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布朗(丹布朗)

丹·布朗

丹布朗一般指本詞條

丹·布朗,美國作家。代表作有小說《達·文西密碼》、《天使與魔鬼》等。

1964年,丹·布朗出生於美國新罕布夏州,1996年,出於對密碼破譯和秘密情治單位的興趣,丹·布朗創作了他的第一部小說《數字堡壘》,隨後創作出版了《圈套》、《天使與魔鬼》、《達·文西密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丹·布朗
  • 外文名:Dan Brown
  • 國籍:美國
  • 出生日期:1964年
  • 職業:作家
  • 畢業院校:菲利普·埃克塞特學院
  • 代表作品:《達·文西密碼》、《天使與魔鬼
人物經歷,個人生活,主要作品,創作特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64年,丹·布朗出生於美國新罕布夏州的艾斯特鎮,是家中老大。
丹·布朗
1982年,丹·布朗從菲利普艾斯特學院畢業之後,進入阿默斯特大學,成為古老的塞尤斯倫兄弟會的一員,他打壁球,參加艾摩斯特合唱團,向小說家艾倫·陸契克(Alan Lelchuk)學寫作。
1986年,丹·布朗拿到西班牙語和英文雙學位之後,涉足音樂界,創作合成音效,自製一卷叫《動物合音》(SynthAnimals)的兒童卡帶。他那時自己開了一家名叫“鬼混”(Dalliance)的錄音公司,在1990年針對成人市場自資發行一張叫《Perspective》的音樂CD。1991年,搬到好萊塢追求創作歌手和鋼琴家的夢想。
丹·布朗在洛杉磯進入國家作曲學院參與不少活動。也是在這時候,他遇到大他12歲的布萊絲·紐頓,學院的藝術創作系(Artist Development)主任。她不尋常地接下丹·布朗栽培計畫,寫新聞稿,舉動活動,並將他介紹給有力人士,1993年,丹·布朗出了一張同名專輯。
1993年,丹·布朗和布萊絲搬回家鄉新罕布夏州,到布朗的母校菲利普艾斯特學院擔任英文老師,並在林肯阿克曼國小一所只有8個年級250名學生的國小校)教高年級學生西班牙文。
1994年,丹·布朗發行一張名為《天使與魔鬼》(Angels & Demons)的音樂CD,美術設計就是後來為同名小說設計雙元式圖示的約翰·蘭登唱片封面上。”1997年,丹·布朗和布萊絲·紐頓結成夫妻。
1996年,丹·布朗到大溪地度假時,讀完席尼·薛爾頓的《末日追殺》他認為自己可以寫得比他好。於是他開始起草撰寫《數字城堡》,一邊跟妻子用筆名丹妮兒·布朗(Danielle Brown)合寫幽默小品《187種該躲開的男人:給情場失意女的指南》(187 Men to Avoid: A Guide for the Romantically Frustrated Woman)。
1998年,出版《數字城堡》,布萊絲為這部小說作足了行銷,她撰寫新聞稿、為丹·布朗敲定談話節目以及記者訪談。幾個月後,丹·布朗和妻子又發表了另一本幽默小品《The Bald Book》,這部小品的作者正式屬名為布萊絲,不過出版商說主要的撰寫人還是丹·布朗。
2003年,《達·文西密碼》一出版隨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到2006年全球銷暢量已累積達6050萬本,丹·布朗前幾部小說也跟著大賣。他的四部小說2004年同時進入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2004年10月,丹·布朗和家人捐款220萬美元給菲利普艾斯特學院,祝賀父親獲得總統榮譽獎,設立“查理·布朗科技基金”,用於“提供電腦和高科技設備給貧困的學生”。
2005年,他被《時代》雜誌列入年度百大最有影響力的人,《福布斯》雜誌將丹·布朗評選為2005年百大名流第12名,估計他年收入達7600萬美元,《時代》雜誌估計他光是《達文西密碼》就有2500萬美元的進帳。
2006年,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推出由丹·布朗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達文西密碼》。丹·布朗列名為電影《達文西密碼》的執行製片,為電影設計了不同的密碼。丹·布朗自編自奏的歌曲《Piano》也收錄在電影原聲帶裡面。
2013年,出版小說《地獄》,該作繼續以羅伯特·蘭登作為主角。

