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黃35(國審豆2006002)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黃35是一個大豆品種,審定編號是國審豆2006002,選育單位是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黃35
  • 作物種類:大豆
品種信息,特徵特性,產量表現,審定意見,品種來源,性狀描述,試驗情況,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地區,

品種信息

審定編號:國審豆2006002
品種來源:(PI486355×鄭8431)×鄭6062

特徵特性

該品種平均生育期102天,株高78.0厘米,有效分枝0.9個,底莢高度8.7厘米,單株有效莢數45.3個,單株粒數108.4粒,單株粒重18.4克,百粒重17.0克。卵圓葉,白花,灰毛,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種皮黃色,黃臍,圓粒。經接種鑑定,表現為中抗大豆花葉病毒病SC3和SC7株系。平均粗蛋白質含量38.86%,粗脂肪含量23.45%。
中黃35
中黃35

產量表現

2004年參加黃淮海北片夏大豆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206.0公斤,比對照早熟18增產19.3%(極顯著);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204.3公斤,比對照冀豆12增產5.6%(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205.1公斤。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19.1公斤,比對照冀豆12增產5.8%。
栽培要點”播種前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3000公斤,播種時施磷鉀肥作種肥;每畝播種量4~5公斤,每畝保苗1.2萬~1.6萬株;分枝期、花莢期和鼓粒期要注意防旱。

審定意見

該品種符合國家大豆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中部及山東北部地區夏播種植。

品種來源

以美國大豆PI486355為母本,鄭8431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逐代選豐產、抗倒伏、抗病的單株到F5代,再以F5代母本,以鄭6062為父本進行雜而成。

性狀描述

苗:幼苗葉片綠色,葉圓形。
植株:株高81cm,株型為緊湊型。
葉片:葉片為長葉形,葉柄與莖桿莢角較小,落葉性好,抗炸莢。
莢:莢熟色為褐色,3-4粒莢多,莢彎鐮型。灰色茸毛,亞有限結莢習性。
花:白花。
籽粒:種皮黃色、黃色子葉、黃臍、圓粒、百粒重15.7 g。
品質:2005 年農業部穀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粗蛋白38.05%,粗脂肪23.75%。
抗性:2004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大豆抗病人工接種鑑定和田間自然發病情況,抗大豆花葉病毒混合株系(病指3.2R),網室內高抗大豆花葉病毒1號株系(0HR),抗2號株系(9.4R),高抗3號株系(0HR)。中感大豆灰斑病(病指54.5MS),抗大豆花葉病毒病(病級1R),高抗大豆灰斑病(1HR),高抗大豆褐斑病(1HR),高抗大豆霜霉病(1R),高抗細菌性斑點病(1HR);中抗大豆食心蟲(蟲食率12.2%MR)。
2005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大豆研究中心鑑定該品種對大豆灰斑病表現為中感(MS),病情指數為52.27%。
2005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大豆研究中心鑑定該品系接種鑑定對大豆花葉病毒SMVⅠ號株系表現為中抗(MR),病情指數為20.51%。該品系接種鑑定對大豆花葉病毒SMVⅢ號株系表現為中抗(MR),病指數為20.83%。

試驗情況

2004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熟組大豆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76.0 kg,平均比對照開育10增產28.5%。平均生育期129天,比對照開育10晚3天。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熟組大豆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48.9 kg,平均比對照開育10增產18.2%。平均生育期124天,比對照開育10晚3天。
2005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中熟組大豆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38.5 kg,平均比對照開育10增產21.7%。平均生育期119天,比對照開育10晚3天。

栽培技術要點

種植密度12000~16000株/畝。

適宜地區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赤峰市≥10℃活動積溫2600℃以上地區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