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第三

《中風第三》是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風第三
  • 作者:孫思邈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千金方》
  •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中風第三
(論一首 方三十首)
論曰∶凡產後角弓反張及諸風病,不得用毒藥,惟宜單行一兩味,亦不得大發汗,特忌轉吐瀉利,必死無疑,大豆紫湯,產後大善。
大豆紫湯
治產後百病及中風痱痙,或背強口噤,或但煩熱,苦渴,或頭身皆重,或身癢,劇者嘔逆直視,此皆因虛風冷濕及勞傷所為方。
大豆(五升) 清酒(一斗)
上二味,以鐵鐺猛火婆嘗艱熬豆,令極熱,焦煙出,以酒沃之,去滓,服一升,日夜數服,服盡,更合小汗則愈。一以去風,二則消血結。如妊娠傷折,胎死在腹中三日,服此酒即瘥。
獨活紫湯
治產後百日中風痙口噤不開,並治血氣痛,勞傷,補腎方。獨活(一束元槳斤) 大豆(五升) 酒(一斗三升)
上三味,先以酒漬獨活,再宿,若急,須微火煮之,令減三升,去滓,別熬大豆極焦,使煙出,以獨活酒沃之,去豆服一升,日三夜二。
小獨活湯
治殃腳享舟如前狀方。
獨活(八兩) 葛根 生薑(各六兩) 甘草(二兩)
上四味 咀,笑舉察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四服,微汗佳。
甘草湯
治在蓐中風,背強不得轉動,名曰風痙方。
甘草 乾地黃 麥門冬 麻黃(各二兩) 栝蔞根 芎 黃芩(各三兩) 杏仁(五十枚)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酒五升合煮葛根,取八升,去滓恥妹,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再服,一劑不瘥,更合良。(《千金翼》崔氏有前胡三兩)
獨活湯
產後中風,口噤不能言方。
獨活 生薑(各五兩) 防風 秦艽 桂心 白朮 甘草 當歸 附子(各二兩) 葛根(三兩) 防己(一兩)
上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雞糞酒
產後中風及百病,並男子中一切風,神效方。
雞糞(一升,熬令黃) 烏豆(一升,熬令聲絕,勿焦)
上二味,以清酒三升半,先淋雞糞,次淋豆取汁,一服一升,溫服取汗,病重者凡四五日服之,無不愈。
竹葉湯
治產後中風,發熱面正赤,喘氣頭痛方。
淡竹葉(一握) 葛根(三兩) 防風(二兩) 桔梗 甘草 人參 桂心(各一兩) 大附子(一枚) 生薑(五兩) 大棗(十五枚)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日三,溫覆,使汗出。若頸項強者,用大附子。若嘔者加半夏四兩。
防風湯
治產後中風,背急短氣方。(《千金翼》作里急短氣)
防風 獨活 葛根(各五兩) 當歸 芍藥 人參 甘草 乾薑(各二兩)
上八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鹿肉湯
治產後風虛,頭痛壯熱,言語邪僻方。
鹿肉(三斤)炒整連 芍藥 獨活 秦艽 黃芩 黃 (各三兩) 半夏(一升) 乾地黃(二兩)桂心 芎 (各一兩) 生薑(六兩) 甘草 阿膠(各一兩) 茯苓(《千金翼》作茯神)人參(各四兩)
上十五味, 咀,以水二斗,煮肉得一斗二升,去肉,納藥,煎取三升,去滓,納膠令烊,分四服,日三夜一。
獨活湯
治產後中風方。
獨活(一斤) 桂心(三兩) 秦艽(五兩)
上三味, 咀,以酒一斗半,漬三日,飲五合,稍加至一升,不能多飲,隨性服。
大豆湯
治產後卒中風,發病倒悶不知人,及妊娠挾風雄蜜膠歸,兼治在蓐諸疾方。
大豆(五升,炒令微焦) 葛根 獨活(各八兩) 防己(六兩)
