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順陽川、板橋川三大川系,構成了富饒的丹江平原。水漲水落,千變萬化。自古以來,丹江流下了眾多美麗的故事。丹江故事就是在這一片土地上演繹流傳,上溯其年代已不可考.究其神話色彩的背後,是廣大人民民眾弘揚真善美主旨的積極演繹.2006年起,其作為南陽眾多民間文化遺存之一入選南陽市非物質文化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丹江故事
- 流傳地域:西峽.淅川
- 內容:弘揚真善美
- 非物質文化:南陽市非物質文化名錄
故事內容
傳說很早的時候,漢江的原名叫漢河,丹江的原名叫黑河。那時,堯帝治理天下,他有九個兒子,兩個女兒。大兒子剛出生時起名叫丹珠,即掌上明珠之意。堯帝很嬌慣長子,以至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橫行霸道、無惡不做。堯帝很想把他培養教育成一個賢明的人,加上整日忙著治水、操國事,後來又有了其他十個孩子,一直未能實現自己的心愿。
堯帝慢慢地老了,想選個人繼承帝位。按規定,丹珠是繼承人選之一,可堯帝知道丹珠不學無術,難當大任。於是,堯帝便召集百官,問誰可以繼承帝位。有個大臣想討好堯帝,搶先回答:“丹珠很開明,可承帝位”。百官怕得罪堯帝,也跟著附和。堯帝嘆道:“不肖之子,不足以授天下”。他嘴上這樣說。心裡卻想試試他的智力和德行,究竟有沒有改邪歸正的希望。
堯帝用桑木做成棋盤,用犀角象牙做成棋子,教丹珠下圍棋。丹珠只學了兩局,就會運用自如。堯帝大喜,以為有了希望,就派他到黃河邊上去治水。誰知,丹珠一離開堯帝就惡習復發。那時,唯一的交通工具是船,坐上大船才顯威風。丹珠想坐大船抖抖威風,但從帝都到黃河邊沒有河道,丹珠硬是坐上船,逼著人們在旱路上拉著走。他為了取樂,趁著縴夫用勁的時候,拿斧頭砍斷縴繩,使成百成百的縴夫栽到在地上,碰得鼻青臉腫,口鼻鮮血直流,丹珠卻哈哈大笑。
堯帝知道這件事後,非常生氣,他把丹珠貶為老百姓,貶到離帝都很遠的黑河邊上。選拔賢明的舜繼承了帝位,並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許配給舜做妻子。
丹珠得知後,對父親耿耿於懷,他暗暗串通南蠻有苗部落起來造反。堯帝親自帶兵制服了叛軍,活捉了丹珠。堯帝要殺丹珠為民除害,舜是一個很仁慈的人,忙攔住說:“他本應繼承帝位,卻讓我替代了。一時想不通起來造反,是常情。只要他今後改惡從善,就饒了他吧!”丹珠給父親跪下認了錯,才被免一死。
堯帝死後,舜看丹珠惡習已改,而且有了立功贖罪的念頭,就想給他個機會,問他願意到哪兒去做官。丹珠感激萬分,流著淚說:“我在哪兒跌到,就在哪兒爬起來吧!”舜就讓他到黑河、漢河一帶做了諸侯。
那時的漢河、黑河,河水常常暴漲,加上蛇妖做怪,百姓的生命田產屢遭禍害。他們聽說丹珠要來做諸侯,更加恐慌。因為他們知道丹珠的暴虐,就紛紛準備逃走。丹珠攔住想逃的百姓說:“父老兄弟們,過去的哪個丹珠已死了”。說完就“撲通”跪下,對天盟誓:“我要將功補罪,做堯帝的好兒子,做舜帝的好哥哥,做百姓的好臣僕,若有半點虛假,願天打五雷轟!”
從此,丹珠帶領黑河和漢河(今漢江)兩河的百姓,觀水道,察地形,共謀治水方案。為了使漢河、黑河岸邊的均州、淅川城不受洪水襲擊,丹珠在漢河和黑河的交匯處設計了一條七里長的石壩。丹珠和漢河、黑河兩岸的老百姓一起開山運石,不分晝夜地乾。石壩修成了,它象一條鯿魚,橫臥在兩河的交匯處,人們都叫它七里鯿。
這事讓住在黑龍口的一個蟒蛇精知道了,惱的一蹦八丈。因為黑莽精每年六月都要到均州城、淅川城興風作浪,吞食人畜。修成了七里鯿,就是斷了它的生路。這天,它駕起了幾十丈高的浪頭。向七里鯿橫衝過來。
丹珠正騎著一頭白象巡查治水工程。忽報黑莽精作怪,就立即返回。哪知,黑莽精已將大壩沖了個大口子,洪水奔騰咆哮著向房舍農田衝去,好多百姓在水中掙扎呼救。丹珠驅動白象,飛奔著趕到缺口中央,堵住了洪水。黑莽精張著血盆大口,伸著鐵耙似的利爪向丹珠撲過來。丹珠跳下象背,順勢躍上浪頭,揮劍與黑莽精搏鬥。他們在水上翻上翻下,大戰幾百回合。丹珠瞅準一個機會,一劍砍掉了莽精的兩個利爪,與此同時,黑莽精也咬住了丹珠那劍的臂膀。那頭大象見主人遇險,就大吼一聲撲過去,用它長長的鼻子捲住了莽精,用力向空中甩去,一下子把莽精甩昏在石壩的脊樑上。這時,護壩的百姓呼號著,用石頭雨點般地扎向黑莽精,不一會,黑莽精被砸成了肉醬。
丹珠因為臂膀咬傷失血過多,加上搏鬥的消耗,多年的勞瘁,口吐鮮血,永遠地躺在了江邊。大家根據丹珠的遺願,把他葬在江邊。
人們為了紀念丹珠,就把黑河改名丹江,把漢河和黑河的交匯處也改名為丹江口。從此,丹珠的名字就象奔騰不息的丹江水一樣四海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