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舉行的展覽,展覽共分為三大單元,鎖定了18個關鍵年份。

2020年9月10日至11月15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在故宮博物院舉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 活動時間:2020年9月10日 至 2020年11月15日
  • 活動地點故宮博物院
  • 展會類型:博物院專題展會
  • 主辦單位:故宮博物院
故宮簡介,展覽主題,展覽簡介,展覽內容,

故宮簡介

紫禁城宮殿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亦被稱為故宮,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同時達到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中國建築的屋頂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在故宮建築中,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10種以上。以三大殿為例,屋頂各不相同。故宮建築屋頂滿鋪各色琉璃瓦件。 主要殿座以黃色為主。綠色用於皇子居住區的建築。其它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色繽紛的琉璃,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頂當中正脊的兩端各有琉璃吻獸,穩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獸造型優美,是構件又是裝飾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象徵吉祥和威嚴,這些構件在建築上起了裝飾作用。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故宮

展覽主題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共分為三大單元,鎖定了18個關鍵年份。在對紫禁城600年歷史的回望中,理解貫穿紫禁城“時”“空”的歷史文化,感受宮殿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最高境界,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便於大家更有針對性、更加系統地參觀紫禁城。

展覽簡介

紫禁城宮殿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至今已有600年的歷史。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實行對國家的統治。紫禁城繼承唐宋規制,與城市功能、山水形勢有機結合,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和宮殿營造思想的集中體現。在600年的傳承中,其將“天人之際”“禮樂複合”的中國文化思想一以貫之地發揚光大,既體現出強烈的民族融合,亦有西學東漸的文化特質,是“有容乃大”文化情懷的實物例證,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大成之城”。
宮殿建築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中最輝煌的篇章,歷來是中國古代營造的重點所在,歷代帝王藉此以突出國家政權的至高無上、懾服天下,紫禁城宮殿更是宮殿建築發展的集大成者,代表了當時建築技術與藝術的最高水準。巍峨壯麗的宮殿建築群不僅滿足了封建帝王的物質與文化需求,而且成為國家政權神聖莊嚴的象徵。

展覽內容

第一單元西雁翅樓展廳“宮城一體”主題,展示的就是這座巍峨的皇家宮殿是如何展開藍圖的。這一單元共分為三個時間節點,一是1405年“朱棣營北京”,拉開了紫禁城的序幕。通過建築構件和圖示信息,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人是如何營造紫禁城的。二是1420年紫禁城建成。此單元通過宮城圖和古畫,展示出紫禁城的延續和修繕變化。三是1535年“欽安殿奉道”,即明朝信奉道教的嘉靖皇帝1535年在紫禁城北面建成欽安殿,以供奉玄天上帝。
第二單元位於午門正樓展廳,主題為“有容乃大”,展示的是清朝紫禁城內建築變遷。1644年,清軍入關,定都北京,並沿用明代宮殿。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被推翻,歷時268年。這期間,清代的十位皇帝為滿足理政、寢居、宗教等活動的需求,在不改變總體布局的基礎上,重修或重建,形成了今天紫禁城的格局。第二單元通過8個時間節點“1655年·改建坤寧宮”、“1695年·重建太和殿”、“1723年·入主養心殿”、“1738年·改乾西五所”、“1776年·建成寧壽宮”、“1859年·連通長春宮”、“1902年·重建武英殿”、“1909年·探秘靈沼軒”8個歷史節點,講述了清代各個時期紫禁城建築格局與風格的變化,從中也可看出清廷的工程繁簡一直與其政治、經濟緊密依存,也歷經了從融合穩定到繁榮鼎盛,再到衰落頹敗這一過程。
第三單元主題為“生生不息”,展廳位於東雁翅樓。通過“1914年·初開紫禁城”、“1925年·肈建博物院”、“1933年·戰時護古物”、“1949年·重整修繕隊”、“1961年·首薦頒國保”、“1987年·瑰寶列世遺”、“2002年·大修百年計”7個歷史節點,講述了昔日皇宮成為博物院後發生的故宮文物南遷、中軸線建築測繪等事件。大量的老照片影像、史料檔案以及實物展品,呈現了故宮博物院自成立以來各方面的工作成果以及發展過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