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口苗文石刻群

丹口苗文石刻群

丹口苗文石刻群,位於湖南省邵陽市城步苗族自治縣丹口鎮陡沖頭村,是明朝、清朝的遺址。

丹口苗文石刻群是2011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重要新發現。2014年6月至12月,經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歷時半年的系統調查和考古試掘,該遺址的文化內涵、埋藏性質、時代跨度、分布範圍等多個方面均取得了突破進展,初步確認為“三體”苗文。2016年11月19日,湖南省文物局特邀文物保護與考古、民族、民俗、古文字研究等方面的專家,在城步召開苗文摩崖石刻群專題論證會,專家們一致認定石刻文字就是苗文,且分布集中,保存完整,是值得重視的珍貴文化遺產。已發現的苗文石刻有20餘處,大體包括古體苗文、近體苗文、變異體苗文和圖形符號等四種類型。這些苗文的年代主要為明清時期,其中古體苗文的年代下限為清乾隆時期,近體苗文、變異體苗文和圖形符號的年代下限或可晚至清代末年。丹口苗文石刻群是中國範圍內唯一集中已發現的性質最明、年代最早、類型最多的古代苗文石刻,對研究苗族社會歷史和文化面貌的發展變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2019年10月7日,丹口苗文石刻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丹口苗文石刻群
  • 地理位置:湖南省邵陽市城步苗族自治縣丹口鎮陡沖頭村
  • 所處時代:明、清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8-0499-4-022
歷史沿革,文物特點,文物遺存,歷史文化,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2011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發現丹口苗文石刻群。
2014年6月至12月,經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歷時半年的系統調查和考古試掘,該遺址的文化內涵、埋藏性質、時代跨度、分布範圍等多個方面均取得了突破進展,初步確認為“三體”苗文。

文物特點

綜述
丹口苗文石刻群已發現的苗文石刻有20餘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苗文石刻集中分布於該行政村龍家河中下游和大水溪中上游及白竹山三個區域,大體包括古體苗文、近體苗文、變異體苗文和圖形符號等四種類型。發現的四種石刻類型中,古體苗文質樸古拙,約30字;近體苗文剛勁銳利,約140字;變異體苗文剛柔並濟,約10字;圖形符號有拙樸與剛銳兩種風格。根據研究成果和多方面對比可知,這些苗文的年代主要為明清時期,其中古體苗文的年代下限為清乾隆時期,近體苗文、變異體苗文和圖形符號的年代下限或可晚至清代末年。
共同特點
一是受漢文化的影響,一些方塊文字字形與漢字字形基本相似;二是文字之間沒有標點標註,但其中夾雜一些不知其意的圖案或符號;三是一些字形似篆非篆,似漢字非漢字。

文物遺存

1號石刻
1號石刻,位於山坳東面最低處的水田中,沙石質,刻字的一面很平整,為人工加工而成,約3.8平方米,依山的走勢有字的一面朝東豎立略上仰。由於年深日久,風雨侵蝕,許多文字已經不是很清楚了。
丹口苗文石刻群
1號石刻
2號石刻
2號石刻,位於山坳中間的台地上,沙石質,刻字的一面很平整,有明顯人工加工痕跡,字跡比較清楚,約1.2平方米。
丹口苗文石刻群
2號石刻
3號石刻
3號石刻,位於山坳西面較高處,沙石質,刻字的一面很平整,約3.6平方米,有字的一面朝天倒在溪流邊,略向東傾斜。由於年深日久,其上面已遮蓋了約30多公分厚的土層,並生長了一叢樹齡在百年以上的雜樹,其樹根盤根錯節,緊緊包裹著這塊大石,由於雜樹叢枝葉繁茂,遮擋了風雨的侵蝕,所以大石上的字跡清楚。
丹口苗文石刻群
3號石刻

歷史文化

文化活動
2016年11月19日,湖南省文物局特邀文物保護與考古、民族、民俗、古文字研究等方面的專家,在城步召開苗文摩崖石刻群專題論證會,專家們一致認定石刻文字就是苗文,且分布集中,保存完整,是值得重視的珍貴文化遺產。

文物價值

丹口苗文石刻群是中國範圍內唯一集中已發現的性質最明確、年代最早、類型最多的古代苗文石刻,對研究苗族社會歷史和文化面貌的發展變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7日,丹口苗文石刻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丹口苗文石刻群位於湖南省邵陽市城步苗族自治縣丹口鎮陡沖頭村。
陡沖頭村

交通信息

自駕:自湖南省邵陽市城步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丹口苗文石刻群,路程約30.1千米,用時約59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