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鳳高台芯子

丹鳳高台芯子

高台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雜技藝術。起源於河南省鞏義市西村村,已經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後來曾傳至餵莊、羽林莊和偃師等地。乾隆十年(公元1746年),西村花燈名師王治賓家中冬梅昂首怒放,一隻小鳥落在枝頭上“喳喳”鳴叫,他藉此紮成一盞“喜鵲登梅”燈,人們十分讚賞。後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茅塞頓開,他請鐵匠打了二尺多長的鐵拐子,裝飾上梅花圖案,放在重疊的桌子上,讓一個小孩坐在上邊,這就是最初的高台雛形。後來,根據張羽煮海的民間傳說,又將上邊的小孩打扮成東海龍王的三公主,將下邊的孩子打扮成張羽,這樣,人們便可抬著高台行走,停下來,觀眾也可遠遠的看見,由此可知,高台這種傳統民間藝術,脫穎於花燈之中。人們把王治賓尊稱為“高台祖師”。1994年6月中央電視台第三套節目曾專題進行過報導。隨著時代發展,高台藝術也在不斷創新1948年鞏縣解放前夕,西村高台相師張德法製作了“雄雞報曉”的拐子圖案,寓意黑暗已經過去,曙光就在眼前。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相師張德法、胡宗慶、吳傳曾又設計了鶯歌燕舞的拐子圖案。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又設計了魚水和諧,寓意黨和民眾的親密關係。隨著高台藝術的發展,高台設計製造師逐步增多,較著名的有:王治賓、龐聚成、趙大有、費連山、吳旋乾、張小貫、張德法、荊太榮、胡宗慶、吳傳曾、張毛妮、張志交等。設計上演的拐子圖案有喜鵲登枝、梅花報喜、山中古剎、康舉神師、魚水和諧、百代流芳、雄雞報曉、鶯歌燕舞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丹鳳高台芯子
  • 分類:雜技
  • 地區丹鳳縣
基本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主要價值,相關器具與製品,

基本簡介

由於丹鳳縣所處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受秦楚文化的雙重影響,再加上丹鳳人樂於接受外來文化思想,使得“高台芯子”藝術不斷發揚光大,它即有秦人的勇敢豪放,又有江南楚文化的委婉細膩,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藝術風格。
“高台芯子”是丹鳳縣廣大民眾節日喜慶必不可少的藝術表演項目,曾參加了1999年中國西部二交會民間藝術表演和2000年神州世紀遊民間藝術表演。2005年陝西衛視台《今日點擊》欄目春節特別節目《臘月·正月》,以全方位多視角向全球觀眾介紹並宣傳了丹鳳“高台芯子”藝術的整體風貌。
丹鳳“高台芯子”經過千百年的傳承發展,完整保留了“高台芯子”這一具有歷史原型的傳統民間雜技藝術形式,它是廣大勞動人民為中華民族所貢獻的一筆寶貴文化遺產,它具備了一定的歷史價值。
“高台芯子”是把廣大勞動人民生活中的一個面集中在一個點上,通過造型藝術展現出來,在形式上既驚險離奇、又玄妙優美,是中國傳統民間文化藝術之林中的一朵奇葩,具備了一定的藝術價值。
對“高台芯子”的研究保護和傳承發展是中華民族責無旁貸的工作。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丹鳳的芯子藝術必將在繼承傳統優秀成分的基礎上,不斷吸取新的藝術元素,創新超越,以更加美好的雄姿展現在人們面前。

歷史淵源

起源於宋元時期,由傳統民間雜劇演變而來,通過廣大勞動人民不斷創造和發展,世代相傳,使“高台芯子”藝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點。由於沒有記載,最早的形成過程無法考證。