上四味, 咀,以酒一斗二升,煮豆取八升,去滓,納藥,煮取四升,去滓,分六服,日四夜二。
五石湯
治產後卒中風,發疾口噤,倒悶吐沫,螈 眩冒不知人,及濕痹緩弱,身體痙,妊娠百病方。
紫石英(三兩) 鐘乳 赤石脂 石膏 白石英 牡蠣 人參 黃芩 白朮 甘草 栝蔞根 芎 桂心 防己 當歸 乾薑(各二兩) 獨活(三兩) 葛根(四兩)
上十八味末五石, 咀諸藥,以水一斗四升煮取三升半,分五服,日三夜二。一方有滑石、寒水石各二兩,棗二十枚。
四石湯
治產後卒中風,發疾口噤,螈 悶滿不知人,並緩急諸風,毒痹,身體痙強,及挾胎中風,婦人百病方。
紫石英 白石英 石膏 赤石脂(各三兩) 獨活 生薑(各六兩) 葛根(四兩) 桂心 芎 甘草 芍藥 黃芩(各二兩)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半,去滓,分五服。日三夜二。
治婦人在蓐得風,蓋四肢苦煩熱,皆自發露所為,若頭不痛但煩熱,與三物黃芩湯,頭痛與小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 黃芩 人參 甘草(各三兩) 生薑(二兩) 大棗(十二枚) 半夏(半升)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服一升,日三服。
黃芩 苦參(各二兩) 乾地黃(四兩)
上三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日二,多吐下蟲。
甘草湯
治產後腹中傷絕,寒熱恍惚,狂言見鬼,此病中風內絕,髒氣虛所為方。
甘草 芍藥(各五兩) 通草(三兩,《產寶》用當歸) 羊肉(三斤)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六升,煮肉,取一斗,去肉納藥,煮取六升,去滓,分五服,日三夜二。
羊肉湯
治產後中風,久絕不產,月水不利,乍赤乍白,及男子虛勞冷甚方。
羊肉(二斤) 成籜大蒜(去皮,切) 香豉(各三升)
上三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五升,去滓,納酥一升,更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葛根湯
治產後中風,口噤痙痹,氣息迫急,眩冒困頓,並產後諸疾方。
葛根 生薑(各六兩) 獨活(四兩) 當歸(三兩) 甘草 桂心 茯苓 石膏 人參白朮川芎 防風(各二兩)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防風酒
治產後中風方。
防風 獨活(各一斤) 女萎 桂心(各二兩) 茵芋(一兩) 石斛(五兩)
上六味 咀,以酒二斗漬三宿,初服一合,稍加至三、四合,日三。
治產後中柔風,舉體疼痛,自汗出者及余百疾方∶
獨活(八兩) 當歸(四兩)
上二味 咀,以酒八升,煮取四升,去滓,分四服,日三夜一,取微汗。(葛氏單用獨活。《短劇》加當歸。若上氣者加桂心二兩,不瘥更作。
木防己膏治產後中風方。
木防己(半斤) 茵芋(五兩)
上二味 咀,以苦酒九升漬一宿,豬膏四升,煎三上三下膏成,炙手摩千遍瘥。
浴湯
治產後中風流腫方。
鹽(五升,熬令赤) 雞毛(一把,燒作灰)
上二味,以水一石煮鹽作湯,納雞毛灰著湯中,適冷暖以浴,大良。又浴婦人陰冷腫痛,凡風腫,面欲裂破者,以紫湯一服瘥,神效。(紫湯是炒黑豆作者)
治產後中風頭面手臂通滿方∶
大豆三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半,去豆澄清,更煎取一升。納白朮八兩,附子、獨活各三兩,生薑八兩,添水一斗,煮取五升,納好酒五升,合煎,取五升,去滓,分五服,日三夜二,間粥頻服三劑。
茯神湯
治產後忽苦,心中忡悸,或志意不定,恍恍惚惚,言語錯謬,心虛所致方。
茯神(四兩) 人參 茯苓(各三兩) 芍藥 甘草 當歸 桂心(各一兩) 生薑(八兩)大棗(三十枚)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良。