個人生活

丹·布朗出生於美國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一位曾獲美國總統獎的數學教授,母親是職業宗教音樂家,妻子布萊絲則是藝術史學家兼畫家。

主要作品

出版年度英文原名中國大陸譯名
1998年
Digital Fortress
2000年
Angels and Demons
2001年
Deception Point
2003年
2009年
2013年
INFERNO
地獄
2017年
Origin
本源

創作特點

作品主題

丹·布朗小說中,高科技知識文化與古代神秘知識文化總是發生著融合與衝突,這既是“丹·布朗旋風”顯示的一道靚麗風景,也是當代人類真實生存狀態的鏡像。小說主人公生活在高科技知識文化的包裹里,具備高科技文化知識和研究創造的才能。他們是高科技知識的從業者,高科技知識的享用者,也思考著高科技知識文化給人類生存造成的新的社會問題和未來。
丹·布朗(丹布朗)
所謂宏大主題指的是那些具有深層社會意義,與社會發展的當前形勢聯繫在一起,具有一定理論高度的主題。這種主題體現對人類生存的思考與關懷,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領域。丹·布朗宏大主題的形成與他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有很大關係。丹·布朗的父親是位數學家,母親是位宗教音樂家,這樣的家庭環境就決定了他存在著科學與宗教兩種相對的世界觀。因而他的創作中常常表現出宗教信仰和科學共存的、矛盾的世界觀。
從小說內容方面來看,丹·布朗的作品集謀殺、恐怖、偵探、解密、懸疑、追捕、言情等通俗小說的元素於一體,卻又不以某一現行題材作為主導,從而突破了題材的界限,實現了各種亞題材的有機結合;同時,作品中借用了大量的文化知識,如達·文西的《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岩間聖母》、《維特魯威人》、斐波那契數列、五步抑揚格、聖杯故事、當代高新科技和現代信息技術,並巧妙地揉合了密碼學、數學、宗教、藝術、文化、海洋學、地質學、天體物理學、古生物學、冰川學等諸多方面的知識信息;而且,作品情節在跌宕起伏中不留任何斧鑿痕跡,雅俗共賞,從不同角度滿足了不同人群的閱讀需求,被認為是“預言了嚴肅小說與通俗小說逐漸合流的趨勢”之作。

