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洛·契斯

丹尼洛·契斯

丹尼洛·契斯(Danilo Kiš,1935-1989),也譯作達尼洛·基什 ,南斯拉夫猶太裔作家。

1935年2月22日,丹尼洛·契斯出生於南斯拉夫邊境的小城蘇博蒂察市。1962年發表第一部文學作品,其主要作品有《栗樹街的回憶》、《達維多維奇之墓》、《死亡百科全書》等,曾獲得塞爾維亞NIN 文學獎、布魯諾·舒爾茨獎等多個獎項。1989年10月15日,丹尼洛·契斯因肺癌去世,享年54周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丹尼洛·契斯
  • 外文名:Danilo Kiš
  • 國籍:南斯拉夫
  • 民族:猶太人(猶太、塞爾維亞族混血)
  • 出生地:南斯拉夫蘇博蒂察
  • 出生日期:1935年2月22日
  • 逝世日期:1989年10月15日
  • 職業:作家
  • 畢業院校:貝爾格勒大學
  • 信仰:東正教
人物經歷,主要作品,創作特點,主題,風格,獲獎記錄,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35年2月22日,丹尼洛·契斯出生於南斯拉夫王國一個靠近匈牙利邊境的小城蘇博蒂察市。他的父親是匈牙利籍猶太人,母親是黑山塞族人,信奉東正教。契斯從小生活在蘇博蒂察南邊橫跨多瑙河的城市諾維薩德,那裡居住著塞爾維亞、匈牙利和德國人。
丹尼洛·契斯
1939年,匈牙利頒行反猶法律,父母讓契斯在諾維薩德的聖母升天教堂里受洗成為東正教教徒,這在之後救了契斯的命。
1941年,諾維薩德被匈牙利吞併,周圍的敵意迫使他父親不斷搬家。童年的契斯始終處在恐懼之中,感到自己無處可去。
1942年,諾維薩德發生了屠殺猶太人事件,契斯全家逃到其父親的匈牙利家鄉,但在那裡也不安全,經常有士兵和警察闖進家裡檢查證件,翻箱倒櫃。契斯意識到自己仍不屬於這兒,他在富裕的農人家當僕人,在學校學習天主教的教義問答,晚上在家裡接受母親的東正教教育。
1944年,契斯的父親、親戚被送往奧斯維辛集中營,再也沒有回來。
丹尼洛·契斯
1947年,契斯和母親被紅十字會送回母親的家鄉黑山采蒂涅,住在舅舅家裡,進入當地一家音樂學校學小提琴。
1954年中學畢業後,契斯考入貝爾格勒大學,並於1958年獲得首個比較文學文憑。此後他一直居住在貝爾格勒,工作、成家和創作。
1962年,契斯發表第一部文學作品《閣樓》。
1972年,契斯獲得塞爾維亞NIN 文學獎,該獎由塞爾維亞NIN雜誌創立,獎勵每年塞爾維亞出版的最佳小說(舊稱南斯拉夫最佳小說獎)。但在獲獎數年後,因為政治原因,契斯歸還了該獎。
1976年,《達維多維奇之墓》的問世給契斯帶來國際性的聲譽。但在貝爾格勒,因它對意識形態的剖析或者契斯對歷史文獻、材料的使用會使讀者相信小說所寫確有其事,迎來的卻是仇恨。最後,一位批評家指控契斯抄襲了索爾仁尼琴、喬伊斯、曼德爾施塔姆、博爾赫斯、梅德韋傑夫兄弟等作家。此案上庭審理,契斯贏了官司。他寫了《解剖課》,表明他的文學淵源和理念來回擊敵對的批評家們,又為他招來了毀謗罪的指控,他再一次贏得了官司。但是這些紛爭最終使他決定離開貝爾格勒。
1979年,契斯開始僑居法國巴黎,作為塞爾維亞-亞克羅地亞語的講師,契斯曾在斯特拉斯堡、波爾多和里爾教書。此間只寫了一部短篇小說集《死亡百科全書》,卻接受了大量採訪,寫了不少隨筆,直率地批評南斯拉夫國內正在興起的民族主義。
1989年10月15日,契斯因肺癌去世,享年54周歲。