遠志湯
治產後忽苦心中忡悸不定,志意不安,言語錯誤,惚惚憒憒,情不自覺方。
遠志 麥門冬 人參 甘草 當歸 桂心(各二兩) 芍藥(一兩) 茯苓(五兩) 生薑(六兩) 大棗(二十枚)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羸者分四服。產後得此,正是心虛所致。無當歸用芎 ,若其人心胸逆氣,加半夏三兩。
茯苓湯
治產後暴苦心悸不安,言語錯謬,恍恍惚惚,心中憒憒,此皆心虛所致方。
茯苓(五兩) 甘草 芍藥 桂心 當歸(各二兩) 生薑(六兩) 麥門冬(一升) 大棗(三十枚)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無當歸可用芎 。若苦心志不安,加人參二兩,亦可納遠志二兩。若苦煩悶短氣,加生竹葉一升,先以水一斗三升,煮竹葉取一斗,納藥。若有微風,加獨活三兩,麻黃二兩,桂心二兩,用水一斗五升。若頸強苦急,背膊強者,加獨活,葛根各三兩,麻黃、桂心各二兩,生薑八兩,用水一斗半。
安心湯
治產後心忡悸不定,恍恍惚惚,不自知覺,言語錯誤,虛煩短氣,志意不定,此是心虛所致方。
遠志 甘草(各二兩) 人參 茯神 當歸 芍藥(各三兩) 麥門冬(一升) 大棗(三十枚)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若苦虛煩短氣者,加淡竹葉二升,水一斗二升,煮竹葉取一斗,納藥。若胸中少氣者,加甘草為三兩善。
甘草丸
治產後心虛不足,虛悸,心神不安,吸吸乏氣,或若恍恍惚惚,不自知覺者。
甘草 遠志 菖蒲(各三兩) 人參 麥門冬 乾薑 茯苓(各二兩) 澤瀉 桂心(各一兩) 大棗(五十枚)
上十味為末,蜜和丸如大豆,酒服二十丸,日四五服,夜再服,不知稍加。若無澤瀉,以白朮代之。若胸中冷,增乾薑。
人參丸
治產後大虛,心悸,志意不安,不自覺恍惚恐畏,夜不得眠,虛煩少氣方。
人參 甘草 茯苓(各三兩) 麥門冬 菖蒲 澤瀉 薯蕷 乾薑(各二兩) 桂心(一兩)
上十味為末,以蜜棗膏和丸如梧子,未食酒服二十丸,日三夜一,不知稍增。若有遠志,納二兩佳。若風氣加當歸、獨活各三兩。亦治男子虛損心悸。
大遠志丸
治產後心虛不足,心下虛悸志意不安,恍恍惚惚,腹中拘急痛,夜臥不安,胸中吸吸少氣,內補傷損,益氣,安定心神,亦治虛損方。
遠志 甘草 桂心 茯苓 麥門冬 人參 當歸 白朮 澤瀉 獨活 菖蒲(各三兩)薯蕷 阿膠(各二兩) 乾薑(四兩) 乾地黃(五兩)
上十五味為末,蜜和丸如大豆,未食溫酒服二十丸,日三,不知稍增,至五十丸。若大虛,身體冷,少津液,加鐘乳三兩為善。

作者簡介

孫思邈(581~682),京兆華原(現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藥學家,被後人稱為“藥王”。孫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經典,同時也博覽眾家醫書,研究古人醫療方劑。他選擇了"濟世活人"作為他的終生事業,為了解中草藥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孫思邈還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於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顯慶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
鹿肉湯
治產後風虛,頭痛壯熱,言語邪僻方。
鹿肉(三斤) 芍藥 獨活 秦艽 黃芩 黃 (各三兩) 半夏(一升) 乾地黃(二兩)桂心 芎 (各一兩) 生薑(六兩) 甘草 阿膠(各一兩) 茯苓(《千金翼》作茯神)人參(各四兩)
上十五味, 咀,以水二斗,煮肉得一斗二升,去肉,納藥,煎取三升,去滓,納膠令烊,分四服,日三夜一。