基本內容

丹鳳“高台芯子”,它屬於傳統民間社火之一,最初起源於宋元時期,由雜劇演變而來,是廣大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創造出來的一種民間雜技藝術。
“高台芯子”是丹鳳縣民眾性的娛樂活動形式之一,它與民眾的風俗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關,每逢重大節日,高台芯子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春節,從初六耍到十五,各種各樣的芯子在鑼鼓儀丈的帶領下在大街上巡遊,召來數萬人觀賞,芯子的奇妙藝術,增加了人們節日的氣氛,也充分展現了傳統民俗文化藝術的魅力。將其挖掘推廣,將為丹鳳的旅遊服務,經濟建設服務,使人們在充分了解高台芯子藝術的同時,也會對丹鳳縣的經濟建設及其各個領域有一個新的認識。
“高台芯子”的製作過程:高台芯子的材料由方桌、芯樁、三米長的抬扛兩根、麻繩、芯桿。其中芯桿是最關鍵部分。藝人運用力學原理,根據造型要求,精心設計好,用鐵棒打造成內架,固定在方桌上,用以裝扮各類造型的型芯。然後把小孩綁上去,化好裝,穿上戲服,一台芯子就完成了,最後將木扛綁在桌沿下,由四人抬著向前走。
丹鳳縣“高台芯子”內容上可分為三大類,即“文芯子”、“武芯子”和“血芯子”。
“文芯子”,是以表現愛情故事為主,兼容宣傳時事政治等。如《梁山伯與祝英台》、《西廂記》、《西湖借傘》、《黛玉葬花》、《夫妻識字》、《兄妹開荒》、《送子參軍》、《喜迎奧運》、《計畫生育》等。文芯子的特點在驚險中又透露出一股文雅舒展、乾淨、清新,給人以美的享受。如在《西湖借傘》中,許仙在百花叢中,手持雨傘,白娘子輕歌慢步,足點傘沿,凌空舞袖,使觀者如臨仙境,心況神怡。《兄妹開荒》:哥哥肩著钁頭,妹妹站在钁頭腦上,臂掛竹籃,手提罐飯,歡歌笑語,一派解放區青年熱愛勞動的場面,摧人奮進。
“武芯子”以刀槍、棍棒為道具,以武打造型為土,弘揚正氣,懲惡揚善,精妙的造型加上愛憎分明的主題,使人看了拍手叫絕,難以忘懷。如《拳打鎮關西》武松一拳把鎮關西打在空中,鎮關西定格在武松的拳頭上;《槍挑小梁王》岳飛把小梁王挑在槍尖上,拋於五米多高的空中;《真假美猴王》,真假美猴王在空中過招,兩拳相撞,中間一軸,空中旋轉,二人云里來霧裡去,打的天昏地暗。
“血芯子”以恐怖見長,一把刀由頭頂插入,血流滿面;把剪刀插入眼中,眼球外露;一根銀槍由前心進,後心出,被刺者高懸空中鮮血直流;開膛破肚,腸子肚子流在外面,使人又噁心又害怕;惡鬼掐著人脖子高舉空中,雙眼圓睜,張口露舌,雙腳亂蹬。使人看後晚上睡覺惡夢連連。
高台芯子從形式上可分為以下幾種:
1、“獨芯子”:就是一桿芯子上一個人,這樣的芯子雖然簡單,但特別漂亮,也不失奇巧,如《黛玉葬花》,《嫦娥奔月》,《竇娥怨》,一般都是高懸空中,動感十足。
2、“雙芯子”:就是一桿芯子上有二人,上下兩層,上為主下為輔。也有二人平站的,一般為轉芯子所用。
3、“眾芯子”指三人或三人以上,最多不超過五人,一般分二層或三層。
4、“轉芯子”芯桿底部有一轉軸,芯桿上的人物造形,在行進中可以轉動。
5、“吊芯子”又叫“吊胡蘆”,或叫“金線吊胡蘆”,就是用細線將一人吊在空中,所吊之人物一般是丑角或反派人物,一般所用的線是細鋼絲,遠處看不見鋼絲只看見人在空中動作。
6、“背芯子”也叫“肩芯子”,準確的講是“挑芯子”,一個人肩一個棍,後面挑一人,這個“棍”可以改裝成勞動工具,也可以是刀、槍、棍、棒,中間有架子,在人身上綁
著,後邊也有架子,在小孩身上綁著,這個架子就是“芯子”。一般是在地下走的。
7、“擔芯子”,結構和“挑芯子”一樣,只不過是兩頭有人,也是在地上走。
8、“平朵”也叫“平台”,是不用芯桿的芯子。在方桌上設定一個小舞台,演員在上面不斷變換造型,也可以跟隨音樂跳舞唱歌。
9、“騎獨槓”二人抬一個3米長的槓子,一人騎在上面,一般是逗人笑的丑角。
“高台芯子”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綁在牛身上,馬身上,也可布置在拖拉機上,汽車上,但丹鳳人還是喜歡抬著走。因為芯子以高奇險為特點,也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在行進中,一般有二至三人手持“T”字型長桿做保護,一是防止芯子側倒,二是途經村鎮將橫位的電線撐起來,以確保全全順利進行。
丹鳳人通常把耍芯子叫“斗”芯子,有挑逗和爭勝的意思。各地方過年耍芯子從正月初六開始,一直要到正月十五,街兩頭有一方開始,就扮一些具有侮辱對方的芯子。如新郎官到對方娶了媳婦,大肚子女人到對方生個孩子等。對方第二天就開始耍芯子,先是回敬對方。隨後就比看誰的芯子出奇,每天都有新花樣、新變化,特別是正月十五這一天,全縣的芯子在縣城集中展示,各路藝人大顯身手,參展的芯子驚險、奇特、巧妙、風趣,使觀看者無不拍手叫絕,同時也對丹鳳“高台芯子”這一傳統民間文化藝術肅然起敬。