主要作品

作品名稱作品類型創作時間
《花園,灰燼》
小說
1965
小說集
1970
《沙漏》
小說
1972
小說集
1976
《紅木柄小刀》
小說
1978
小說集
1983
以上參考

創作特點

主題

作為一個共產主義國家的猶太作家,契斯的父親死於納粹集中營,他自小又接受了東正教洗禮,複雜的歷史經驗都在他的作品中得以體現。就契斯全部作品的主題而言,他把兩個世紀以來的政治迫害歸結於人類的道德淪喪,這種毫無意義的殘酷背後,則是對世界的一種虛無主義的看法。在他的隨筆集《解剖課》中,契斯通過對自己經歷的回憶和對自己文學譜系的說明,試圖用文學來表現二十世紀大規模迫害的主題,即人類倫理的失敗。契斯的理性太強,想要在小說中概述和檢討二十世紀歐洲的全部歷史。他的文學譜系包括西方許多作家,但在精神核心上,他更接近俄羅斯作家。書中人物都是以一種虛無主義的態度,要徹底顛覆這個世界,而對於他們建立的新世界,他們仍舊抱著虛無主義的態度。
丹尼洛·契斯
栗樹街的回憶》描寫的是納粹時期的生活,兒童山姆的家庭住在栗樹街,有著優美的鄉間景致,他每天的生活雖然艱辛,卻充滿童稚樂趣,放牛、遊戲、尿床、初吻、馬戲團、撿蘑菇,各種片斷式的印象構成了一個孩子的現實世界。接下來,周圍發生變化,酒鬼父親從生活中消失了。從倖存的姑媽那裡,山姆得知了這個訊息,並從父親留下的家族檔案中窺知了部分事實。在孩子的想像中,父親一點也不像一個傳說中的英雄,也沒有給後人留下不朽的遺言。《達維多維奇之墓》則由七個故事組成,敘寫了二十世紀上半葉幾個職業革命者的命運。書中的角色都是俄羅斯人、烏克蘭人、愛爾蘭人、匈牙利人、德國人,大多具有猶太血統。這些革命者對這個世界充滿狂熱的恨,在歐洲各地到處發動革命。在此書中,那些第三國際的革命者,無論是知識分子、商人兒子,還是平民子弟,他們的一生都充滿傳奇色彩:暗殺、暴動、參戰、逃亡、流放、被捕、審訊。他們掀起的革命、內戰、集體化在半個世紀裡像風暴掃過俄羅斯和歐洲大地,更像是用鞭子抽打著人民的臉龐。最終,他們無一例外都遭到自己陣營的清洗,在受盡折磨後步向死亡。他的最後一部小說集《死亡百科全書》由九個看似互不關聯的微縮紀事組成,卻有共同的主題可尋:無神論者的死亡。小說第一個故事是關於西門·馬古的傳說。這個宗教人物見於《新約·使徒行傳》,是一個善行邪術的人。他否認耶穌贖罪的意義,主張靠天啟的知識得到拯救。故事中他一出場,就宣稱耶穌信徒的上帝是個暴君,他許諾了一個不存在的未來,卻剝奪了人類明辨善惡的智慧。西門呼籲民眾不要信神,而是信從他本人。為了爭取民眾的信仰,西門甚至顯現奇蹟,緩緩飛上了天。人們紛紛跪下膜拜,因為很明顯,如果這一奇蹟是真實的,那么基督教的信條便是值得懷疑的了。書中還寫到諾斯底文獻中出現的其他主題。比如,書中人物思考的“無性即是與道德無關”,這正是諾斯底的道德無涉主義,禁慾可以輕易變成縱慾;書中人物思考的“面對他人的空虛是危險的,即使只是注視著這空虛,這就像是在深井裡注視著自己的倒影:因為那也是空虛。空虛的空虛”,這正是諾斯底所主張的現象就是實體的結果,人被擲入一個無神的自然之中,他為自己設計的意義實際上沒有任何客觀意義。以虛無始,以毀滅終,這就是二十世紀歐洲社會道德崩潰的過程。
契斯將這個普世價值淪喪的虛無時代看作一個神話世界,現代人仿佛處在世界的原初,沒有統一的倫理秩序,一切都是未知、混亂和盲目的。受到某種種族或歷史宿命論的驅使,人類瘋狂地互相殺戮。唯一不同的是,古典神話中的毀滅還有著悲劇的慰藉,現代神話中的毀滅只剩下虛無的灰燼。

