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於清道光三年(1823年)秋,至今已有近200年歷史,2009年5月列為廣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書院位於縣治丹洲東門內文昌宮。經費由該縣上瓮、斗江、琶團、獨峒、古宜、丹陽、沙宜等地區人士捐資建成,黎平學府石亮玉捐銀折錢6200文,丹洲鹽務官歐陽氏遺產租谷400餘擔和融安縣長安鎮4間店鋪租金,作為辦學經費和山長、教讀、學長及院夫俸給。書院校舍及活動場所占地面積約7.5畝,教室3間,另有廚房、倉庫等。光緒三十四年(1908)書院及考棚改建為兩等國小堂。1927年改辦三江縣立第一國小校,20世紀30年代改為丹洲鄉中心學校、丹洲國小,今停辦。這座歷史悠久的書院,書院分為文峰校門、宿舍、講堂、教室、圖書館、體育場和桃園,院子裡種滿了桂花、紫薇等名貴花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丹洲書院
- 外文名:Dan Zhou College
- 地理位置:丹洲島
- 始建時間:清道光三年(1823)秋
- 占地面積:約7.5畝
- 文保級別:廣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著名景點:文峰校門、講堂、圖書館和桃園
- 相關人物:劉錫鎬、費孝通
- 所屬類別:城鎮村寨
簡介,歷史事件,
簡介
書院校舍及活動場所占地面積約7.5畝,教室3間,另有廚房、倉庫等。光緒三十四年(1908)書院及考棚改建為兩等國小堂。1927年改辦三江縣立第一國小校,20世紀30年代改為丹洲鄉中心學校。今為三江縣丹洲國小。
這座歷史悠久的書院,書院分為文峰校門、宿舍、講堂、教室、圖書館、體育場和桃園,院子裡種滿了桂花、紫薇等名貴花木。
歷史事件
丹洲書院的角落有兩塊石碑。石碑上銘刻的文字記錄了清朝光緒年間,丹洲書院文人騷客雲集的盛況。東面的斗江、古宜、甚至是貴州的黎平的學生也來到這裡讀書。清朝至民國,生員最多時有800餘人。
丹洲書院為古城詩書育人培養出了同盟會會員劉錫鎬等近代著名的革命志士。培養劉錫鎬出生在丹洲一戶貧困家庭。幼時就讀于丹洲書院,刻苦用功,17歲考中秀才仕途光明。劉錫鎬卻對清政府政治腐敗非常不滿,對國家民族危難深感痛心,懷揣一腔熱血,他放棄了高官厚祿的機會,毅然奔赴香港,參加了同盟會。1911年,武昌起義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11月10日,在自己的家鄉丹洲,劉錫鎬遣散自己家人,以殺身成仁的無畏精神,宣布起義。革命勝利之後,劉錫鎬被任命為省革命軍參謀長。
院內的桂花樹就是蘇朝陽知事所種植,著名學者費孝通的臨時住所也設於此,講堂牆壁上還書寫著文革時期的毛主席語錄,在經歷了幾朝幾代後,書院都保留著時代的印記,仍在向我們訴說著時代的演變過程。
1945年4月12日清晨,日本侵略軍侵入丹洲,燒毀了房屋28戶40間,學校、鄉公所等公房3座10間,其中書院南北二樓學生宿舍2座。此燒痕是北樓被焚燒時燒及此柱所留下的痕跡,由於及時得到撲救,校室得以倖免。這是日本侵華戰爭中在丹洲島留下的鐵的罪證,日本的侵華罪行也將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現此柱保留完好。
講堂是書院的教學重地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歷史上先生即是在此給學生們上課的,一陣陣清風拂過,仿佛飄來一陣陣遠去的讀書聲。牆上還寫有毛主席語錄:“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又再次說明了書院曾經作為當地的一個主要文化中心。
中庭天井的廂房,曾經是著名的社會學家費孝通的臨時住所。解放前,費老到三江做民族調查時曾在此居住過一段時間,在當時丹洲名噪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