藝術特色

懸念設定
丹·布朗從經典通俗小說樣式中吸取了很多精華成分,再通過個人的創作得到了一種包羅哥特、偵探、驚險、懸疑、高科技、言情、間諜等眾多流行因素的文體,這無疑是他得以成功的要素之一。
丹·布朗(丹布朗)
丹·布朗小說中第一類懸念設定形式是總懸念與小懸念共存。總懸念與小懸念亦稱整體懸念與主要場面中的小緊張格局。總懸念是小說中主要衝突的焦點所在,在小說開始即要提出,並隨著衝突的上升而不斷加強,一直到高潮。它是貫串全篇的情緒支柱。小懸念則屬於小說的每一個發展段落或主要場面中出現的局部緊張情勢,它起著不斷豐富和加強總懸念,並在每一章節結束時,把觀眾的注意力和興趣引向下一章節的作用。
丹布朗小說中第二類懸念設定形式是期望式懸念和突髮式懸念交織。期望式懸念建立在對讀者不保密的基礎上,它是在讀者對人物命運和事態發展有一定預感和了解的情況下所造成的期待;突髮式懸念則主要依靠對讀者保密,通過使讀者大吃一驚來加強懸念效果,是情節發展過程中出乎讀者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複雜情況和險要轉折。
丹布朗小說中的懸念使小說情節緊張,張力極大,緊緊吊住讀者的好奇心,並在哥德式的恐怖氣氛中經歷心靈與精神的高度刺激過程;交迭敘事則使得小說在情節和氣氛上得以調節,使之鬆弛有度。懸念設定與交迭敘事是相輔相成的。
這種敘事策略與讀者閱讀時的精神忍受限度有關,始終不懈的緊張,只會使讀者感到疲憊,暫時的緩解,是調節情緒,既可吊起讀者胃口,又為進一步緊張作精力上的準備。
敘事風格
敘事當然得藉助於一定的敘事話語。作為偵探小說,小說語言的選擇當然要服務於懸念的設定和故事的敘述。除了簡潔、緊湊和明朗的語言特色以外,丹·布朗還選擇了一些特殊的話語和字元來為敘事服務。在《天使與魔鬼》中,丹·布朗設計了幾個非常特殊“雙元式”的字元:“水”、“火”、“土”、“氣”和“光明之路”。這些字元都服務於故事的敘述:他們都怪異地出現在死者的屍體上,且每一次出現都把故事推向高潮。這些字元的使用大大增強了故事的懸念性,勾起了讀者的強烈好奇心,同時也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語言本身的使用價值。
丹·布朗的小說成功的運用了哥特風格,從情節到人物再到場景都滲透著濃濃的哥德式風格,使他的小說充滿了懸疑和驚悚的色彩,如他小說中的神秘場所不僅有寺廟,從而大大提高了他的小說的吸引力,這也是他的小說成為暢銷小說並經久不衰的原因之一,這主要歸功于丹·布朗抓住了人類心中最深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和對未知的恐懼。這種恐怖最深刻的時刻就是它還未發生的時候,而一旦它發生了,就應該具有一種殘酷的、怪異的美。
丹·布朗小說的通俗性在於“基本上沿用了通俗小說的敘事框架,並揉合了懸念、言情、謀殺、恐怖等偵探小說的元素,從而能夠滿足不同層次讀者的需要”。從故事的內容和情節的安排上看,丹·布朗小說沿用了古典式偵探小說的模式。如在《達·文西密碼》中,索尼埃留下了一串匪夷所思的線索,蘭登和索菲一直在推理、解謎,而解謎的過程又是懸念叢生的過程。
丹.布朗丹.布朗
縱觀丹·布朗小說的敘事,不難發現丹·布朗小說有自己的鮮明敘事特色。從巨觀上看,丹·布朗選用的是外視角(全聚焦模式),其“敘述者既在人物之內又在人物之外”,洞悉一切,掌控全局。然而丹·布朗並不拘泥於外視角,他在平實的敘述中也藉助於內視角來探索人物的內心世界和表現現實世界的矛盾,多層次、多側面的表現了科學、藝術和宗教相互衝突的主題。
從敘事層次上看,如果按“敘述分層的標準是上一層次的構成為下一層次的敘述者”來衡量的話,丹·布朗小說的敘事至少有兩個層次:故事敘述者(隱在作者)在敘述故事,而他所敘述出的小說的主人公又敘述出所謂的重大秘密。在敘事結構上,丹·布朗小說往往先把一件離奇的兇殺作為楔子,以引起讀者強烈的好奇心。然後,丹·布朗再用後現代作家所常用的蒙太奇手法行文,用幾條線索同時推進來加強小說的懸疑性,把共時的情節蘊於歷時的敘述之中,“十分巧妙地把讀者控制在驚驚與快感之中”。最後,慢慢地把讀者的視野聚焦到故事本身隱含的所謂重大秘密之上,把讀者急於了解故事結局的心態轉移到“對這種結局的原因與根源的探尋上來”。而收尾則常常出人意料,給人留下無限遐想的空間。

人物評價

“丹·布朗的驚悚小說步調快如火箭,轉折與驚奇之多讓最有經驗的讀者猜不完,再加上無懈可擊的資料蒐集功夫,使得本書在書群中出類拔萃。”(暢銷作家 VinceFlynn評)
“丹·布朗以研究為職志,也樂於自我挑戰,佳作《天使與魔鬼》以天文與建築為題材,情節以文藝復興與現代雙軌進行;如今《騙局》中,他卻蹦進了太空,為航太總署增添了不少想像的空間。丹·布朗過人之處在於他引用科學恰到好處,不至於拖累故事的步調。”(Booknews評)
丹·布朗的小說在文學品質上來看,應該是屬於中高檔之間,他寫一本小說,花幾年時間,查閱大量的資料,吸引了最新的建築、藝術、軍事等方面的知識,把它們化在小說里,這樣他的小說就有與眾不同的面貌。(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員陸建德評)
雖然丹·布朗寫的書也非常好,但我就是不喜歡,因為他的書畢竟是一個消遣讀物,我覺得沒有深意。(作家陳村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