風格

在丹尼洛·契斯的創作中,他懂得並規避別人的技巧來獲得原創性。作為匈牙利籍猶太人和東正教的黑山塞族人的後代這種混合的身份和文化,他繼承了母親塞族英雄主義的史詩傳統,隨之而來的是苦難的巴爾幹地區的現實;另一方面是中歐的文學,頹廢派的、巴洛克的匈牙利詩歌。在這種充滿矛盾和衝突的混合狀態里,他又以一個文化上的猶太人的身份作為一個研究者參與其中。契斯拒絕扮演加諸在他身上的角色,他反對“所有種類的少數派文學”和“任何嚴格定義的民族文學”,同樣反對任何形式的民族主義,尤其是塞族民族主義。
丹尼洛·契斯
在丹尼洛·契斯的《栗樹街的回憶》一書中,他不斷轉換敘事角度,跳動、省略、斷斷續續的片斷,構成每一個章節。書中家庭的巨大災難敘述得極為平淡,甚至有點戲諷的味道。不連貫的敘事體現了一種後現代主義的寫作方式,簡短的片斷組成繁複的印象,表現出世界的不可解釋性。在創作上,可以看出喬伊斯、博爾赫斯、納博科夫、舒爾茨甚至卡夫卡的影響,但對真實資料的使用卻體現了契斯的特色。在此後的《鮑里斯·達維多維奇之墓》中,這種虛實結合的特徵得到進一步加強,並形成一種獨特而混雜的風格。歷了那么多苦難之後,契斯已不再信任作家的虛構,他找到了自己的敘事方式,那就是在歷史資料的基礎上重建故事。按照契斯自稱的“想像的現實主義”,他把自己變成一個歷史學家,在檔案、回憶錄、傳記和新聞報導中爬梳材料,試圖將散見的事跡連綴起來,呈現出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資料里所缺乏的具體情節,以及環境、言行和心理等細節,就用想像來補充。契斯明顯詩化的散文帶著對想像和細節的強調,以及反諷的超然,通過提醒讀者注意其本身的智性,將他那恐怖的主題置於最恰當的視角。因此,讀者對被描述的現象的道德評價不再僅僅是心神不安的感傷,而是由他深深刺痛人類的最高智力所產生的評判。這不是思想被感覺,而是感覺被思考。契斯的作品終究不是歷史著作,而是在歷史的框架結構下,由想像和細節的磚石構成的文學世界。他的最後一部小說集《死亡百科全書》仍舊保留了一貫風格,故意混淆神話、文獻與想像的界限。契斯的作品“維護了文學的榮譽”,那是因為他用文學回應了這個時代,在展示集權災難的同時,表現出一個作家對人性的關懷。他用優美的文字描繪出人的一生的諸多細節,讓人們在驚懼和思考之餘,仍能享受到美學上的愉悅。

獲獎記錄

文學類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備註
1972塞爾維亞NIN 文學獎(南斯拉夫最佳小說獎)獲獎
此外,丹尼洛·契斯還被授予美國布魯諾·舒爾茨獎等諸多文學獎項,並被授予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
以上參考

人物評價

“(丹尼洛·契斯是)二十世紀下半葉無可爭議的偉大作家”…… “丹尼洛·契斯的辭世中斷了二十世紀下半葉全世界作家中最重要的文學旅程”——蘇珊·桑塔格
“丹尼洛·契斯是一位命途多舛的人物……如果說小說是作家賦予生活一種形態,那么契斯的世界就是一個超現實的噩夢。”——南京大學教授景凱旋
“(丹尼洛·契斯是一位)國民詩人:如同反抗者的夢想家,如同鬥士的平民,如同讀者的鬥士,如同局外人的作家……”——羅馬尼亞作家諾曼·馬內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