獨活湯
治產後中風方。
獨活(一斤) 桂心(三兩) 秦艽(五兩)
上三味, 咀,以酒一斗半,漬三日,飲五合,稍加至一升,不能多飲,隨性服。
大豆湯
治產後卒中風,發病倒悶不知人,及妊娠挾風,兼治在蓐諸疾方。
大豆(五升,炒令微焦) 葛根 獨活(各八兩) 防己(六兩)
上四味, 咀,以酒一斗二升,煮豆取八升,去滓,納藥,煮取四升,去滓,分六服,日四夜二。
五石湯
治產後卒中風,發疾口噤,倒悶吐沫,螈 眩冒不知人,及濕痹緩弱,身體痙,妊娠百病方。
紫石英(三兩) 鐘乳 赤石脂 石膏 白石英 牡蠣 人參 黃芩 白朮 甘草 栝蔞根 芎 桂心 防己 當歸 乾薑(各二兩) 獨活(三兩) 葛根(四兩)
上十八味末五石, 咀諸藥,以水一斗四升煮取三升半,分五服,日三夜二。一方有滑石、寒水石各二兩,棗二十枚。
四石湯
治產後卒中風,發疾口噤,螈 悶滿不知人,並緩急諸風,毒痹,身體痙強,及挾胎中風,婦人百病方。
紫石英 白石英 石膏 赤石脂(各三兩) 獨活 生薑(各六兩) 葛根(四兩) 桂心 芎 甘草 芍藥 黃芩(各二兩)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半,去滓,分五服。日三夜二。
治婦人在蓐得風,蓋四肢苦煩熱,皆自發露所為,若頭不痛但煩熱,與三物黃芩湯,頭痛與小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 黃芩 人參 甘草(各三兩) 生薑(二兩) 大棗(十二枚) 半夏(半升)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服一升,日三服。
黃芩 苦參(各二兩) 乾地黃(四兩)
上三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日二,多吐下蟲。
甘草湯
治產後腹中傷絕,寒熱恍惚,狂言見鬼,此病中風內絕,髒氣虛所為方。
甘草 芍藥(各五兩) 通草(三兩,《產寶》用當歸) 羊肉(三斤)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六升,煮肉,取一斗,去肉納藥,煮取六升,去滓,分五服,日三夜二。
羊肉湯
治產後中風,久絕不產,月水不利,乍赤乍白,及男子虛勞冷甚方。
羊肉(二斤) 成籜大蒜(去皮,切) 香豉(各三升)
上三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五升,去滓,納酥一升,更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葛根湯
治產後中風,口噤痙痹,氣息迫急,眩冒困頓,並產後諸疾方。
葛根 生薑(各六兩) 獨活(四兩) 當歸(三兩) 甘草 桂心 茯苓 石膏 人參白朮川芎 防風(各二兩)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防風酒
治產後中風方。
防風 獨活(各一斤) 女萎 桂心(各二兩) 茵芋(一兩) 石斛(五兩)
上六味 咀,以酒二斗漬三宿,初服一合,稍加至三、四合,日三。
治產後中柔風,舉體疼痛,自汗出者及余百疾方∶
獨活(八兩) 當歸(四兩)
上二味 咀,以酒八升,煮取四升,去滓,分四服,日三夜一,取微汗。(葛氏單用獨活。《短劇》加當歸。若上氣者加桂心二兩,不瘥更作。
木防己膏治產後中風方。
木防己(半斤) 茵芋(五兩)
上二味 咀,以苦酒九升漬一宿,豬膏四升,煎三上三下膏成,炙手摩千遍瘥。
浴湯
治產後中風流腫方。
鹽(五升,熬令赤) 雞毛(一把,燒作灰)
上二味,以水一石煮鹽作湯,納雞毛灰著湯中,適冷暖以浴,大良。又浴婦人陰冷腫痛,凡風腫,面欲裂破者,以紫湯一服瘥,神效。(紫湯是炒黑豆作者)
治產後中風頭面手臂通滿方∶
大豆三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半,去豆澄清,更煎取一升。納白朮八兩,附子、獨活各三兩,生薑八兩,添水一斗,煮取五升,納好酒五升,合煎,取五升,去滓,分五服,日三夜二,間粥頻服三劑。
