷時2個月,完成了節目的編排,組建了丹麻土族花兒藝術團。花兒藝術團的成立,對於打造丹麻花兒藝術品牌,發展先進文化,推動和諧社會必將起到積極作用。
丹麻戲會丹麻戲會

非遺信息

遺產級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批准文號:國發〔2006〕18號
批准日期:2006年5月20日
批准機關:國務院
批准序號:51
遺產編號:Ⅱ—20
遺產類別:民間音樂
項目名稱:花兒(丹麻土族花兒會)
申報單位: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