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金漕河

丹金漕河橫跨鎮江丹陽縣和常州市金壇區,又名珥瀆河,俗稱七里河。北起京杭大運河,南迄里莊荊城村,長18.4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丹金漕河
  • 地理位置鎮江丹陽境內
  • 又名:珥瀆河
  • :18.4公里
丹金漕河,環境演變,

丹金漕河

這段河道古代在珥陵、橫塘兩處有壩,蓄水灌溉高田,宋淳化三年(992年)疏浚過。自南宋端平年間(1235年前後)開壩置閘,之後經多次拓浚而通順。明成化六年(1470年)、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和三十年、光緒十八年(1892年),曾相繼疏浚。民國4年(1915年)、21年、24年、35年先後疏浚。  解放後,1954年2月,丹陽縣結合珥陵電灌區建設組織1.3萬勞力,疏浚七里橋至橫塘河段,長3.1公里,完成土方28.1萬立方米。1958年冬,為擴大河道的引排能力及達到500─1000噸位的通航要求,鎮江專區組織丹陽、金壇兩縣拓浚七里橋至金壇縣城河段。因工程設計標準過高,勞力不足等原因,至次年3月僅完成部分水上土方。1959年10月,繼續施工,將工程量調整為299萬立方米,由丹陽、金壇兩縣平均負擔。11月丹陽縣組織橫塘、珥陵、蔣墅、導墅、皇塘等5個公社,1萬餘勞力,疏浚七里橋至左墓橋河段,長13.1公里,1960年4月竣工,完成土方155.6萬立方米。1969年冬,丹陽、金壇兩縣再度聯合重浚七里橋至金壇縣城河段,並對里莊荊城巷一段進行裁彎取直,並配建丹金河閘。工程於1970年1月竣工,共完成土方200餘萬立方米。  丹金河閘,位於丹陽荊城村,3孔,其中中孔寬8米為通航孔,總淨寬16米。工程於1970年1月動工興建,8月竣工,後因太湖湖西水利規劃的高水高排控制方案未能實施,此閘尚未投入運用。

環境演變

比鄰鎮江市的金壇(80年代末期原屬鎮江行政專區)位於江蘇省南部,金壇有著悠久源淵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母親河丹金漕河孕育了54萬金壇人民,她象一條長長的玉帶穿境而過。
金壇素有“江東福地”和“魚米之鄉”之稱,也是“中華絨螯蟹之鄉”、“中國綠茶之鄉”…… 金壇素有“洪水走廊”之稱,境內山、平、圩兼有,西以低崗丘陵為主,東為洮隔平原,特定的地理環境決定了多雨則澇、少雨則旱的特點。
“老金壇”都知道,六七十年代丹金漕河清澈見底、甘甜潤喉,可直接飲用,而今渾濁不清,有人戲稱:“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質變壞,80年代魚蝦絕代,90年代拉稀生癌。”這是對水的質變的真實寫照。
如今,治理丹金漕河生態環境已經迫在眉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