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顏紙
- 出土地點:陝西省扶風縣太白鄉 中顏村
- 館藏地點:陝西省扶風縣博物館
- 所屬年代:西漢
當時在一處漢代文化層的建築遺址區瓦片堆積層下的圓形坑穴內,清理出窖藏陶罐。據參加清理髮掘的考古工作者介紹,打開蓋在罐口的銅盤後,發現罐內裝滿銅器、貨幣(半兩、四銖和五銖錢)等器物90多件。其中有漆器的裝飾件銅泡,在銅泡中填塞有揉成團的古紙。最大一片為6.8×7.2厘米,乳黃色,柔韌,上面帶有銅銹斑。由於考古地層明確,又屬完整的窖藏文物,考古工作者認為其年代應在西漢平帝之前,而麻紙的製造年代,很可能在西漢宣帝時。窖藏所有器物經過鑑定,窖藏陶罐的時代為宣帝前後,銅錢幣11枚有漢武帝時四銖、文帝時四銖及半兩,還有漢宣帝至漢平帝時的五銖錢。從這些器物組合來看,窖藏時間為平帝時(1~5年),但陶罐、銅錢多宣帝(前73~前49年)前後之物,因而紙的年代下限為平帝時,上限為宣帝時。
中顏紙是一次性窖藏出土之物,為年代較為確定的西漢紙張。外觀觀察和實驗表明,中顏紙具有表面粗糙、厚紙類型、纖維分布不均勻、沒有簾紋等特徵,這與澆紙法生產的紙張外觀特徵是一致的。這種澆紙法造紙工藝目前在中國傣族、藏族等少數民族地區還保存著,但原料已改變為用構皮或狼毒草,不再採用麻纖維作為原料。對中顏紙樣品進行的纖維分析表明其原料初步的結論應為苧麻,它的單面有大量緻密的顆粒物,推測進行了加填料處理,這有待進一步研究。