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迪萊恩

丹迪萊恩

在一年戰爭時期,對於一般的MS來說,單獨突入大氣層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整個一年戰爭中,僅有RX-78-2 高達二號機成功完成過大氣層的單機突入。但由於其機載冷卻系統的高昂成本,並沒有在戰後被制式採用。其他的MS或是由大型戰艦/運輸機運載,或由裝在專用的隔熱艙中進行降下作業。雖然從成本上來看,這比較划算,但如果是用此在衛星軌道上對地面目標實行強行的突襲作戰,效果則差強人意,不僅前期的準備時間過長,降下途中危險重重,而且在降下完成後也無法立刻投入戰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作為特殊作戰用而開發的大氣層突入用機具——RX-107 TR-4·丹迪萊恩(TR-4 (Dandelion))誕生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TR-4·丹迪萊恩
  • 外文名:TR-4 Dandelion
  • 製造商泰坦斯
  • 初次配備:U.C.0085
  • 出現作品:在泰坦斯的旗幟下 - 
  • 機體類型:大氣圈突入試作MS
簡介,基本概要,

簡介

在一年戰爭時期,對於一般的MS來說,單獨突入大氣層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整個一年戰爭中,僅有RX-78-2 高達二號機成功完成過大氣層的單機突入。但由於其機載冷卻系統的高昂成本,並沒有在戰後被制式採用。其他的MS或是由大型戰艦/運輸機運載,或由裝在專用的隔熱艙中進行降下作業。雖然從成本上來看,這比較划算,但如果是用此在衛星軌道上對地面目標實行強行的突襲作戰,效果則差強人意,不僅前期的準備時間過長,降下途中危險重重,而且在降下完成後也無法立刻投入戰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作為特殊作戰用而開發的大氣層突入用機具——RX-107 TR-4·丹迪萊恩(TR-4 (Dandelion))誕生了。
丹迪萊恩是以RX-107 羅塞特為核心、為了特別行動開發的大氣圈突入模組試作機,擁有能與MA匹敵的推進能力和巡航距離。丹迪萊恩可以在自身推動力下到達衛星軌道的落下點。在進入大氣圈後,可以作為輔助飛行系統使用,可以直接進入戰鬥或改變降落點。雖然丹迪萊恩可以在大氣圈突入形態、MS形態、MA形態之間轉換,但這並不是所謂的“變形”。為了適應大氣圈突入過程中階段性環境變化,丹迪萊恩在設計時使用了“形態轉換”的概念,此設計對返回之前的形態並不在意。突入大氣圈後無用的部件可以脫落並拋棄,甚至可以拋棄全部額外部件,最終只留下核心MS單位。
在進入大氣圈之時,丹迪萊恩將上表面的耐熱高達尼姆合金裝甲朝向突入方向。由於展開了由氣態冷卻劑形成的耐熱場,丹迪萊恩可以實現相對高自由度的突入行動,將複雜的高度控制和角度調整控制在最低程度。此大氣圈突入形態可以搭載一台額外的MS,並且在大氣圈內可以作為輔助飛行系統使用。蒲公英以頭朝下的姿態進入大氣圈,由高達尼姆合金裝甲以及中央裝甲部的三個噴射口產生的耐熱場保護,並且將裝甲板和尾部接合器作為空氣制動器使用。
和當時同期開發完成的隔熱傘系統不同,此機體擁有獨立的航行能力,不需要利用戰艦將機體輸送至衛星軌道。並且在大氣層內,此機體可當作輔助飛行系統使用,因此可迅速突發的作戰行動。丹迪萊恩的MA形態適用於太空中和大氣圈內空中的高機動性戰鬥。當配置近戰用爪臂以及AMBAC系統時,丹迪萊恩的MA形態與原吉翁軍使用的MA-05 比格羅極為相似。雖然大氣圈突入形態僅僅是一個有飛行能力的落下艙,當轉換成MA形態時機體特徵有了很大的變化,成為著重戰鬥能力的武器。由於該機體的生產率低,最後並沒有被制式採用。
丹迪萊恩的MS形態是由裸露的核心MS的上部和成為下部的大氣圈突入模組組成的。此形態主要用於地面戰鬥,MA形態下的爪臂成為補充腿部單元來支稱機體的重量。此形態的主要移動方式並不是步行,使用其高推動力的懸浮運動以及“推進跳躍式”空中戰鬥相對有效。在MS形態下,中央裝甲部成為盾牌,側邊裝甲部作為腰部裝甲和高機動接合器,爪臂成為腿部單元。主要武器是由兩個能量包驅動的遠距離光束步槍。
丹迪萊恩雖然可進行MA形態--->大氣層突入形態--->飛行形態--->MS形態4種形態的變化,但這些並不屬於“可變”,而是配合穿越大氣層所可能遭遇的狀況變化,以“轉移形態”(不考慮如何回復前一個形態)的概念所設計的,因此是一個不可逆的變化形態。
同年10月,丹迪萊恩在第一次測試期間由T3小隊的卡爾·松原少尉駕駛突入大氣圈,並在成功進入後,與正于吉翁殘黨交戰中的駕駛TR-3 基哈爾的艾里亞德·杭特少尉合流,一同擊退了殘黨的攻擊。

基本概要

機體型號
RX-107
中文名稱
TR-4·丹迪萊恩
機體代號
-
英文名稱
TR-4 (Dandelion)
出現作品
在泰坦斯的旗幟下 -
機體類型
大氣圈突入試作MS
製造商
所屬
初次配備
U.C.008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