茯神湯
治產後忽苦,心中忡悸,或志意不定,恍恍惚惚,言語錯謬,心虛所致方。
茯神(四兩) 人參 茯苓(各三兩) 芍藥 甘草 當歸 桂心(各一兩) 生薑(八兩)大棗(三十枚)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良。
遠志湯
治產後忽苦心中忡悸不定,志意不安,言語錯誤,惚惚憒憒,情不自覺方。
遠志 麥門冬 人參 甘草 當歸 桂心(各二兩) 芍藥(一兩) 茯苓(五兩) 生薑(六兩) 大棗(二十枚)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羸者分四服。產後得此,正是心虛所致。無當歸用芎 ,若其人心胸逆氣,加半夏三兩。
茯苓湯
治產後暴苦心悸不安,言語錯謬,恍恍惚惚,心中憒憒,此皆心虛所致方。
茯苓(五兩) 甘草 芍藥 桂心 當歸(各二兩) 生薑(六兩) 麥門冬(一升) 大棗(三十枚)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無當歸可用芎 。若苦心志不安,加人參二兩,亦可納遠志二兩。若苦煩悶短氣,加生竹葉一升,先以水一斗三升,煮竹葉取一斗,納藥。若有微風,加獨活三兩,麻黃二兩,桂心二兩,用水一斗五升。若頸強苦急,背膊強者,加獨活,葛根各三兩,麻黃、桂心各二兩,生薑八兩,用水一斗半。
安心湯
治產後心忡悸不定,恍恍惚惚,不自知覺,言語錯誤,虛煩短氣,志意不定,此是心虛所致方。
遠志 甘草(各二兩) 人參 茯神 當歸 芍藥(各三兩) 麥門冬(一升) 大棗(三十枚)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若苦虛煩短氣者,加淡竹葉二升,水一斗二升,煮竹葉取一斗,納藥。若胸中少氣者,加甘草為三兩善。
甘草丸
治產後心虛不足,虛悸,心神不安,吸吸乏氣,或若恍恍惚惚,不自知覺者。
甘草 遠志 菖蒲(各三兩) 人參 麥門冬 乾薑 茯苓(各二兩) 澤瀉 桂心(各一兩) 大棗(五十枚)
上十味為末,蜜和丸如大豆,酒服二十丸,日四五服,夜再服,不知稍加。若無澤瀉,以白朮代之。若胸中冷,增乾薑。
人參丸
治產後大虛,心悸,志意不安,不自覺恍惚恐畏,夜不得眠,虛煩少氣方。
人參 甘草 茯苓(各三兩) 麥門冬 菖蒲 澤瀉 薯蕷 乾薑(各二兩) 桂心(一兩)
上十味為末,以蜜棗膏和丸如梧子,未食酒服二十丸,日三夜一,不知稍增。若有遠志,納二兩佳。若風氣加當歸、獨活各三兩。亦治男子虛損心悸。
大遠志丸
治產後心虛不足,心下虛悸志意不安,恍恍惚惚,腹中拘急痛,夜臥不安,胸中吸吸少氣,內補傷損,益氣,安定心神,亦治虛損方。
遠志 甘草 桂心 茯苓 麥門冬 人參 當歸 白朮 澤瀉 獨活 菖蒲(各三兩)薯蕷 阿膠(各二兩) 乾薑(四兩) 乾地黃(五兩)
上十五味為末,蜜和丸如大豆,未食溫酒服二十丸,日三,不知稍增,至五十丸。若大虛,身體冷,少津液,加鐘乳三兩為善。

作者簡介

孫思邈(581~682),京兆華原(現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藥學家,被後人稱為“藥王”。孫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經典,同時也博覽眾家醫書,研究古人醫療方劑。他選擇了"濟世活人"作為他的終生事業,為了解中草藥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孫思邈還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於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顯慶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