基本特徵

“高台芯子”是丹鳳縣廣大勞動人民千百年來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文化實踐中,所創造的一門獨特藝術,它具備了六大特徵。
一、它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丹鳳縣的前身是古龍駒寨,地接秦楚,水趨襄漢,陸入秦晉,是聞名於世的水陸交通要塞,商賈雲集,幫會眾多,每年都有幫會慶典活動十多次,尤為重大的當屬船幫廟會,除唱戲外,主要就是芯子表演。
二、它具有鮮明的主題思想,每台芯子在製作前都要先定主題,圍繞主題構思造型,使觀賞者一目了然。芯子的主題思想都富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三、它具有一定的技術含量。整個芯子造型都是通過力學原理塑造而成,在不協調中尋找協調,在不千衡中尋找平衡,每個芯子藝人都具有一定的文化藝術修養,一台芯子的優劣,藝人的水平起決定作用。
四、它具有廣泛的參與性,每年春節或其它節日活動,高台芯子吸引了數十萬人參與。工農兵學商,各個行業、各個部門都會奉獻最少一台芯子。特別是外地遊客趕來觀賞丹風芯子,都會被這獨特而又神奇的藝術形式所感動。
五、它具有獨特的傳承形式,芯子的藝術傳承無需拜師學藝,由於它參與的廣泛性,使愛好者在實踐中潛移默化,心領神慧,只要熱愛、投入就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六、它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由於丹鳳縣所處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受秦楚文化的雙重影響,再加上丹風人樂於接受外來文化思想,使得芯子藝術不斷發揚光大。“高台芯子”的驚險離奇,反映了秦人的勇敢豪放,它的玄妙優美,又具備了楚文化的委婉細膩,形成了獨特的傳統民間文化藝術風格。

主要價值

一、歷史價值:“高台芯子”是廣大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所創造的一種獨特藝術形式,經過千百年的傳承發展,完整保留了“高台芯子”這一具有歷史原形的民間雜技藝術形式。它是廣大勞動人民為中華民族獻上的一筆寶貴文化遺產。
二、藝術價值:“高台芯子”是把人們生活中的一個面集中在一個點上,通過造型藝術展現出來,即客觀又概括。在形式上又有驚險、離奇、美妙,使人看後回味無窮。它是中國傳統民間文化藝術之林中的一朵奇葩。
三、經濟價值:“高台芯子”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決定了它的經濟價值,丹鳳的“高台芯子”曾多次全方位的展現在世人面前,如1990年世界16個國家83位國際友人來丹鳳考察,看了丹鳳的200多台芯子後,目瞪口呆,讚不絕口。1999年“中國西部二交會”和2000年“神州世紀游”重大活動在商洛舉行,丹鳳芯子作為慶祝活動的主打節目參加巡遊,受到了國內外客商和遊人的高度稱讚。2005年春節,陝西電視台衛星頻道的《今日點擊》欄目專題片“臘月·正月”節目向全球全方位介紹了丹風“高台芯子”,把丹鳳的“高台芯子”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所以,重點著力開發丹鳳“高台芯子”來為旅遊工作服務,對丹鳳的經濟建設將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相關器具與製品

“高台芯子”是一門傳統民間雜技造形藝術,供人欣賞。它的製作器具有方桌、芯樁、木槓、芯桿、麻線、戲劇服裝等,通過藝人的巧妙綁紮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